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源:路透社
韩国业内一项调查显示,美国、日本、欧洲企业实际上垄断了韩国半导体设备AI专利。提高半导体生产效率的关键是AI技术,业内担忧韩国半导体设备竞争力将受到影响。
据ETNews报道,下一代智能半导体财团与韩国半导体显示器技术学会合作,对10大外国半导体设备企业和10家韩国本土半导体设备企业的AI专利竞争力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韩国半导体设备相关的人工智能专利中,外国企业占98%。
在这其中,占比最大的是美国军方,共申请了54项专利。ASM和ASML分别为24和20。日立高科技申请了12项,应用材料申请了11份。而韩国本土设备企业只有3项,两项来自SEMES,一向来自PSK。
AI技术在半导体设备中的应用直接关系到生产率,可用于晶圆转移、工艺配方优化和缺陷形态分析。这减少了半导体生产的过程时间和成本,同时提高了产品收率。业内评价称,如果将AI技术应用于半导体设备,生产效率最高可提高10倍。
Lam Research称,其最大的优势是通过AI技术将实验设计的数量和成本减少20%。KLA和TEL也将AI应用于他们的测量和测试设备。
报道指出,外国企业从2008年开始在韩国申请AI相关专利。特别是,自半导体超级周期正式开始的2017年以来,外国企业的专利申请急剧增加。而韩国本土企业直到2018年才申请专利。
下一代智能半导体财团理事长Hyung-joon Kim评价称:“大部分专利都是在申请后1年半后才公开的,因此外国企业急于通过提前公开和优先审查来确保专利权。”
如果不能及时确保专利权,设备的竞争力将会下降。由于半导体制造工艺相似,如果外国企业首先获得专利,就有可能中断国内设备的开发。由此可见,AI专利竞争力已成为进入新一代半导体设备市场的障碍。
Hyung-joon Kim强调说,“国内半导体设备AI专利的引进和开发出乎意料地落后。有必要在诊断和检测等相对容易引进的领域推进AI专利申请。”
(校对/holly)
评论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
登录参与评论
0/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