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芯智驾】新能源行业百年一遇的契机?动力电池回收的风口到来

来源:爱集微 #芯智驾# #电池回收# #科隆新能#
2.2w

芯智驾──集萃产学研企名家观点,全面剖析AI芯片、第三代半导体等在汽车“大变形”时代的机会与挑战!

集微网消息,国际能源署数据显示,到2030年,世界上上路的电动汽车将达到1.45亿辆,而2020年将达到1000万辆。另据Adamas Intelligence的数据,这些汽车共用1345亿瓦时的电池,一年内增长了40%。

除了电动汽车作为碳中和一环正被大力普及之外,未来电动汽车为了满足消费者对于续航里程、动力性能以及SUV尺寸和效用的需求,对于电池的要求也不断提高。

无疑这是动力电池厂商的大好时机,但产业结构性问题也造成动力电池供需失衡,导致高端动力电池长期供应不足,而低端处于过剩的状态。排开电池技术的发展滞缓,全球电池材料资源紧缺也是非常重要的因素。按照动力电池6年退役来测算,首批新能源汽车电池退役潮来临,一个千亿规模的潜在市场正成为新能源行业的下一个风口。

电池缺口

Adamas Intelligence总经理 Ryan Castilloux表示,疫情几乎没有影响动力电池迅猛的增长,在2021年的前五月里,全球道路上使用的汽车电池总容量超过了2018年全年。

根据IEEE Spectrum统计的数据显示,比亚迪、宁德时代、LGES、松下、三星SDI和SK创新在2020年下半年为乘用车提供了87%的电池和电池材料。在此期间,仅特斯拉就使用了22.5千兆瓦时的电池,几乎相当于其最接近的五个竞争对手:比亚迪、现代、奔驰、雷诺、大众的总和。

为了满足电动汽车日益旺盛的需求及对抗亚洲的主导地位,通用汽车正在俄亥俄州和田纳西州建厂,总装机容量为700千兆瓦,是特斯拉内华达州超级工厂的两倍。福特计划与韩国SK 创新合作,到2030年将北美产能扩大到140GWH(全球产能扩大到240GWH)。

而动力电池的需求缺口正逐步扩大,韩国新兴能源市场调研机构SNE Research预测,到2023年,全球电动汽车对动力电池的需求达406GWH,而动力电池供应预计为335GWH,缺口约为18%;到2025年,市场需求将提升至1400GWH,而缺口也将扩大到40%。

正如Ryan Castilloux所说,动力电池的“需求海啸”将给电池和电机材料供应链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压力,导致锂、镍、钴、钕、镨、镝和铽的价格飙升。

生意社大宗榜数据显示,9月7日工业级碳酸锂华东地区均价为12.74万元/吨,与9月1日相比价格上调6.88%,9月7日电池级碳酸锂华东地区均价为13.48万元/吨,与9月1日相比价格上调7.32%;截止到9月8日,国内工业级氢氧化锂企业均价为14.47万元/吨,与月初价格相比上涨了19.23%,与去年同期相比上涨了164.63%。

证券分析师孙文胜表示,上游材料涨价的根本原因是资源稀缺,无法满足庞大的市场需求,这带来的直接影响是动力电池原材料价格暴涨,进而压抑产能。而制造动力电池所需的钴、镍、锂等核心材料,无一不是稀缺资源。

因而,整条电池产业链面临全球性问题。阿贡能源储存科学合作中心主任Venkat Srinivasan表示,要想满足电动汽车的需求,仅美国就可能需要在未来15年里建造20-40千兆瓦时工厂,新电池的总容量为太瓦。但目前,美国没有足够的材料来做到这一点,所以材料替代和回收将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

动力电池回收成新能源下一风口

动力电池原材料资源不光稀缺且一些重金属元素对环境会造成不同程度的污染,随着首批动力电池退役潮来袭,如何回收和利用好旧电池成为国家政府与产业链上下游共同需要关注的问题。

我国对于动力电池回收的法律法规及体系在近几年政府政策的推动下日趋完善。

2016年12月,工信部发布的《新能源汽车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管理暂行办法》 (征求意见稿),明确了汽车生产企业承担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主体责任。

2018年7月,工信部、科技部等七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做好新能源汽车动力蓄 电池回收利用试点工作的通知》,决定在京津冀地区、山西、上海、江苏、浙江、 安徽、广东等 17 个地区及中国铁塔开展新能源汽车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试点工作,并确定各试点地区相应的目标任务,这有助于建立相对集中、跨区联动的回收体系。

