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微说 | 刘越:玩转IC设计、制造、投资,拼出人生“芯”高度(下)_芯人物

来源:爱集微 #集微说#
3.7w

光阴似箭,韶华如歌。数十年间,中国芯片领域已出现翻天覆地的变化,也涌现出一群志存高远又脚踏实地的企业家。

集微网与清华大学出版社联合出版的《芯人物—致中国强芯路上的奋斗者》一书,首次全方位展示了这批先行者的情怀和风采。

【本期人物】刘越,硕士,高级工程师。现任中国半导体行业协会理事、中国半导体行业协会集成电路设计分会副秘书长、北京半导体行业协会监事长。就读于北京工业大学半导体物理系,从北京半导体器件三厂起步,历任北大青鸟集团副总裁、北大青鸟环宇科技执行董事及副总裁、中芯国际副总裁。2011年以后转型投资,在风险投资公司华登国际任副总裁,2014年参与创立了华创投资,现任元禾璞华(苏州)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执行合伙人。

上集我们讲述了刘越参与创立中芯国际的激荡往事,今天说说她是怎么与芯结缘的,以及她的投资人生涯与投资之道。

与芯结缘 从工厂工程师到北大研究员

看起来命运给我们走过的每一天都写好了序言,而我们的所作所为,都会引发命运新的一场酝酿。

1978年恢复高考的第二年,出身于书香门第、一直担心要去插队的刘越赶上了好时机,苦学之后高考分数十分理想。

而到底是北大还是北工大?这对别人十分笃定的答案对刘越来说却十分纠结。她回忆说,进北大虽然名头响亮但分配可能不在北京,于是刘越终选择了百分百北京分配的北工大。那个时代的英雄是杨振宁等人物,而北工大是工科院校,没有纯物理、数学,当时她就想学物理。恰逢她一个叔叔从日本考察回来介绍说半导体很有发展前景,于是就歪打正着选择了半导体物理。

没曾想,很有主见的刘越一上学在拿到了5年的课程表后,傻眼了。她说:“这跟我想象的半导体物理是完全不一样的课程安排,当时心里就有一个想法:这个专业不能上了。”

这时也凑巧刘越入学体检查出急性肾炎,当时跟家里商量也准备休学,第二年再回来想着能换一个专业。没想到,学校不干了,又单独给刘越体检了4次,结果证明那是“误诊”。于是刘越只能硬着头皮上。

现在回想起来,刘越也觉得是命中注定要跟半导体结缘。那时的北工大很多老师都是清华出来的,聪慧的刘越学习自然也很拔尖。大二时她接触到了EDA,就下决心以后要做EDA,因为觉得这是自己能做的、也能擅长的。而且毕业论文她也完成得十分出色,当时导师想让她深造,但刘越还是选择了另外一条工作道路。

当时北京市半导体器件三厂要建EDA室,这让刘越心生向往,于是就断然来到了北京市半导体器件三厂。结果一上班就被分到光刻车间倒班,让“心高”的刘越心情很郁闷。

但厂里领导的一席话“要做一个好的设计师,首先要做一个好的工艺师”让刘越醍醐灌顶,从光刻车间起步,到蒸发、溅射,后又调到掩膜车间,不久之后又采用EDA学习版图设计,很快就掌握了IC设计全流程,也因此刘越被破格提拔为工程师。

机会就是青睐有准备的人。刘越凭借这些新学的“本领”,不久之后到北京器件三厂分立出来的凯德CAD公司做我国EDA二级系统实用化(三级系统后被称为熊猫系统),并与复旦、清华、浙大等科研院所分工合作,刘越也被“百里挑一”抽调过来负责EDA设计,还因此获得北京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在这一峰回路转的过程中,刘越开始明了,无论什么行业,只要坚持下来就有机会。聪明人挑机会,不断在跳,但跳着跳着就有可能找不到北了;而踏实的人一直在干,等到机会来临就会受到垂青。

时值青春年华的刘越此时也恋爱成家。在孩子出生后,面临一个棘手的问题是女儿上幼儿园的问题,即使作为北京人在当时也会因为户口所在地与居住地不同而无法就近入园。刘越回忆说,先生一边忙着创业一边还要每天花近2小时时间接送女儿上下幼儿园,加上住房条件的困难,她也很焦虑,不得不思变。

“孩子和家庭对一个女人来说,虽不是全部,但至少是人生的一半。保住这一半,人生至少‘不输’了。”刘越想到父亲说过的这句话,觉得自己是时候要为家庭做出一些牺牲了。

而机会很快就在1991年来了,恰逢北大很多学子出国或去外企,北大微电子所承担了国家很多攻关项目,十分缺人,便决定从社会招人。刘越因一直踏实在行业,也与院校合作过,表现亦很优异;同时也为了女儿上幼儿园的原因,因此她来到了北大微电子所。

