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端创新思路转变 国内厂商有望进一步提升高端镜头市场份额

来源:爱集微 #产业链#
2.1w

集微网消息 在国内芯片自主可控进程加快的同时,产业链也逐渐将“国产替代”这一目标扩大到更多环节,其中,也包括少数手机零部件。

虽然中国大陆厂商早已具备大多数手机零部件的开发和制造能力,但不可否认的是,终端品牌在小部分用于旗舰机型中的高阶零部件采购方面,仍对国际或是中国台湾地区厂商一定的依赖性。

例如,在手机光学镜头领域,以大立光为代表的台厂得益于技术优势,在旗舰机市场长期保持着极高的占有率。不过据集微网了解,今年这一局面有望出现较大的转变。

国产厂商的新突破

国内手机品牌近几年在全球市场的出货量猛增,也带动了以舜宇光学为代表的一批国内镜头厂实现快速发展。此前就有模组厂告诉集微网:“对于一些已经成熟的产品来说,其实舜宇的镜头在品质和良率上与大立光相差并不大,且性价比更高,所以它能够快速占领市场。”

不过在高阶产品的开发和量产经验上,大立光始终技高一筹。正因如此,我们看到头部厂商旗舰机的多摄像头中总会有1-2颗选用大立光的产品。

然而,在不久前,有业内人士向集微网透露:“今年以来,我们其实已经看到有国内终端品牌在项目上一定比例的削减了大立光镜头的用量,同时,增加舜宇光学的产品使用比例。”

要知道,智能手机市场一直是支撑大立光业绩增长的最强动力,而今却受到竞争对手的冲击,再加上重要客户华为在手机市场的份额大幅下滑,需求端发生这样的变化无疑也让这位行业龙头感到了压力。

上述业内人士表示:“我们了解到大立光为了尽可能减少手机客户项目量减少对业绩带来的负面影响,近期似乎有重拾车载镜头业务的迹象。”

回顾2019年,大立光曾正式对外表示,公司重心在手机镜头,车用镜头将不会再投入资源。其退出市场的主要原因在于,车载产品大多数为全玻璃镜头,且规格不高,与公司产品策略不符。

不过眼下与之前情形不同,今年新能源汽车市场的火爆程度非同一般。

除特斯拉之外,还有不少车企在新能源汽车市场的销量陆续提升,因此对镜头的需求量也大幅增加,大立光考虑通过拓宽业务面来分散风险也有据可依。再加上大立光早在2013年就开始布局车载市场,耕耘近5年并陆续打入多家全球一线车企的供应链。

因此不论在车规认证还是量产经验方面,对其而言难度应该都不会太大。与产品相比,或许目前车载市场愈发激烈的竞争环境更有可能威胁到大立光。诚如上文提到,车载镜头对于规格较低,大立光的技术优势难以施展,性价比方面也难与国内镜头厂抗衡。

回到文章前部分提到的,关于手机厂商正试图用国产镜头实现替代这个话题。有行业人士认为,现阶段之所以出现这样的调整,是因为终端客户在影像创新思路上发生了变化。

终端调整创新思路

几年前,智能手机影像功能尚处于高速发展阶段,不论是软件还是硬件,都仍有较大的升级空间。因此绝大多数的终端品牌都采取最简单粗暴的方式来改善成像,也就是硬件堆叠。

通过增加像素、增加镜片数量、增加摄像头数量...这样的方式诚然是优化了手机影像功能,然而在这样的升级方式持续数年后,产品硬件可提升的空间愈发狭隘。

虽然眼下一些品牌旗舰机上最高阶已经用到了8P镜头,大立光的9P镜头也已经开案;但前述行业人士却指出,单方面通过增加镜头片数,没有更好的显示屏、更好的软件算法和图像处理器加持,用户体验的改善程度可以说是非常低。反观其弊端,进一步增加了镜头的重量和模组的体积。

结合终端产品外观设计对组件体积形成的限制,品牌不得不另辟蹊径。

集微网在之前的报道中曾提到过,安卓系的一线手机厂商陆续发布了自研ISP芯片。该行业人士谈到:“随着终端厂具备自研ISP芯片的能力,其优化效果的途径也增加了,不必再过多的依赖于硬件。我认为这也是品牌厂调整镜头供应商订单占比的主要原因之一,自研ISP芯片对成像效果的助力远高于镜头。”

“在最高阶的产品上,大立光仍具备更强的能力,但舜宇光学的进步也非常之快,两者在绝大部分产品的差距已经缩小很多,再加上舜宇光学同类型的产品更具有性价比优势。在终端品牌能够通过ISP芯片大幅优化拍摄效果的前提下,大立光和舜宇的产品差距更可以忽略不计。”对方继续谈到。

从另一个角度来看,虽然与去年相比,今年智能手机市场总销售量仍保持增长,但根据各大机构的预测来看,仍不会超过14亿支。这也意味着,各大品牌销量不会有大的提升。不仅如此,由于5G手机渗透率提升,终端厂的成本随之增加,这也意味着,利润对于终端厂而言更为重要。综合上述,产品不断进步且兼具性价比优势的国内厂商正在进入新的成长期。(校对/lee)

责编: 邓文标
来源:爱集微 #产业链#
THE END

*此内容为集微网原创,著作权归集微网所有,爱集微,爱原创

关闭
加载

PDF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