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口之上射频创企如何胜出?我们和这家公司做了一次深谈

来源:爱集微 #至晟# #基站芯片# #5G#
4.7w

集微网报道 近年来,随着5G商用进程的不断推进,射频前端器件的重要性凸显。借助国产化的东风以及资本的涌入,出现不少发展快速的有竞争力企业。

至晟微电子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至晟”)是一家专注于射频微波领域的创业企业,在基站功放和接收前端芯片细分市场取得了不错进展之后,今年又将产品线向手机、物联网等消费类业务领域扩展。

近日,至晟合伙人陈吉和张苗与集微网就射频行业、市场、融资、创业等九个方面的话题进行了深入交流,一些观点很有启发性,也为观察和了解国内射频芯片创业领域的发展现状提供了一个视角。

如何看待行业和机遇?

5G商用进程的开启,不仅带动了5G基站的规模化部署,也因赋能“千行百业”,催生了基于新应用场景的多样需求。

从智能制造到智能出行,从移动通信到万物互联,随着更多的本地计算来到边缘和云端,对数据交互提出了更高要求,这也是为什么射频微波领域的需求一直比较旺盛,成为5G时代被看好的细分市场的原因。

作为细分市场,无线通信射频产业经过近数十年的演化,已经基本形成了少数国外企业占据大部分市场份额的行业格局。领先企业凭借在内部创新协同、迭代上更加高效的IDM模式,建立起竞争优势。

至晟合伙人张苗

在张苗看来,半导体行业的一个特点就是一旦竞争领先企业形成了行业影响力之后,和顶尖平台厂商合作愈加深入,产品研发迭代优势愈加明显,供应链议价能力的提升和行业高端人才的集聚,使领跑企业的竞争优势越来越大。

“相对而言,行业竞争中反超的案例并不多见,行业排序基本稳定,通常情况下,对于初创公司的生存和发展挑战较大。”张苗告诉集微网。

但当下出现一个对国内芯片产业发展的特殊机遇是:受中美高科技竞争,中兴、华为事件等因素影响,系统设备商意识到国产芯片厂商发展壮大的重要支撑就是在应用中不断改进优化产品,更加重视供应链的多样性,国产芯片供应商获得了更多被采纳应用的机会,优秀的芯片产品团队获得更多来自设备商的需求牵引和发展空间。

在张苗看来,由中美贸易政策带来的国产替代市场大的窗口期也许只有3-5年。从快速占领市场的角度考虑,射频芯片企业的IDM模式由于产业链条长,需要的人才也更多,成长为有行业优秀的竞争力的周期相对长。此外,由于“设计+制造”共同参与行业竞争的模式,在和业内优秀的制造团队、设计团队合作上造成一些障碍,相比之下,依靠行业设计和芯片代工制造的专业化分工模式则能够更快地形成最优竞争力的组合。

“如果国内优秀的芯片设计团队能够把握住机遇,通过整机厂商在研发、品质和交付能力上的评估,提供全面和系列化的、可持续的新品研发、迭代改进能力,能够做好品质管控和按期交付,凭借国内团队在研发周期、服务响应速度、产品售价等方面的优势,有望借助这一难得的机遇期,将初始的产品系列做好后,不断在新产品方向上拓展复现竞争力,最终成为行业常青且具有影响力的企业。”张苗说。

如何理解行业影响力?

至晟合伙人陈吉

通过长期对射频行业和企业的观察,陈吉总结出衡量企业成功的几个行业影响力的表现。

首先,是在整个行业产值中占据一定的市场份额,这意味着具有较为丰富的产品线组合。化合物技术在无线传输场景中的特殊优势,形成了很多的产品应用方向,相对丰富且有竞争优势的产品线既是底层共用技术竞争力的表现,又可以使企业在面对不同市场需求周期中保持业绩的稳定。

