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芯人物】米磊:中国硬科技领域仗剑走天涯的侠客

来源:爱集微 #芯人物# #米磊# #硬科技#
6.5w

【本期人物】米磊,中科创星创始合伙人、联席CEO。西北工业大学本科,中科院西安光机所光学硕博,陕西光电子集成电路先导技术研究院执行院长,青年科学家社会责任联盟副理事长。中国“硬科技”理念提出者,发起成立硬科技创新联盟;倡导发起专注于“硬科技”的天使基金;目前基金规模达53亿元,已投资孵化超过330家硬科技创业项目。

图示:中科创星创始合伙人、联席CEO米磊

-深受“为国为民 侠之大者”情怀的影响

-目睹国内企业因技不如人而吃哑巴亏

-“投资方2年后基本翻脸”还被称为“科技骗子”

-让硬科技初创企业“在高原上造峰”

-“我们要做后辈眼中的清朝人还是民国人?” 

(作者 慕容素娟 王丽英)黑瘦的脸庞,略高的颧骨,坚定刚毅的目光,加上一根根直立的头发,整个人透露出一股实在和倔强。

这就是米磊,一位中国硬科技道路上的践行者。深受金庸小说中华优秀文化传统的影响,米磊的内心有一股心怀天下、匡扶正义的大侠情怀,他秉持走正道、练内功、踏实不取巧的人生信条。

从硬科技领域的研发工程师、创业者、基金投资人到孵化平台带头人,米磊深知硬科技创业的不易。他在国内首提“硬科技”理念,他介绍道:“硬科技就是比高科技还要高的技术,硬科技是整个国家基础的支撑,我们的根扎得越深,才能枝繁叶茂,但是没有根,什么都没有。那些被美国列为禁运名单的企业就是硬科技企业的代表。”

为了推动硬科技的发展,米磊成立基金作投资人只投硬科技项目;又为硬科技初创项目搭建孵化平台,创业团队只需专注于技术研发,其余事项孵化平台全包。米磊的用意就是,让硬科技在创业初期站在一个高的起点上,能够在“高原上造峰”。

源于学生时代受西工大和中国科学院大学校风校训的熏陶,以及职业历程中深受国外垄断企业的刁难和打压,在面对当下美国对中国的高科技打压时,他有着深深的忧患意识:“中国在向价值链高端冲刺,美国处心积虑要把中国打压下去。现在处在关键时刻,不进则退,硬科技处在价值链的高端,如果我们这代人不努力把硬科技搞上去,那么我们的经济可能会停滞不前,我们下一代可能就没有好日子过,就会有更多的人卷入更多的内卷中……

深受“为国为民 侠之大者”情怀的影响

米磊的家乡在陕西,这里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源地,先后有周秦汉唐等十多个朝代在此建都,独特的地理风貌加上丰厚的文化底蕴,孕育出了三秦人聪明能干、实在质朴、义气豪爽的特质。他非常喜欢的横渠先生、张载先生就是陕西眉县人,在一千多年前讲出了著名的横渠四句: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中国古代优秀知识分子的追求是达到了马斯洛需求的顶峰,要实现人生的自我超越,这对米磊的影响非常大。

中学时期,米磊非常喜欢金庸的武侠小说。他对郭靖和杨过的一番谈话极为深刻,郭靖对杨过说的八个字“侠之大者,为国为民”深深印在米磊心中。他提及,郭靖本身天资并不聪慧,也不像杨过的父亲杨康那么聪明,但心怀天下有家国情怀,坚持走正道,坚持练内功;相比之下,杨康则是追求快速成功、练外功。最终,成为一代大侠的不是杨康而是郭靖。真正的大侠比的不是功夫有多高,而是为国家和社会做出更大贡献的人。

“20多年后再回顾这块,还是能看得热泪盈眶。”米磊内心有一股深深的大侠情怀。

当年带着这股大侠情怀,米磊高考考入了西北工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校园四座颇具特色的标志性建筑——公字楼、诚字楼、勇字楼、毅字楼,时刻提醒着师生铭记“公诚勇毅”的校训。我国首架小型无人机、首台机载计算机、首个智能型水下航行器、首块航空专用大规模集成电路芯片……这些均出自西工大。

