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芯观点】腾讯下场造芯,起步晚全靠“钞”能力?

来源:爱集微 #芯观点#
1.9w

芯观点──聚焦国内外产业大事件,汇聚中外名人专家观点,剖析行业发展动态,带你读懂未来趋势!

集微网报道,随着腾讯正式下场造芯,BAT在造芯路上再次聚首。

近日腾讯官网贴出多个芯片研发岗位信息,引发造芯传闻。对此,腾讯官方盖章认证:基于一些业务需要,腾讯在特定的领域有一些芯片研发的尝试,比如AI加速和视频编解码,但并非通用芯片。

自此,BAT三巨头都走上了自研芯片的道路。事实上,不止BAT,包括美团、字节跳动等互联网新贵也纷纷开始在AI芯片领域有所布局,他们为何要入局AI芯片领域?

巨头纷纷涌入AI芯片赛道

虽然最近才正式下场造芯,但其实腾讯的造芯之路布局已有一段时间。

2016年,腾讯跟阿里一起领投了美国的AI芯片公司——Barefoot Networks的C轮2000万美金的融资,该公司上一轮投资方包括谷歌。该公司开发了世界上第一个可编程芯片Tofino。该芯片可以每秒6.5兆的速度处理网络数据包,比目前市场上任何芯片快两倍。不过这家公司已在2019年被英特尔收购。

接着,2018年8月,腾讯投资国内AI芯片公司——燧原科技,此后3年,腾讯又连续3次加码燧原。去年12月,燧原科技发布了首款面向云端数据中心的AI训练芯片“邃思”及加速卡“云燧T10”。

及至去年,腾讯离造芯更近一步。2020年3月,腾讯云成立了深圳宝安湾腾讯云计算有限公司,其经营范围包括集成电路设计、研发。时至今日,腾讯公开招揽人才、官方认证,其有关自研芯片的布局,也终于“一锤定音”。

事实上,在BAT巨头中,腾讯下场造芯已算晚。早于腾讯之前,百度和阿里都已入局AI芯片领域,并推出相关芯片。

2018年7月,百度首次向外界公布了其自研的AI芯片“昆仑”,2019年底,百度昆仑芯片已经成功流片,并成功应用于百度的智能云业务。一年之后,百度推出远场语音交互的芯片“鸿鹄,这款芯片是根据车规级标准打造,将为车载语音交互、智能家居等场景带来便利。

阿里方面,2019年7月,阿里“平头哥”正式发布新款芯片——玄铁910(XuanTie910),玄铁910可以用于设计制造高性能端上芯片,应用于5G、人工智能以及自动驾驶等领域。

紧接着9月,阿里推出第一款AI芯片含光800。含光800是阿里巴巴第一颗自研芯片,也是阿里巴巴平头哥成立之后第一款正式流片的芯片。它主打推理,主要用于云端视觉处理场景,性能打破了现有AI芯片纪录,性能及能效比全球第一,号称“全球性能最强的AI芯片”。

而在今年从天眼查显示,美团旗下及关联公司双双入股半导体公司。此外,3月有知情人士称字节跳动正在自研云端AI芯片和Arm服务器芯片。对此,字节跳动相关负责人也表示:是在组建相关团队,在AI芯片领域做一些探索。

随着巨头们的纷纷涌入,AI芯片赛道变得越发热闹和拥挤。他们“不约而同”选择入局背后的逻辑是什么?

入局AI芯片领域为哪般?

当前,在算力、算法和大数据三驾马车的支撑下,全球人工智能进入第三次爆发期。然而,作为引爆点的深度学习算法,对现有的算力尤其是芯片提出了更为苛刻的要求。在AI场景中,传统通用CPU由于计算效率低难以适应AI计算要求,GPU、FPGA以及ASIC等AI芯片凭借着自身特点,要么在云端,要么在边缘端,有着优异表现,应用更广。

AI芯片和传统芯片(CPU)最大区别在于,CPU是为通用功能设计的架构,而AI芯片则是为专用功能优化的架构。换句话说,两者是全才与专才的差别:CPU能够执行复杂指令,但算力因此受到限制,AI芯片虽只能执行简单指令,可它的算力却比CPU高得多。

而人工智能的训练和推理,就是一个简单的重复过程,用不到那么复杂的指令。因此,用AI芯片代替CPU往往能事半功倍。

AI芯片主要应用场景广泛,包括自动驾驶、移动互联网市场、云计算、边缘计算、智能家居、安防等。一般来讲,只要涉及到 AI 训练和推理的环节,都需要应用AI芯片。

受市场因素影响,互联网企业造芯往往更具有目的性,更注重应用领域和基础科学研究的双向结合,例如百度根据自身业务发展推出的昆仑芯片,就是为了满足自己云业务和搜索业务发展的需要。

