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家隔离,还是出来做芯片?陈大同:“冬天”创业,春天来了生命力更强

来源:爱集微 #连线#
3.5w

在半导体产业全球化分工的今天,生产经营活动与全球供应链之间联系紧密程度前所未有,而全球蔓延的疫情继在中国之后,持续冲击着各国的生产活动和产业链。人流、物流的限制更使得全球半导体生产分工格局受到严重冲击,全球产业链面临着断裂的巨大风险。

过去一段时间内,由于中美贸易摩擦的持续,中国劳动力出现成本上升以及产业升级,有观点认为很多外资企业开始将生产转至其他国家,并在其他国家寻求供应商。在4月11日上午举办的“集微直播间·连线【陈大同】——后疫情时代的中国半导体新格局及创业机会中,元禾璞华投委会主席陈大同与瑞芯微CMO、半导体投资联盟副秘书长陈锋对话,探讨后疫情时代,中国半导体产业在全球供应链中的格局会产生哪些剧变,近几年在国家政策驱动下的半导体创业和投资热潮是否会因此受到影响以及半导体还有哪些投资机会。

点击此处观看连线第三期精彩回放

疫情影响半导体产业的两个因素:供应链、市场

纵观全球半导体产业,中国半导体市场体量更大,增长更快,但国产化率低,且中高端芯片高度依赖进口,多处于产业链中下游。美国半导体市场整体规模增长有限,但占据产业链上游并完整拥有半导体设计,设备的核心控制权,产业质量极高,综合实力将长期稳固于世界第一的位置。日韩则在全球半导体供应链上具有关键地位,尤其在存储器、半导体材料、设备等领域。凭借其雄厚的底蕴,欧洲集成电路产业仍然在多个领域占据着领先的地位,包括设计、设备、材料等等。东南亚地区则是全球半导体封测重镇。

陈锋指出,疫情爆发以来,大家都没预料到疫情会这么严重,尤其是海外。陈大同表示,现在疫情对半导体产业链的影响,已经超过了2003年的“非典”。第一季度国内半导体公司普遍还是看好今年会增长,但是疫情影响的滞后效应可能会在第二季度以后显现。“目前撤单情况还不严重。疫情对中国经济影响很大,尤其是服务业等,但是半导体业是高科技产业,影响相对较小,如果不是消费电子领域的半导体公司,影响会更小一点。”

他认为,供应链和市场是疫情中对半导体产业产生影响的两个关键因素。

“中国手机产业从山寨手机时代到现在,已经形成了‘华米Ov’四大品牌,半导体也将进入类似手机的时代。2019年算是中国半导体元年,诞生了几家市值过千亿元的公司,这是产业成熟的标志。”陈大同从手机市场表现举例来分析中国半导体市场在疫情中的影响,“在供应链方面,上游原材料受到物流、劳动力短缺等问题是半导体公司普遍遇到的问题。尤其海外疫情愈演愈烈,国际供应链更是受阻。市场方面,国内IC设计公司进入国际市场的还不多,手机主要销往印度、俄罗斯、非洲等国家。比如印度疫情大爆发的话,小米销量会减少。此外欧美市场、印非市场疫情好转不会像中国这么快,估计到今年底都不能恢复到正常状态。

在这种局势下,对大多数半导体制造商和供应商而言,他们将面临的另一个严峻挑战是公司运营受限,使得新产品推出、新工艺开发和设备扩产等方面都更为艰难。从长远来看,供应链问题将影响产品生命周期、下一代技术投资等。

不过中国现在提出的“新基建”将会为半导体行业的复苏带来转机,中国半导体公司如果能够抓住其中的机遇窗口,将会是很大的红利。

“新基建”覆盖7大领域:5G基建、特高压、城际高铁和城际轨道交通、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大数据中心、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陈锋表示,现在国家已经认识到,半导体产业是一个基础核心产业,有一些技术是不得不去做的。作为关键核心技术支撑,一方面,新基建将带来大量新增需求。同时,基于自主可控的要求,“新基建”有望引导我国半导体产业进入新一轮发展周期。

陈大同将国内发展半导体形容为起到了“修路”的作用:“虽然半导体产业是全球化分工的产业,中国不可能全做,但存储器一定要做,要市场化能够做包括设计、封装,VC可以投资;而基础性的制造、大宗产品等大投资需要国家来引导投入。

疫情时期,在家隔离还是出来做芯片?