西北工业大学的校风“三实一新”(基础扎实、工作踏实、作风朴实、开拓创新)。 “学校教导我们做人要朴实,实实在在做事,短期可能没有特别大的回报,但是从长期来看是对的就要坚持。班主任告诉我们,学生阶段要踏踏实实把学习搞好,打好基础,打牢基本功。”米磊提及学生时代所受的影响,“‘三实’和我的性格也比较匹配,因为我的名字就是‘三石’(磊)。” 

在西北工业大学四年的熏陶下,米磊的大侠情怀不断地得到印证和强化。

大学毕业后米磊先在中科院西安光机所工作,后来又继续在光机所读了硕士和博士, 从本科到博士,学校的价值观一脉相承。米磊说:“在中科院得到的熏陶就是科技报国,西安光机所的成立就源起‘两弹一星’,当时一个棘手的任务是要拍摄原子弹爆炸过程的照片,成立西安光机所就是为了研制拍摄需要的高速摄影机,光机所的前辈就是这样不负国家使命。”

“20多年后回头来看,我的成长经历其实深受这些价值观潜移默化的影响,我也将一直身体力行地践行这些价值观。”米磊回顾到。

目睹国内企业因技不如人而吃哑巴亏

本科毕业后,米磊进入中科院西安光机所工作时,参与了“梯度折射率透镜”产业化转化项目。该技术转化的产品为自聚焦透镜,该器件是光纤通信领域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器件,光纤到户、骨干网都少不了它,华为、中兴等通信设备厂商都是它的间接客户。

由于自聚焦透镜技术门槛非常高,2000年时从原材料到产品全球只有一家日本企业可以供应。由于高度垄断,国内企业吃了不少亏。米磊透露:“当年有家国内公司收到货后发现买到的都是废品,产品外观一样,但根本用不了。然而,国内这家企业却不敢向日本供应商投诉,因为担心一旦投诉,后面可能人家就不再给供货了,这样这家企业就会直接面临倒闭的风险,最终只能吃这个哑巴亏。”

米磊指出:“其实,国内已经在实验室做出来了,最难的就是产业化,需要大规模量产,要保证做出的数十万、上百万个产品性能参数都要完全一致,这是当时最大的挑战。”

攻克这个基础元器件迫在眉睫,在这样的产业背景下,2001年7月,西安光机所与外部资本(中国化工进出口总公司)联合,共同投资设立了飞秒光电科技限公司(以下简称“飞秒光电”),西安光机所也派出了38位科技及管理人员随同项目一起进入公司,米磊就是项目中的其中一员。

米磊有幸参与了全程的技术研发与管理工作,这项科研成果转化而成的产品自聚焦透镜(G-Lense)成功问世,量产上市之后彻底改变了原来的市场局面。“当年高达10美元的器件价格直线下降到了1-2美元,关键是国内产业链终于摆脱了受制于唯一一家国外供应商的卡脖子状态,我们真正在光学核心材料技术上打破了国外垄断,填补了国内技术空白。” 米磊不无骄傲地说

2004年,该产品快速打入海外市场,2007年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图示:米磊讲解光学相干断层影像系统OCT

2015年2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西安光电所时给予米磊他们高度的肯定,也告诉他们:“核心技术靠化缘是要不来的,必须靠自力更生,科技人员要树立强烈的创新责任和创新自信,积极面向经济社会发展主战场,面向国际科技发展制高点,努力多出创新成果,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建设创新型国家多做贡献”。

经过十几年的发展,飞秒光电公司已拥有从透镜材料配方到产品的一整套独立知识产权,拥有先进的大型生产设备,年生产各类透镜3000万支,海外市场拓宽至东南亚、欧美等地区。

图示:央视采访投影式红外血管成像仪的相关工作原理

飞秒光电之后,米磊作为联合创始人还参与了另一项科研成果转化,参与创立了中科微光医疗器械有限公司,以红外生物光学断层成像技术为技术主线,产品线包括投影式红外血管成像仪、、内窥式OCT系统、心血管OCT系统等。

尤其是其研制的投影式红外血管成像仪,成像速度及图像质量均处于国际一流水平,被誉为“插针神器”,不仅在国内同类产品中销量稳居榜首,还出口到东南亚、欧洲等地区。

“投资方2年后基本翻脸”还被称为“科技骗子”

在取得如此巨大的成绩之后,随之袭来的却是一记重创。

当时光机所希望推动更多的科技成果转化,米磊因为在飞秒光电做产业化已有一定的经验,加之对科研成果产业化很有热情,于是积极参与到其中。然而,在产业化实践过程中,却遭遇了来自资本方面的打击。