第二,要有具备较高竞争门槛的高端产品线。高端产品线通常来自顶级设备厂家的定制化需求,意味着不但能够获得来自专业用户的肯定和系统应用支持,还能够获得业内供应商最新的工艺支撑,通常往往是最有竞争力的团队才能在第一时间推出最优秀的产品。目前,射频领域行业国外巨头通过数十年积累,已经在高端产品线的生态上构筑起较高壁垒。

如果参考这样的标准去观察当前国内的射频企业,陈吉认为,国内各家企业虽然在各自优势业务上做出了优秀的成绩,但并没有哪家企业完全“冲出来”,对处于垄断地位的国外企业形成竞争能力。

“最根本的原因在于,跟国外巨头相比,我国的射频前端企业成立时间相对较迟,底层技术诀窍的积累、技术演进的时间不长。无论是哪个团队,最终成为有行业影响力的企业,这个过程一定都省不掉。但同时对于投资机构或者国内射频行业而言,也是机会所在。”陈吉说。

如何看基站射频芯片市场?

5G建设和国产替代浪潮兴起,为国内射频芯片厂商提供了扩大规模,提升影响力的机遇期。

以至晟目前的主要产品——基站射频芯片为例,陈吉告诉记者,仅国内主要几家设备厂家,2020年5G Sub-6GHz射频芯片的采购总额就超过120亿元,其中还有较高的毛利空间。

“这个规模的利润是足够支撑国内几家优秀团队生存和发展壮大的。”陈吉说。

因为基站的重要性,基站芯片市场呈现出产品开发门槛、客户集中度、品质管控门槛“三高”的特点。通信设备商对射频芯片品质、性能及演进周期的要求也更加严格。

“比如终端应用中射频功放类芯片的品质要求通常是100ppm,而在基站侧默认都是20ppm,当前国内外主要供应商都达到了这个品控要求。这个市场由于设备的部署周期和运维成本,其实是把对器件性能追求放在了成本之上。因此,这个市场的逻辑不是在可用的前提下追求器件成本,而是在成本可接受的情况下,追求产品的性能和品质。这个场景更加适合优秀的团队证明竞争能力,并获得更多的支持拓展业务领域。”陈吉告诉集微网。

据陈吉介绍,想成为顶级设备商的合规供应商需要具备几个条件:一是团队的系列化研发能力,能够保证研发迭代速度,持续为顶级客户提供不仅是单一产品方向的新产品、新技术的支撑;二是完善的质量体系保障的品控能力;三是为用户的业务连续性提供保障的供应链能力。

在陈吉看来,基站芯片领域中国企业并不比外国企业差。目前至晟推出了几十款产品,都通过了一线设备厂商的量产验证,去年已实现5G基站方面的产品量产,今年又推出一系列的宏站应用的量产产品,成为顶级设备商的设备类芯片的合格供应商,是国内目前产品线较全面的基站类产品以及定制化的企业,有竞争力的产品线涵盖了GaAs功放、GaN功放、千瓦量级的大功率开关,及宽带的低噪放、驱放等,并且在物联网模块市场上推出了最小尺寸的射频前端产品。

手机和基站射频市场有何不同?

张苗告诉集微网,尽管相对于消费类市场,基站市场是中美贸易竞争后才出现机会的市场领域,手机和基站射频芯片通常也被投资机构划分为两个赛道,但从技术上看,其实殊途同归。包括底层设计技术、供应链、客户类型,市场大的应用等都较为接近。比如Qorvo、Skyworks等这些射频大厂,手机、基站芯片的产品线都囊括其中。

但不同之处在于,两个市场用户的价值判断有差别,导致了产品的定位属性不同。相较而言,消费类市场的用户是追求成本下降的逻辑,而基站类的企业则追求性能优先。

据张苗介绍,当射频领域初创企业向手机等消费类电子厂商推广产品时,面对不太有意愿额外投入资源做价值判断的客户,经常会被问及是否有在哪家厂商中规模出过货。初创企业在大量出货前的产品成本通常高于市场销售价格,其实面临着用很大的前期投入去证明团队竞争能力的问题。

但基站类市场,特别是国内头部企业,他们对自己专业判断非常有信心,也有能力和意愿投入资源去对各家企业的产品到底能否提供长远价值、竞争力及品控等能否符合要求等方面进行充分评估。只要评估下来觉得有必要和有价值时,这些企业反而愿意给优秀的创企机会。”张苗说。

如何看待跨界竞争?

