【芯视野】重构产业新形态,国产AMOLED如何突破韩系垄断?
集微网(文/Kelven)根据IHS Markit | Technology预估,到2023年,全球销售的智能手机中将有超过50%采用有源矩阵有机发光二极管(AMOLED)显示技术,而2019年约为30%。
虽然智能手机市场低迷已经持续了接近3年,但是从2019年第三季度的数据来看,智能手机市场开始有复苏的迹象,这有赖于5G的助推。作为手机里最重要的部件,小尺寸的显示面板产业得益于手机屏幕的可预见需求,在今年的出货量实现逆势增长,尤其是柔性AMOLED的面板。
宏观上来看,整个面板行业是处于低谷的,不过按细分市场来看,中小尺寸的OLED面板尤其是AMOLED却增长迅速。随着今年三星和华为可折叠屏幕手机的横空出世,年初市场便对柔性AMOLED的概念投资达到一个火热的状态,国内包括京东方、TCL华星光电、维信诺、深天马等中国柔性AMOLED面板厂家受到追捧。
中国大陆的面板厂商集团式的崛起,纵然在大尺寸的电视LCD液晶面板上出货量已经超越了韩系、台系的厂商,可是在小尺寸OLED领域不论是技术还是市场,依旧被韩系对手所垄断。在新时期新机遇底下,国产AMOLED厂商如何从量变到质变破局韩系厂商的垄断,值得思考。
中国显示面板的艰难起步
这么多年来,在我国的进出口排名中,排在第一的是芯片半导体,而排在第二的就是显示面板了,也就是说我国一直都处于“缺芯少屏”的状态,如何进行技术封锁上的突破,已经成为了头等大事。
十几年前,当三星显示和LGD带着液晶技术冲击CRT电视市场的时候,包括索尼、松下、日立等日系厂商和中国彩电品牌都不相信液晶能够取代CRT电视,不过历史事实摆在这里,由于直观印象的突破性改变和技术的领先,以液晶为代表的技术慢慢成为市场的新宠。
就是从此时开始,韩系三星和LG的技术处于了顶尖位置,因此在市场的话语权越来越大,加上随之而来夏普和索尼对面板的投入,液晶技术逐渐被日韩厂商把持。当时中国彩电企业核心技术都是别人进口的,要发展平板和电视,最重要的显示面板都是受制于外部。
在中国彩电企业普遍缺屏的环境下,京东方和华星光电(现TCL华星光电)率先进军液晶面板产业,这对于中国彩电显示上游有重要的意义。虽然发展初期出现亏损和良率不高等情况,但是在持续坚持研发下,现在中国大陆的液晶面板显示已经与日韩和台系等厂商平起平坐。
以京东方为例,根据群智咨询(Sigmaintell)近日发布的2019年三季度全球液晶电视显示屏市场数据,BOE(京东方)2019年前三季度液晶电视显示屏出货数量达4090万片,出货面积达2170万平方米,实现出货量及出货面积全球第一。从市场来说,中国大陆的液晶面板战略布局已经初具成效。
AMOLED新跑道
中国大陆已经成为了全球最大的液晶面板生产基地,而在柔性AMOLED显示屏幕逐渐成为流行趋势的浪潮之下,中国大陆厂商已经迅速投入到柔性AMOLED的面板赛道上,急起直追。
在柔性AMOLED显示受到行业追捧的形势下,三星公司瞬间成为了柔性AMOLED显示屏幕全球中的龙头企业,在全球市场中占据了高达90%以上的份额。由于三星掌握了技术和市场的先发优势,其抢占了大部分小尺寸AMOLED的市场。
IHS Markit | Technology中小显示器高级总监Hiroshi Hayase表示:“全球智能手机业务陷入饱和状态,销售增长停滞。因此,智能手机品牌商在2019年初开始关注5G款型以争取销量。然而,由于5G消费需求受应用及服务的限制,手机品牌商已经将重点转向提供采用AMOLED技术的机型,以便提高其产品吸引力。”
2019年AMOLED为30%份额,2023年突破50%
我们可以看到,包括三星、苹果、华为、OPPO、vivo和小米在内的所有主要智能手机品牌都在2019年推出了采用AMOLED显示屏的高端机型。AMOLED现在正成为高端智能手机的标准配置。在这一趋势作用之下,预计2019年AMOLED向智能手机市场的出货总量将达到4.86亿片,较2018年增长17%,尽管今年智能手机显示屏整体出货量下降1%。
由于手机厂商集体向OLED屏幕转型,导致近两年以来AMOLED的屏幕需求激增。前两年布局AMOLED的三星因为去年垄断全球90%以上的供货而赚翻了,这一两年三星停产大尺寸液晶面板生产线转而来生产4倍利润的AMOLED面板,这让中国大陆和台系厂商看得眼红。
中国大陆厂商已经迅速加入到AMOLED的产业竞争中,目前京东方已在成都和绵阳布局了两条第6代柔性AMOLED生产线,成都柔性6代线已实现量产;绵阳柔性6代线也在今年实现量产。此外,TCL华星光电已经在武汉投资了350亿人民币建设6代柔性AMOLED面板产线,2020年实现量产。