“社会资本不愿意投资我们,一个原因是我们的投资周期长,他们不能在短时间内赚钱;另一个原因是,我们的科技成果资本方完全看不懂,也不知道其重要性。”说起这段过往,米磊一脸无奈,“从2008-2012年间,根本找不到社会资本支持。这时,很多煤老板、矿老板、房地产老板找上门来给我们投资,在没有选择之下,我们只得跟他们合作,但他们不了解我们的科研项目,更不了解科技项目的成长特点,基本上到第2个年头时,这些投资方就坐不住了,于是翻脸、撤资,还说我们是‘科技骗子’。”

为此,光机所很多好项目的产业化最后都无疾而终。

为了呼吁业界更好地认识这类科技含量极高的项目,2010年米磊在国内提出了“硬科技”概念。米磊指出:“之所以用硬科技,当时社会上把互联网等同于高科技,而真正的支撑互联网发展的底层的半导体芯片、光通信等核心技术反而被忽视了。硬科技好比高楼大厦的墙基,墙基不牢,盖得再高也是枉然。中国正处在发展的转折点,从‘人口红利’转向‘创新红利’,从‘工人红利’转向‘工程师红利’,从‘模式创新’转向‘科技创新’。未来三十年,硬科技将是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

然而,硬科技的价值却被大大低估。米磊指出,“它的一块钱可以带动下游的一百块、一千块,但下游的一块钱就是一块钱。从半导体产业链来看,最底层600亿美元的半导体设备产值,支撑了中间4600亿美元半导体芯片制造产值,再往上支撑了几万亿美元的消费电子、工业电子等电子系统,继续向上则支撑了互联网、大数据、电商等几十万亿美元数字经济的产值。”

当下,最具代表性的硬科技主要体现在光电芯片、人工智能、航空航天、生物技术、信息技术、新材料、新能源、智能制造等领域。

他进一步表示,硬科技的投资周期一般较长,早期的投入回报不成比例,在开始的前5-10年,堪称“十分耕耘一分收获”。因此,做硬科技不能走捷径,要踏踏实实,没有科技情怀只想赚快钱的不要投硬科技。米磊笃定地说:“但硬科技企业一旦能够实现商业落地,就是指数型增长,并能够迅速成为行业龙头。”

在当时的形势逼迫下,一个想法在米磊心中萌生:“既然社会资本不愿意投资这类硬科技成果转化,那我们自己做个天使基金行不行?”

让硬科技初创企业“在高原上造峰”

2012年,米磊联合发起第一支专注于硬科技投资的天使基金——西科天使。从硬科技项目走出来的米磊,觉得仅在资本上支持还远远不够。米磊在考虑如何让资金像“杠杆撬动地球”一样发挥出极限价值。

米磊认为:“像IMEC、台积电这种平台,让很多芯片设计企业创业变成可能。我们国家尤其需要发展硬科技创业的公共支持平台。此外,技术最牛的人往往很不擅长跟人打交道。作为初创企业,创业者还需要去搞定各种如拿地、盖房、买设备,见资方等事情,常常某一个环节的不顺利就有可能拖垮企业的发展进程。” 

于是,2013年米磊作为创始合伙人组建了中科创星,这是国内首个专注于硬科技创业投资与孵化的平台;随后米磊又发起成立了陕西光电子集成电路先导技术研究院,这是国内首批以光电子为发展方向,集高端人才引进、创业投资与孵化为一体的创新型机构。

为此 ,中科创星成为国内首个以 “研究机构+创业平台+天使基金+孵化服务”为一体的科技创业生态体系。在投资孵化方面,他们只扶持硬科技创业项目;除了资金之外,他们为硬科技创业项目在设备、基础服务等各方面给予支持,初创企业只需要专注自己的技术产品开发、买材料、流片即可,大大减轻了创业的负担。他希望硬科技初创项目在创业的初期就站在一个高的起点上。

米磊将其形象地比喻为“高原造峰”:“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提供专业的平台,这就好比在青藏高原造峰,一造就是珠穆朗玛峰,你若到盆地造峰,还能造出珠穆朗玛峰吗?”

“我们要做后辈眼中的清朝人还是民国人?” 