在国产化替代刚刚起步,射频领域国内格局暂不明朗,有行业广泛影响力企业尚未出现的背景之下,陈吉认为,射频芯片行业很快将进入新的竞争阶段。

在这个阶段的表现就是,各个厂商会在当前有竞争优势业务的基础上,不断拓展自己的产品线和业务规模,随着每个业务线的扩展,逐步树立在整个射频领域的地位。头部整机厂商会寻求共同定义未来产品的合作,行业顶尖人才也将会加速向优秀企业集聚。

“下一阶段,比拼的是新业务的拓展能力,产品、研发、市场是否还能够继续保持竞争力,这对国内企业而言是考验。在这个阶段竞争获胜的企业,有望在行业里形成等同国际大厂的影响力,在同国际大厂比较的时候,无论是发展质量还是规模才算旗鼓相当。”陈吉说。

据陈吉介绍,在消费类产品中,至晟开发了多频多模功放产品、低噪放模块、开关等。可应用于手机、物联网等领域,其针对全系列的模块和芯片的产品设计、制造工艺优化、成本优化、量产维护,已达到行业的优秀水平。去年至晟抓住Cat.1市场的增长机遇,实现了在物联网模组市场的突破,而今年则将拓展5G手机的Pamid产品线。

“通过在基站市场满足设备商一系列严格的品控要求,我们的质量体系、品控和量产团队也随之磨练和建设起来,包括引进晶圆厂测试,封测厂品控方面的专业人才等。因此,在新品开发以及保持竞争力方面至晟很有信心。”陈吉说。

陈吉认为,通过在基站业务、物联网模块这类新市场中快速抓住机遇,证明了在更难、又有足够吸引力的市场上具有竞争力后,再到一个新市场领域参与竞争时,更容易获得支持、机会和优势。

“至晟是有能力进入消费类市场的。”陈吉表示。

什么样的企业能够胜出?

芯片行业非常强调创新,能够在市场上站稳脚跟,都有一些独有的竞争优势或门槛,比如产品技术、市场渠道、运营效率、成本价格等。

陈吉认为,半导体这样一个周期性产业,有淡季有旺季,有“黑天鹅”也有“大利好”。射频行业的国外巨头们,能够在几十年间的多个产业周期中仍屹立不倒,总结下来大都有一个特征:更多依赖产品技术门槛,占据高端产品线。

“产品的竞争力是由团队来保证的,如果团队能够持续保持创新能力,就能够持续保持竞争优势,大概率能够脱颖而出。而这其中更关键的,是优秀的创业型人才密度足够高,形成一个持续创新创业的环境。”陈吉说。

陈吉进一步解释称,团队中的成员都是相互影响的,优秀的人才,能够自我激励的人才占据多数时,可以产生很强的带动效应,反之普通人才容易消耗团队激情。最优秀的人总喜欢和最优秀的人一起共事,追求整个职业生涯上的成就,团队的成长性一方面的是来自于成员的自身成长,另一方面也来自于新成员的加入。

陈吉介绍,至晟非常重视团队成员的自发成长性,致力于提供对优秀创业型人才产生足够吸引力的团队环境。至晟内部建立了良好的创新分享和协作机制,同时实行了开放的合伙人制度,团队每年都会有突出贡献的成员被大家推举成为合伙人,对于团队创业成员,也建立了规范和优厚的期权激励机制,让团队成员分享到行业和企业发展的红利。

如何看待期权激励制度?