如今全球半导体行业呈现一个有趣的现象,就如陈锋所言,国外半导体企业越来越形成“大者恒大”的局面,初创企业很少,国内IC设计公司反而很繁荣。

陈大同表示,国外半导体公司越来越少,是跟国内IC公司越来越多正相关的。2000年是半导体投资领域的一个分水岭,在此之后硅谷VC几乎没有再投半导体的了。“魏少军教授就说过,国内1300多家IC公司太多了,浪费资源,呼吁更多兼并重组。”他解释,“但是公司兼并必须要有一个平台,比如上市公司牵引。但是中国半导体公司一直没有这个条件。2016年才有一个兆易创新上市,2017年才有2家上市,2019年科创板推出之后则涌出来众多上市公司,这才开始有兼并的条件。”

国外半导体公司兼并很常见,许多初创企业最后都被大公司收购了。陈锋表示,国内IC公司规模都很小,但是也都有自己一技之长,也算是能活下来,中国人“宁做鸡头不做凤尾”的思想,很多企业家不愿意被并购。

陈大同认为,大公司缺的是创新能力,硅谷大部分创新都是从小公司出来的。中国也是一样,小公司有闯劲,但渠道、供应链都不是特长,硅谷有良性循环,小公司做技术,大公司做推广,中国可参考这一模式。

中国IC业仍处于黄金期,创业还大有机会,要勇于在经济下行周期逆向创业。在‘冬天创业,只要抵抗力强,春天来了生命力强,更容易成功。”陈大同如此鼓励创业者,“创业不分时机,有个好想法不要犹豫就去做,不用赶风口。赛道是人为弄出来的,投资机构要看产业背后逻辑,我们投资看项目,一定是市场所需的,是市场发酵的结果。最终驱动市场的如5G、AIoT、汽车电子、工业应用等,并且与国家产业升级有关,基本也是新基建涵盖的。”

寻求半导体创业机会和应对不确定性

目前半导体投资机构层出不穷,看上去热闹非凡。但陈大同对此分析,华为事件和科创板虽然带动更多的投资机构进入半导体投资领域,但活跃的、有能力的、坚持一直投入的可能也就二十来家,绝大多数还是只做跟投,不做领投。因为做领投要有判断力,要有深度分析,要有资源,并要承担风险。目前来看,大多数基金还是跟风型偏多。

针对模拟IC投资机会的话题,陈大同分析,因华为事件让华为对国内芯片厂商开放,起到了示范效应,包括工业、家电等都在开放,这给模拟市场带来巨大的机会。但做模拟芯片,一方面要有高手助阵,另一方面还需要工艺特别是特色工艺的配合,这两方面做好了,成长率30~50%是会比较稳定的,毛利率也会非常高。

陈锋也认为,做模拟需要长期打磨,需要较长一段时间在技术上的优化,以及和客户验证的磨合,周期会比较长,需要更长时间的沉淀,不能急功近利。

此外,针对二级市场估值泡沫的问题,陈锋对此表示,泡沫肯定是有的,这需要通过时间来消化。陈大同则认为,国内半导体上市公司的PE值偏高,最近股价受多重因素冲击,普遍跌了20%多,这对上市公司来说反而更踏实一些,有一些公司在利用这一下调机会来做股权激励。

国内半导体业的发展已然今非昔比,但随着越来越多的半导体上市公司市值迈过千亿元大关,企业家面临的压力空间巨大。陈大同分析,中国环境变化快,不进则退,做得再好稍微慢一点就会被超过,这是与之前争取上市阶段是完全不同的压力,是一种扩张带来的压力,而且挑战也不一样,但这也是学习成长的过程。这些企业家的成长才是真正代表中国半导体的未来,因为这也代表着中国能不能出现半导体界的任正飞或者马化腾。他还笑称,企业成长一定是由企业家的胸怀和格局决定的,中国一定会出现这样的领军人物,半导体业不做到80岁就不能说老。

如今,美国对中国高科技的打压日趋严重,加上疫情引发的逆全球化以及不确定性加大,中国半导体业将何去何从?陈锋提出自己的观点是,很多事情需要开始行动,最差的是不行动,在这一过程不要去跟别人比,而是要自己比,只要今天比昨天有进步,假以时日,不管是三五年,还是十年二十年,总会成功。半导体是全球分工最广的一个产业,真的割据对产业是没好处的,但势已至此只能靠自己。

陈大同对此表示,中国半导体市场已由大量VC投资以及国家02专项、大基金等一起推进向前,但有的起步早有的起步晚,而且难度不一进度也不一样,仍需从长计议,但一定要韬光养晦,对立是解决不了问题的。

值得庆幸的是,元禾璞华自2月复工以来已经看了不少项目,现在也在加速。陈大同提及,最近看的标的主要以IC设计公司为主,也有设备包括测试设备等,以及基于化合物半导体的PA、IGBT等。

“元禾璞华投资业已恢复,希望能为创业企业雪中送炭。” 陈大同的话中透露了对国内半导体业深切的情怀。

对于未来投资走势,陈大同断言,整体投资额会减小,但局部会加速,在疫情影响下,资金和更多资源也更加向头部企业聚集,这是一个优胜劣汰的过程。陈锋的看法是未来投资会加速,未来环境可能会更加恶化,而投资不是按收益来衡量,而是按照产业发展所必须的产品和技术来选择。

在今日的直播过程中,超过24000人次通过爱集微APP、新浪微博和B站等平台观看,在线人数再创新高。两位嘉宾干货满满的对话让网友直呼过瘾,为回答网友热情提问,直播时长从一小时延至两小时。

(校对/范蓉)

责编: 慕容素娟
来源:爱集微 #连线#
THE END

*此内容为集微网原创,著作权归集微网所有,爱集微,爱原创

关闭
加载

PDF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