2020 年 7 月,工信部发布《2020 年工作节能与综合利用工作要点》,要求推动 新能源汽车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体系建设;深入开展试点工作,加快探索推广技 术经济性强、环境友好的回收利用市场化模式,培育一批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骨干企业;研究制定《新能源汽车动力蓄电池梯次利用管理办法》,建立梯次利用产品评价机制;依托“新能源汽车国家监测与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溯源综合管理平台”,健全法规,督促企业加快履行溯源和回收责任。

今年国务院印发的《“十四五”循环经济发展规划》,提到将加强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溯源管理平台建设,完善动力电池回收利用溯源管理体系等内容。

光大证券在一份研报中指出,虽然顶层设计逐步在完善,但目前动力电池回收受到以下三个问题的掣肘,使政策开展较为困难:

1.电池残值量的测量标准难以估计:动力电池在循环充放电过程中电池容量会逐渐衰减,当衰减至 80%以下时,便达到退役状态。而目前对于动力电池的健康度 SOH(State-of-health)有很多种定义,包括根据容量衰减定义、根据剩余 放电量定义剩余循环次数定义以及根据内阻定义。因此政策制定者对于动力电池残值剩余量的标准测定标准存在一定困难。

2.金属价格波动影响材料回收经济性:金属价格的波动会最终决定动力电池回收市场的盈亏,而金属价格又是受资源供给、技术进步、下游市场综合因素所影响,存在技术周期、产能周期,故金属价格是动力电池回收的市场驱动的决定性要素, 既影响动力电池的商业模式,也影响政策制定和执行的有效性。

3.梯次利用技术标准:对于磷酸铁锂电池一个重要的回收方式就是梯次利用,梯次利用方式、安全性等因素困扰着标准制定,标准过高会造成梯次利用市场的萎缩,标准过低又不利于梯次利用市场长期发展。

研报强调,电池产业链上下游的合作是未来必然趋势,这是动力电池回收过程的复杂性所决定的。

由于动力电池回收市场的潜在价值和其回收的社会必要性与需求,众多类型企业在动力电池回收的产业布局中都有所行动。

企查查数据显示,目前我国现存“动力电池回收”相关企业共1.5万家。2020年是企业注册量的高峰期,全年新增2579家,同比增长253.3%;今年上半年新注册了9435家,同比增长2611.2%,去年上半年的注册量仅为348家。从各季度的注册量来看,今年二季度的注册量是5683家,环比增长了51.5%,保持着强劲增长趋势。

国内城市矿山资源开采第一股格林美在投资者互动平台上表示,随着动力电池报废高峰期的到来,迫切需要下游企业给予消化处置,因此国家非常重视动力电池回收产业,近两年政策密集出台,对动力电池回收利用高度关注。同时,各地方政府层面也积极响应,出台了相关补贴政策。未来,随着国家对新能源汽车产业后端配套需求的不断增加,相信国家支持动力电池回收的力度也将不断加大。

格林美指出,动力电池回收是新能源行业的下一个收益风口,是百年才有的机遇。

目前,格林美回收处理废旧电池(铅酸电池外)占中国报废总量的10%以上,回收处理报废汽车占中国报废总量的4%以上,循环再生的钴资源超过中国原钴开采量,循环再生的镍资源占中国原镍开采量的6%以上,循环再生的钨资源占中国原钨开采量的5%以上。

除格林美外,作为全球领先的电池制造商,宁德时代近日与巴斯夫欧洲公司宣布在电池材料解决方案领域内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此次合作包括正极活性材料 (CAM) 及电池回收,旨在开发可持续发展的电池价值链。

通过与巴斯夫展开合作,宁德时代将形成本土化的电池回收网络,打造一条有保障的原材料供应链,从而增强在欧洲的客户服务能力。

亿纬锂能于8月官宣与格林美股份有限公司签署《10,000吨回收镍产品定向循环供应合作备忘录》。格林美将回收镍产品供应亿纬锂能,亿纬锂能将报废的含镍动力电池以及电池废料供应给格林美。

比亚迪、国轩高科等企业利用退役动力蓄电池,生产用于备电领域的梯次利用电池产品。格林美与顺丰探索将梯次利用电池用于城市物流车辆,中天鸿锂等通过“以租代售”模式推动梯次利用电池在环卫、观光等车辆应用。

随着新能源车销量不断创新高,企查查预计到2025年,我国退役的动力电池将达到80万吨,是现在的四倍,将会形成一个高达千亿规模的市场。在国家政策的推动下,电池产业上下游要加强协同合作,健全的电池回收体系与技术发展才能带来规模效应。(校对/Carrie)

责编: 干晔
来源:爱集微 #芯智驾# #电池回收# #科隆新能#
THE END

*此内容为集微网原创,著作权归集微网所有,爱集微,爱原创

关闭
加载

PDF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