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杳:专利诉讼是中国品牌走向海外常态,谈不上遇阻或陷阱

来源:爱集微 #爱立信# #手机品牌# #中国制造# #知名品牌# #拉丁美洲#
1.6w
从去年小米、金立在印度被爱立信起诉专利侵权,到近期OPPO、VIVO同样在印度被杜比起诉专利侵权,各种错误解读充斥媒体。

已经写过不少文章,本不想再多做解释,看到很多媒体的错误解读,还是忍不住再写一篇。

谈论中国制造已经很多年,其实中国制造是否实现向中国创造升级,一个最简单的衡量标准是中国有多少布局全球的知名品牌,客观的说到目前为止,能够像三星一样欧美及亚非拉全球市场实现完整布局的大陆品牌依旧不多,或许电脑行业的联想是一个,可惜电脑本就是夕阳产业,手机行业至今没有一家,其中华为在欧洲及部分亚洲、拉丁美洲等国家做的不错,要说在全球市场取得突破,距离三星在渠道布局上差距依然明显,更不用说其他厂商。

过去几年包括联想、TCL、中兴、华为、传音等大陆手机品牌都在海外市场取得了不错的业绩,在部分国家取得了不错的市场份额,从去年开始,包括OPPO、VIVO、小米、金立等纷纷加大了进军海外的力度,随着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相信中国手机品牌将迎来走向海外的黄金十年,中国手机能否取得像三星、苹果一样的行业地位在未来几年可见分晓。

由于不同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任何中国品牌进军海外都会遇到专利诉讼,随着中国品牌在海外的做大做强,这种诉讼官司只会越来越多,这与中国手机走向海外无关,也没有哪家专利公司专门针对中国品牌,在专利保护越完善的国家,专利诉讼肯定越多,在欧美市场,苹果、三星总是专利纠纷最多的厂商,包括华为、中兴、OV在内的中国厂商走向海外,遇到专利诉讼很正常,也合情合理。

其实即使在国内市场,随着中国专利保护制度的完善,专利诉讼一样越来越多,在手机领域不仅爱立信、Nokia磨刀霍霍,即使本土厂商华为、中兴一样也举起了屠刀,做到一定规模的厂商即使现在可以暂时躲过专利诉讼,以后如果不倒闭一样难以避免。

每每谈到专利诉讼,总有专家建议企业应当完善自家的专利储备,客观的说这没有错,不过像Nokia、爱立信、Interdigital、杜比这样的专利拥有者本身并不做手机,即使手机厂商像华为、三星、苹果拥有足够多专利,一样难免被起诉,因为人家不做手机,也就谈不上交叉授权,专利授权与专利诉讼、专利谈判总是相伴而生,无论是否进军海外市场,中国手机品牌都应当尽快建立一支专业的专利律师团队,专利诉讼本就是海外市场业务开展的常态,遇到专利诉讼跟业务遇阻与遭遇陷阱没有一点关系。

一个企业需要创新,只有创新才能拥有更多有价值的专利,只有创新才能为企业带来更多的利润,中国手机品牌需要更多专利,即使这些专利不能与爱立信、Nokia等厂商进行专利交叉授权,一旦遭遇三星、苹果、华为这样的竞争对手,总会有谈判的筹码及余地。

中国手机品牌需要更多盈利,无论现在进军海外还是未来立足中国,专利授权、诉讼费用都是企业未来必不可少的成本组成,目前大多数中国手机品牌缴纳的专利费只有高通,且不论高通收取的专利费率是否合理,向真正拥有专利的厂商缴纳专利费肯定是未来的发展趋势,在海外市场是必然,即使在国内也是大势所趋,作为中国手机品牌未来要处理的不是交与不交,而是如何缴纳的更合理,缴纳合理的专利费固然会增加企业的运营成本,不过却可以带来更多的市场空间。

很多人会拿手机与MP3、DVD产业对比,中国DVD产业的凋零与统一缴纳13.5美元的专利费有关,不过手机行业的专利问题相比DVD行业要复杂的多,一种说法手机涉及的专利总数超过20万,再依法正规运营的公司也不可能对专利收费诉求来者必应,即使在欧美市场,即使像苹果这样拥有很多专利储备的行业巨头,一样会不断的遭遇专利诉讼,一样会坚决的依法维护自家的权益,中国手机走向海外,遭遇诉讼很正常,是中国手机做大做强的体现,没有必要大惊小怪,只有适应了国际专利保护的大环境,中国品牌才能在诉讼中成长。

因为手机专利授权的复杂性,鉴于中国手机在全球的地位日益提高,需要国家主管部门更多的介入并规范这一市场,既要保护知识产权,又要通过法律法规禁止专利滥用,专利不应该也不会成为中国手机品牌进军海外的绊脚石。一个合理合法的专利战略及经营会给中国企业带来更广阔的市场空间。(老杳,微信公共号:laoyaoshow )
责编:
来源:爱集微 #爱立信# #手机品牌# #中国制造# #知名品牌# #拉丁美洲#
THE END

*此内容为集微网原创,著作权归集微网所有,爱集微,爱原创

关闭
加载

PDF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