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临港主城区十四五规划发布,崛起的千亿级集成电路产业高地

作者: 刘沁宇
2021-04-14 {{format_view(19777)}}
相关舆情
AI解读
生成海报
上海临港主城区十四五规划发布,崛起的千亿级集成电路产业高地

4月14日,上海举行市政府新闻发布会。

临港新片区管委会专职副主任吴晓华表示,预计“十四五”期间,以集成电路、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大数据、软件信息以及数字贸易为代表的数字经济将保持50%以上年增长,数字经济整体占比60%以上,助力打造智能汽车、集成电路、高端装备等若干千亿级产业集群,赋能工业规模至5000亿产值以上。

南汇新城是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的主城区,是临港新片区建设具有较强国际市场影响力和竞争力的特殊经济功能区和现代化新城的核心承载区。

据悉,会上发布了《南汇新城“十四五”规划建设行动方案》, 以下为该方案的部分内容。

空间结构布局

南汇新城规划形成“一核一带四区”的空间结构。“一核”,即滴水湖核心;“一带”,即沿海发展带;“四区”,即洋山特殊综合保税区(芦潮港区域)、前沿科技产业区、综合产业区、新兴产业区。

加快实施“十大赋能计划”

“十四五”期间全力实施“十大赋能计划”,包括45条具体措施和20项重大项目,全面提升城市综合功能。

1.开放创新引领计划

全面完成《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总体方案》的主要任务,探索构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自由化便利化政策制度体系。到2025年,建设10个以上顶尖科学家实验室和30家开放型产业创新平台,引进跨国公司研发中心和行业龙头企业研发中心各20家。新增高新技术企业达到1000家。

2.前沿科技产业攻坚计划 

聚焦全产业链融合的集成电路产业。建设“东方芯港”特色产业园区,围绕集成电路制造、核心装备、关键材料、高端芯片设计、集成电路贸易等产业领域,形成集成电路全产业链生态体系。着力推进中微半导体、微研院化合物、格科微、闻泰科技、国科微、天岳芯片材料等项目建成投产。重点加快突破EDA设计、关键IP开发等关键核心技术。积极引入海内外装备、材料头部企业,加快重点领域关键企业集聚。积极发展以集成电路为重点的电子元器件分销业务,建设面向亚太市场的贸易流通平台和支持服务中心。到2025年,集成电路产业规模突破1000亿元。

聚焦开源创新赋能的人工智能产业。加紧布局人工智能开源开放平台,集聚高校、科研院所力量形成创新共同体,加快建设视觉、语音识别等开源技术平台,打造“平台+应用”人工智能生态链。推进商汤科技人工智能计算和赋能平台建成投用,支持落地的寒武纪、地平线、燧原科技、恒玄科技等重点企业发展壮大,支持以芯片、传感器等为代表的技术突破和产品应用。加速推进“AI+”多元应用场景落地,推动无人驾驶、智能工厂等应用示范。营造产业集聚范围,开展“黑客马拉松”等多种线上、线下活动。到2025年,人工智能核心产业及相关产业规模达到900亿元。

此外,临港还将大力发展生物医药、民用航空、智能新能源汽车、高端装备制造、氢能产业和绿色再制造产业。未来将形成集成电路、智能新能源汽车和高端装备制造等3个千亿级产业集群,形成人工智能、生物医药、民用航空等百亿级产业集群。

3.现代高端服务业培育计划 

加快建设“滴水湖金融湾”,形成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功能的新地标;实施“总部激励计划”,集聚各类总部机构超过50家;加快发展数字经济,聚焦“信息飞鱼”全球数字经济创新岛,探索建立高效安全的跨境数据流动体系,着力打造国际数据港等。

4.人才全方位导入计划

实施高端人才引领发展战略和“一十百千万”职工技能登高计划,支持校企共建产教融合实训基地,强化青年人才的培育和引进,初步建成国家产教融合示范区。

其他赋能计划为:综合交通提升、公共配套完善、生态环境秀美。、文化软实力塑造、城市治理提效、营商环境优化等。

值得一提的是,2020年12月发布的《临港新片区前沿产业发展“十四五”规划》明确指出,到2025年,临港新片区集成电路产业规模突破1000亿元,约占全市比重的20%,初步形成国家级集成电路综合产业基地。(校对/小北)

责编: 赵碧莹
上海 临港

热门评论

【芯调查】核心团队出走1年,80亿估值的DPU公司进退维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