从调研机构CINNO Research发布的最新市场统计报告来看,三星长期统治AMOLED屏幕市场的情况有所变化。报告显示,在2018年全球智能手机中采用AMOLED屏幕的比例已经上升至23.2%,按照这一趋势来看,在2019年全年将会上升至27.6%。
我们看到2019年第一季度全球智能手机AMOLED面板出货量8670万,同比下滑了20%。三星市场份额高达85.7%,依旧是全球最大的AMOLED手机面板供应商,不过市场份额首次跌破了90%。排名第二的是京东方,市场份额5.9%,出货量约1000万片,成为三星之外可稳定批量供应柔性AMOLED的厂商。
值得注意的是,在榜单后面,第三名为GVO(维信诺),市场份额为2.8%;第四名为LGD,市场份额为2.8%;第五名为EDO(和辉光电),市场份额为1.8%;第六名为Tianma(天马微电子),市场份额为1.0%;第七名为AUO(友达光电),市场份额为0.1%。
三星LGD两个韩系厂商相加起来为88.5%,而中国大陆和台系企业市场份额为11.6%,虽然双方还有巨大的差距,不过我们看到AMOLED近几年的变化,中国力量是逐渐壮大的。
CINNOResearch首席分析师周华表示:“京东方获得全球AMOLED面板市场第二名是没有问题的,原因在于华为将会继续在Mate 30系列上使用京东方提供的AMOLED屏幕,同时也会开始在其他手机产品上导入其AMOLED屏幕。”
出货量增长只是一个方面,中国大陆的面板企业都在依据AMOLED的技术特性推出各类的柔性新产品,如刘海屏、水滴屏、挖孔屏等屏幕形态,同时下一步也会开发柔性折叠屏,通过上游到终端的合作,为华为、小米、OV等国产品牌旗舰机提供高端的AMOLED屏幕。
清华大学教授段炼在2019中国国际OLED产业大会上演讲时表示:“OLED已经进入快速成长期,技术和市场开始踏入成熟。国内投入的AMOLED产线资金已超过5000亿元人民币。”此消彼长下,据群智咨询预估,在全球OLED面板(包括手机、电视等的OLED面板)市场,到2023年韩国公司的市场占有率将会降低到83.5%,中国显示面板公司将会占据15.5%的市场份额。
AMOLED差距在缩小
Digitimes Research在《2016-2020中国AMOLED面板产能扩张预测》的报告中指出,大陆2016-2020年间复合年均增长率达131.9%,2020年时中国大陆的产能将飙升到786.4万平方米,而韩系2016-2020年间复合年均增长率为32.3%,2020年面积是1513.0万平方米。中国大陆在快速追赶韩系厂商。
我们看到差距仍有,不过在逐渐缩小。Digitimes Research进一步表示,如何提升分辨率和驾驭塑料基板技术,是制约AMOLED制造的关键指标。中国面板厂商在技术上可能有1-2年的差距,其他关键零部件如蒸发发光材料成品率和用PI(聚酰亚胺)材料制造的柔性AMOLED面板的技术差距,也在4年左右。整体而言,中国大陆AMOLED的技术储备比三星落后3-5年。
以京东方为例,成长中的它与三星在技术上是有很大差距的。首先按照AMOLED的技术分布,京东方拥有的专利数比三星少很多,其次生产AMOLED屏幕生产线所需机床、机器,关键部分都是韩国、日本还有美国的企业,仍然很大程度受制于别人,因此京东方在产线布局中会显得相对较慢。相比如何抢占后AMOLED的市场,京东方首先还是需要在屏幕良率上做功夫。
根据京东方去年半年业绩恢复说明,OLED产线主要产品良率超过70%,上半年产能爬坡已达到30K。不过华为P30 Pro没有选择上2K的屏幕,一定程度上是为了迁就京东方的良率,因为其2K屏幕的良率并不高,需要京东方为其继续提供屏幕。京东方AMOLED屏幕和三星的差距,更多还是在技术纯熟的基础上,导致良品率影响出货的问题。
从整个OLED产业来看,上游的设备、材料依然被美日韩企业所控制,核心技术和资源依然在他们手上,中国OLED要想获得更强的自主性,上游产业链是必须要解决的问题。
CINNOResearch首席分析师周华对集微网表示:“从OLED设备供应商的分布看,韩国和日本企业占据了70%的市场份额。如果我们把17大类OLED设备按营收来分,国内设备商覆盖的区域大概只有39%。因此投资400亿建一座6代OLED工厂,有60%左右、约240亿的市场跟国内设备厂无关。”
周华接着补充:“在OLED的国产化设备中,做得比较好的是模组检测设备,已占50%左右份额,贴合等设备份额在20%左右;做得不够好的是比较核心、有难度、有技术门槛的设备,像蒸镀设备、曝光设备的国产化基本还是零。”