自创立中科创星以来,已有超百家所投资的硬科技企业获得快速发展,如:驭势科技、九天微星、源杰半导体、飞芯电子、中科微光、中科微精、鲲游光电、卓镭激光等,并实现了后续融资。

2016年6月3日,李克强总理在调研视察国家十二五科技创新成果展中科创星展位时,米磊向总理解释了硬科技理念,总理表示:“硬科技就是比高科技还要高的技术——你的这个说法很有趣,我记住了”。 

2018年中兴事件发生之后,紧接着就是华为等几十家中国企业被美国政府列入禁运名单中。米磊半开玩笑但又有些沉重地说道:“特朗普总统是硬科技的最好认证官,看看被美国卡脖子的项目,那些都是真正的硬科技。那些被美国列为禁运名单的企业就是硬科技企业的代表。” 

图示:国庆70周年阅兵观礼

虽然米磊本人已荣誉等身——“2020最佳投资人TOP100”、“科技创新先进人物”、“陕西省五一劳动奖章”、“陕西青年五四奖章”……,但面临当前美国对中国的科技打压,米磊仍忧心忡忡。

最近热播的《觉醒年代》让米磊备受感触:“当时就是陈独秀、李大钊、那一批共产党人站出来,才有了我们今天的好日子。今天的中国也处在一个需要觉醒的时代。美国已经在想尽各种办法、处心积虑要把中国打压下去。如果我们这代人不努力把硬科技搞上去,可能我们的儿女们甚至孙子们的生活质量就会倒退。

这不是危言耸听!米磊指出,中国现在整体往价值链高端在冲,就与西方发生了存量蛋糕的博弈。如果没有硬科技,我们国家是没有安全的。中兴事件之后,中兴所有的副总裁以上的人全都没工作了,中兴的价值也大幅下降。现在华为处在硬科技价值链的高端,华为在往上冲的时候,西方人特别是美国人是不希望看到中国人都拿华为这样的高工资的。如果把华为打下去,中国科技的最高端就打下来了,其他领域的人的收入能上去吗?

米磊忧虑地讲道:“如果我们被美国遏制住,导致的结果就是中国经济可能会停滞几十年,你想想后面会怎样?日本人为什么有那么多人自杀?是因为日本经济几十年没有明显的发展。现在在中国大家天天喊教育内卷,为什么会有内卷?为什么现在跳楼的人这么多?因为现在已经遇到瓶颈了。

现在处在关键时刻,不进则退,我们只能力挺,为了我们的下一代,我们也得把硬科技、把芯片做好,这就是我们这代人的责任和使命。如果硬科技全搞定了,卡脖子都没问题了,咱们中国能够引领新的科技革命,我们下一代的日子就会越来越好。否则,后辈们会骂我们这一代人‘没出息’!就跟后人嫌清朝人窝囊一样,我们选择做哪代人?”米磊意味深长地说道。(校对:范蓉)

【本文作者】

慕容素娟(原鲜卑族),集微网执行副总编,硕士,先后攻读电气自动化控制专业、新闻传播学专业。曾就职于华为(深圳总部);后跨界进入媒体领域,先后在《中国电子报》等媒体担任记者和副主编,专注集成电路领域报道和采编管理工作。曾获得“华为年度优秀员工”、 “工信部CCID优秀学术论文”等奖项;曾撰写出版《芯人物》(2020清华大学出版社)、《中国智慧家庭产业创新启示录》(2018电子工业出版社)、《中关村标准故事——探秘标准创新,引领产业政策》(2013电子工业出版社)等书籍。

关注领域:IC、AI、物联网、投资、创新创业等领域

微信:murong199 

邮箱:mursj@lunion.com.cn

王丽英,集微网资深记者,硕士,先后攻读物理专业、生物物理专业,妄图格物致知,探究物理与生命世界的奥秘。后入行出版媒体行业,先后在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1IC等工作,在IT、半导体领域徜徉数十载,从网络泡沫、移动互联网到智能网联时代,有幸成为一名产业发展变迁的观察、记录、发现者。

关注领域:关注半导体设计制造、汽车电子、人工智能及AIoT等领域

微信:qingq-wly

邮箱:wangly@lunion.com.cn

欢迎交流!

责编: 慕容素娟
来源:爱集微 #芯人物# #米磊# #硬科技#
THE END

*此内容为集微网原创,著作权归集微网所有,爱集微,爱原创

关闭
加载

PDF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