近年来,伴随人才竞争的激烈,期权激励机制在国内半导体创业企业中越来越多被引入。

在陈吉看来,这种常见于硅谷的人才激励模式发展至今已非常成熟,也是硅谷的创业公司能够吸引到顶级人才并发展壮大的重要机制,在今天仍然有许多人离开Google、Facebook、Microsoft加入创业团队。在中国,包括华为的员工持股、阿里巴巴的合伙人制度都收获了显著的成效。

“一个好的企业,未来能够在较长的时间跨度上,在不断演化的行业竞争中保持常青不倒,一定是能够把期权激励制度做得很好的企业。”陈吉说。

但陈吉同时指出,是否能够获得期权激励的依据是投入到企业发展中的心态。

“我们更愿意把这种机会留给那些以创业奋斗心态工作的成员,无论是什么时候加入的,而能够拿到多少取决于其在事业上的贡献。”陈吉告诉集微网。

陈吉强调,企业不管在吸引人才上采用什么样的模式和机制,有一个共同的理念就是要非常尊重创新和创新型人才。在至晟,提出一个疑问或者分享有价值的发现是创新的第一步。

“创业企业要特别重视培育团队竞争力的成长性,一方面激发现有人才快速成长,一方面要将顶尖人才的吸引力这块做好,吸引更多优秀的人才加入并愿意长期共同奋斗。”陈吉说。

如何看待上市?

科创板的设立,在为投资者提供良好退出通道的同时,也推动了半导体行业的投融资热度。目前,包括唯捷创芯、好达电子、昂瑞微等不少射频器件厂商都已经实现或计划IPO。

如何看待这波射频企业的上市热潮?

张苗表示,无论是科创板的设立还是更多企业上市,肯定有利于行业和企业发展。上市意味着更低的资金成本,更高的用户商誉,但是否上市,何时上市,要结合企业自身发展的阶段来考量。

“我们对上市的理解是对投资人股东们负责,在投资人可接受的时间跨度内,为其带来最大化收益。在此前提下,尽可能地围绕构筑长期竞争门槛这一目标,提升企业发展空间上限。当企业的行业价值及发展规划容易被公众投资接受时,是一个比较好的上市时机。上市成为公众公司,会被更关注当期盈利能力,需要向公众披露商业计划以及在期权激励上的面临一些约束,这些因素在获得真正行业领导地位前的影响也是需要考虑的。”张苗说。

但是张苗认为,这个过程并不会太遥远。因为目前的大环境下,在基本上可以预见的几年内,中美竞争、5G部署应用普及将为市场带来大量新机遇,这些新的市场空间被一些率先突围出来的企业占据后,优秀企业的行业影响力和行业格局会逐渐形成,那时也自然会成为公众投资者支持的企业。

如何看待融资?

受资本市场的推动,近年来,射频市场迎来投资热潮。截至目前,至晟已获得三轮数亿元的融资,今年4月刚刚完成了超过亿元的B轮融资。

至晟是如何考虑融资的?更愿意接受何种类型机构的投资?

张苗表示,两种类型的机构受到普遍欢迎,一是熟悉产业发展规律和竞争获胜逻辑的投资机构;二是对创业团队的专业性非常信任和认可的投资机构。在至晟团队看来,这两点的重要性要大于投资基金的大小、规模或者是机构的业内知名度。

而对于半导体行业内迅速崛起的产投基金,张苗表示也是非常受欢迎的机构类型。

“终端侧用户在对于团队在需求牵引或者产品导入上能够提供大的帮助,半导体企业发展的快慢或者说竞争优势能否持续扩大,最重要的还是技术和产品的创新。”张苗告诉记者。

据张苗介绍,9月至晟将要开始新一轮的融资,会尽可能多的同一些战略投资人交流展示团队竞争力。

(校对/范蓉)

责编: 慕容素娟
来源:爱集微 #至晟# #基站芯片# #5G#
THE END

*此内容为集微网原创,著作权归集微网所有,爱集微,爱原创

关闭
加载

PDF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