群智咨询资深分析师表示:“中国面板厂商与三星韩系大厂比较,AMOLED面板在良率、成本、显示性能、可靠性等技术方面还有不少的差距,这需要他们不断进行技术研发创新来缩小差距,提升竞争力。”
重构AMOLED国产供应链
中国面板企业把重点都往AMOLED面板上转移,这说明AMOLED有着光明的发展前景,尤其在5G时代下的超高清甚至8K显示上。
“2019年是折叠屏、5G手机的元年。大部分的5G手机都配有柔性AMOLED屏,因为折叠屏配合5G可以为用户提供更大的信息量,所以折叠屏与5G双辅双成。”TCL集团副总裁、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总经理赵勇表示。
目前,国内手机品牌的高端旗舰机都导入了AMOLED屏幕的配置,这似乎已经成为旗舰机的标配。折叠、弯曲、100%屏占比将成为AMOLED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未来或许手机、平板、笔记本电脑会合二为一。
维信诺副总裁孙铁朋表示:“OLED是一个比TFT难10倍,甚至上百倍的产业,这是业界的共识。”面对行业竞争格局,国内AMOLED厂商要如何破局?孙铁朋认为一是降成本,二是和国际厂商同步拿到最好的资源,三是做大规模。
维信诺是国内柔性AMOLED的重要供应商,其固安6代柔性AMOLED生产线今年下半年开始交付产品,还在合肥建设另一个6代柔性AMOLED项目,广州增城柔性OLED模组线也已开建。
目前,国内终端厂商对供应链的要求日趋提高,供应链能力将成为终端厂商在互相竞争中取胜的重要因素。屏幕作为仅次于芯片的最重要元器件,其素质和供应安全会成为终端厂商的决胜关键。
加强国产化的供应链会成为现在众多终端厂商的选择,包括华为、OV等头部厂商已经逐渐在其产品中选择国产屏幕供应。国产终端品牌要长远发展,就必须与国内面板厂紧密合作,取得最新技术、更低成本、更好的支持。同时,这也是国产AMOLED厂商目前面临的机遇。
此外,孙铁朋认为国内的AMOLED厂商要提升基础工艺技术能力,在产品、技术和形态方面要进行更进一步的强化和加强。如更窄的边框需求、控制因柔性屏面积增大而增加的功耗、提升屏幕显示终端的显示寿命、提升亮度等。
“屏下摄像头、屏下指纹、屏幕发声等将融合到柔性AMOLED屏上。”TCL集团副总裁、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总经理赵勇说,“柔性AMOLED要实现内折、外折、多折、卷曲等形态,未来柔性屏的厚度将在0.1毫米以下,终极到0.03毫米。”这些众多技术难点都是需要去突破的。
在屏幕产品的功能与质量得到攻关突破后,就需要让AMOLED的终端应用价格下沉。比如,柔性终端的价格要下沉到2500元,硬屏的终端价格要持续下沉到1000~1500元区间。这样才有可能加速AMOLED的普及,从而反哺上游产业。
对于AMOLED产业如何实现突破,孙铁朋总结:“国内面板厂商需要共同合作、携手进步;OLED厂商要与终端品牌厂商共同努力,进行研发;终端市场集中在中国,只要这个前提条件成立,国内面板厂商就有最佳机遇。”
当然各大面板厂商都在积极扩大柔性AMOLED的应用范围,而不仅仅在单一的手机终端上,如可穿戴、IT设备、商业显示、车载显示等,这些在5G时代都是有潜力的发展应用。
显然,中国柔性AMOLED产业虽然取得了阶段性的成绩,但是我们在显示技术、材料、生产设备等方面仍然与韩系顶尖对手存在差距。因此中国柔性AMOLED产业还需提前布局战略性关键技术,摆脱技术跟随;推动产业链的自主化,提升产业链的整体价值;聚集越来越多的屏体人才,把AMOLED行业做深做广。
以京东方、TCL华星光电为代表的中国大陆面板企业已经奋起直追,把差距逐渐缩小。在全世界所有科技企业都亟需AMOLED货源时,中国厂商的横空出世将会给市场带来更多元化的选择。现阶段我们拥有资金、终端品牌、市场等发展机遇,相信在大步走的节奏下,中国的柔性面板整体实力会快速得到进一步的提升。(校对/范蓉)
*此内容为集微网原创,著作权归集微网所有,爱集微,爱原创
点击进入专题报道:
日月光/Qorvo等纷纷“出走” 大陆还剩多少外资封测厂
AI浪潮引爆先进封装商机 半导体材料并购重组案例频出
热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