关于腾讯下场造芯的消息,据澎湃新闻,有芯片业内人士介绍,AI芯片和应用场景强相关,AI加速和视频编解码或许将应用于腾讯游戏业务场景,且应用场景越专越狭小,设计的难度相对没有那么大。未来国内在互联网上的视频质量将进一步提升,视频编解码能力尤为重要,加之腾讯布局较多视频业务,例如,腾讯力推的视频号、腾讯视频、腾讯体育,以及是虎牙和斗鱼直播平台的股东,因此,加码AI芯片领域,属于腾讯进一步增强视频领域竞争力的体现。

这个说法与腾讯不断增长的视频、游戏等业务也相契合。从腾讯2020年财报来看,收费增值服务账户数同比增长 22%,在长视频领域,视频付费会员数达到1.23亿,在广告收入方面,网络广告业务 2020 年的收入同比增长 20%,达到人民币 823 亿元。除了社交外,内容和广告业务已成为腾讯未来发展的关键,包括金融、游戏、工业互联网和 AI 领域,越来越离不开强大的云计算,这或许是腾讯入局芯片领域的初衷。

除此之外,还有自动驾驶方面。腾讯很早就在智慧出行领域积极布局, 2016年下半年,腾讯成立腾讯自动驾驶实验室,实验室召集了国内外知名自动驾驶领域专家,在360°环视、高精度地图、点云信息处理与融合定位等前沿领域都做了尝试和探索。去年10月,腾讯自动驾驶总经理苏奎峰曾指出:“自动驾驶产业已经正式进入下半场,落地成为了产业的关键命题。”而要实现落地,AI芯片又是绕不开的重要一环。

更重要的是,从长远来看,目前AI技术与产业持续高速发展,已经基本形成了由芯片、数据、开发框架、算法、应用组成的技术产业生态;其中,AI芯片是支撑人工智能技术和产业发展的关键技术设施,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Tractica、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的数据显示,2025年AI芯片市场规模会达到726亿美元;而中国国内的芯片市场规模到2024年可达785亿元人民币,市场规模保持40%-50%的增速。

因此,自研AI芯片之于腾讯,有着自我需要的商业驱使,也有顺应大时代下的发展动力。

造芯之难题

对比BAT三巨头造芯,前有百度不惜重金,“All in AI”的投入;后有阿里成立达摩院、全资收购自主嵌入式CPU IP Core公司中天微,有成熟产品和技术的接力。腾讯从投资到下场自研,现在看来力量还稍显薄弱。

此外,腾讯还要面对不少劲敌,对手不光有英伟达、高通、赛灵思等国外芯片巨头,还有寒武纪、地平线等专注于研发AI芯片的国内创企,也有华为海思这样的国产芯片头部企业。相比于这些竞争对手,腾讯在芯片技术上的技术和经验尚浅。

况且,芯片的研发关乎着巨额的金钱成本和较长的时间成本。从成本来看,芯片研发要求的前期投入极高。以寒武纪为例,该公司在2020年净亏损达4.34亿元。寒武纪表示,公司持续亏损的主要原因是根据公司战略规划,进一步增加研发投入所致。

不过,需要肯定的是,腾讯的优势在于资本强大,有充足的资金可以投入。根据财报,2020年腾讯控股总营收4820.64亿元,同比增长28%;净利润为1598.47亿元,同比增长71%。这也无怪乎对于腾讯下场造芯,有网友如此表示:“腾讯财大气粗,真适合造芯”。

时间上看,一款芯片从研发到发布再到真正量产,往往需要数年之久。互联网企业从0到1开始做,需要的时间就更为漫长了。阿里走了一个相对快捷径——收购芯片公司,然后再给其注入新力量。而从腾讯大量招聘AI相关的工程师来看,大概率还是自己从0开始。起步已经落后的腾讯,到时候能竞争得过有成熟经验的竞争对手吗?更遑论之后产品迭代需要的时间。

AI芯片创业的另一个难点是找市场应用场景。若AI芯片没有落地场景,就可能是空谈,面向场景和实际需求成为许多AI芯片厂商的宣传重点。百度和阿里的AI芯片,目前主要以服务自家业务为主,这为自研芯片提供了一定的落地保障。腾讯方面,如上文所分析,腾讯自身业务需要用到AI芯片的就不少,所以,腾讯入局AI芯片,从长远来看,或是一笔划算的买卖。

但是正如行业专家所言,互联网公司造芯片,需要有耐心和长期思维,这些企业需要在看不见利润的前提下,依然投入大量的资金研发,进行长时间的技术积累和人才积累,才有机会造出自主设计的芯片产品。

结语:大浪淘沙,现在AI芯片领域有很多潜在的公司,但最终会有多少进入市场,又有多少会被淘汰?这些都是未知,毕竟如今大多数的人工智能芯片仍然只是幻影。腾讯的AI造芯之旅能走多远,同样有待时间验证。(校对/holly)

责编: 刘燚
来源:爱集微 #芯观点#
THE END

*此内容为集微网原创,著作权归集微网所有,爱集微,爱原创

关闭
加载

PDF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