刘越也坦言,那时进北大可谓千载难逢,只有在那个年代那个特殊时间才有机会。但来到这里也意味着刘越将另外两个选择---高薪外企和CEC(中国电子信息产业集团)---都舍弃了。她回想时说,人生不可能走第二次,可能有些时候是情非得已,但调整好心态,每天都坚持把自己的工作做好做到极致,才能不负时光。

进入北大微电子所,并不意味着高枕无忧,和众多博士、硕士在一起,让本科的刘越备感压力,毕竟在教研室要拿出成果才能证明实力。刘越也提到开发某一芯片时的较劲细节,说为了一个优化新算法的ASIC,当时工艺只能做到将算法切成两个芯片,再合成为一个,她每天都加班加点优化版图,最终得以“流片”。出色的表现,让刘越也再次获得殊荣,不仅提了高工,也得到了王阳元院士的器重。

于是乎,在校办企业的浪潮中,刘越作为当时学校里少数具有企业背景的老师,且取得了优秀的科研成就,得以成为北大青鸟的副总,并借香港创业板之风成为北大青鸟环宇执行董事,开启后来与中芯国际的不解之缘。

时代波澜壮阔,刘越在时间的长河中也在酝酿着自己的蝶变。

投资风采 从华登到华创

加入华登国际,不仅因为刘越在IC业艰苦、执着地做了这么多年,从设计到代工全流程的资历、经验以及对国内市场的深刻了解,被这家业内享有盛名的投资公司看中,同时也是她再次放下身段潜心学习、探索下一段人生的起点。

而之后的刘越依然上演着顺风顺水的故事。随着IC业“国之重器”发展日益受到重视,各路VC、民营资本、政府引导基金、产业资本也争相涌入。2013年12月,发改委、工信部和北京市政府共同设立了北京市集成电路产业发展股权投资基金,基金总规模300亿元,其中政府出资90亿元,其余引入社会资本。

而当时华创投资团队散落在不同的基金投资公司,他们发现需要为这次中标的基金量身定做一家管理公司,才能完全符合政策要求。于是,北京清芯华创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应运而生,刘越与一位老朋友合作,成为创始人之一,并于2014年成功中标北京集成电路设计与封测股权投资中心管理公司,负责20亿元的设计与封测子基金投资管理。

刘越介绍,这一基金公司成功收购了美国豪威科技和芯成半导体(ISSI)公司,并投资了韦尔、盛美、国微科技等知名企业,可以说成效显著,并在2018年启动二期基金(简称元禾华创)。

对于半路“出家”做投资的刘越来说,经过这些年的投资实战,也淬练了自己的投资“哲学”。

“当你看重了一个项目,在对项目有了深入的了解和评估后,除了给对方投入资金外,是否还能帮助到这个企业的其他方面,包括技术、人才以及产品多元化布局等等,亦是非常重要的。”

刘越的理解是,作为一个IC后发展起来的国家,不仅需要更专注、更专业的投资机构,还需要对整个产业上有比较深刻理解的创新团队,潜下心来,共同努力,国内IC业才能实实在在发展起来。

“做投资一方面要看产品是否足够好、市场是否足够大,但做投资越久,才发现越看重人。产品定位即使有偏差也有可能做成,但人走岔了就散了,真正能沉淀下来的还是人。”刘越道出了自己的投资之道,“中国半导体业从2000年开始都有机遇,只要方向不错都有机会成功,但期间有多少人‘楼塌了’。”

而如今的IC业正走入新的拐点,无论是技术的演进、AIoT与5G等的兴起还是产业模式自上而下的变革。“IC从IDM开始分化,分化过一段时间后,设计、制造又开始向‘类IDM’寡头聚拢,表明单一产品无法支持高成长性。目前诸多互联网巨头投入芯片开发,产业链的商业模式将随着变革深化和演变升级不可避免地再次调整和分化。”刘越分析说,“这一过程中,跟着大形势走的会是赢家,而不是分析会走成什么样。不去随便预测,但我们会遴选合适的人,这些人对市场变化最敏感,也有足够应对能力,将可能带着趟出来新的路径。

刘越的兜兜转转,总跳不出IC这个“谜”一样的指引。总有种神秘的力量拽着她,让她在每个时光的缝隙中不断见证不断蜕变。

致中国强芯路上的奋斗者。这里是“芯”人物,感谢收听,下期见。

责编: nicole
来源:爱集微 #集微说#
THE END

*此内容为集微网原创,著作权归集微网所有,爱集微,爱原创

关闭
加载

PDF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