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周概念股:碳酸锂价格将上探25万元/吨,手机产业链厂商竞逐元宇宙

来源:爱集微 #一周概念股#
1.9w

集微网消息,受益新能源汽车终端市场持续走强,动力电池企业掀起新一轮扩产潮,随之而来的是,上游锂电材料价格持续走高。本周,电池级碳酸锂价格本抽持续走高,已连续3日突破20万元/吨。有机构认为,12月底或春节前电池级碳酸锂看涨25万元/吨,明年价格还会继续往上。

与此同时,手机产业链也受益元宇宙概念的火爆,令越来越多的手机产业链厂商纷纷涉足该领域,这将大力推动相关硬件市场的技术发展;也让歌尔股份、长信科技等企业获得市场重点关注,股价也持续走高,其中,歌尔股份股价创下新高,长信科技近期股价累计涨幅愈60%。

电池级碳酸锂价格看涨至25万元/吨

本周动力电池上游材料价格延续景气行情,其中电池级碳酸锂价格已连续多日维持在20万元/吨的高位,有机构认为,12月底或春节前电池级碳酸锂看涨25万元/吨,明年价格还会继续往上,空间比大家想的更大。

国泰君安认为,锂行业第三次涨价的背后原因主要还是正极材料厂受限电影响,需求短期受到扰动,供给紧张将会是最近一两年的主题。而涨价的核心原因是年前的备货——短期来看市场上货还是很少,正极材料厂备货基本在半个月左右,Q4青海盐湖供给也会下滑;加之春节后物流会停,这也意味着两周的库存很危险,所以电池厂商一定会有节前备货的情况。

从未来半年时间来看,电池材料供需格局仍不变。“目前来看没有大的供需关系的反转,起码未来半年看不到,需求实在是很好。我们手里所有的货都卖光了,未来很长时间的氢氧化锂都被包销完了。目前只有周转库存,没有实质性的成品库存,但原材料库存很多。”国内某电池材料龙头厂商表示。

这背后产业的大逻辑在于全球新能源汽车发展提速,下游的新能源汽车行业发展推动了锂材料行业的结构优化。不难看出,多个国家鼓励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快速发展,鼓励新能源车厂发展高续航里程、高能量密度的车型。在政策的推动下,将有更多的传统车企进入新能源汽车领域,推动新能源汽车市场增量;同时,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将进一步向高续航转变,实现对氢氧化锂和碳酸锂的需求拉动。

据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锂业分会统计,自2012年以来,全球锂产品需求稳步增长。近几年,在电动汽车需求拉动下,全球锂盐需求量持续上升,其中2019年度锂盐需求量折合碳酸锂当量为33.10万吨,较2018年度增加18.94%。而从2021年开始,全球锂产品消费量提速明显,2022年预计折合碳酸锂当量为53.3万吨,相比2019年增加61.03%。

事实上,国内外电池巨头为保障新增产能顺利释放,已先下手“抢”电池材料。业内人士指出,“下游的电池厂给了正极材料厂商非常激进的指引,锂盐厂都吓一大跳。所以,赣锋锂业、盛新锂能这些深加工厂商还在积极地要原材料。”

总体来看,短期内,电池厂家采购意向增强并提前备货,对于锂盐的需求旺盛。长期来看,全球新能源汽车发展提速的产业大逻辑下,对电池产业链的产能需求构成强支撑。

手机产业链厂商竞相入局元宇宙产业

在A股锂电材料概念走强、价格持续走高之时,“元宇宙”概念也迎来爆发期,同步搅动着手机产业链。

国海证券数据显示,2021年全球市场VR头显预计出货837万台,其中,中国市场VR头显预计出货143万台。随着元宇宙概念的繁荣应用,全球AR/VR硬件市场出货量在未来五年呈现稳步增长趋势,全球市场规模将在2025年超3500亿元,2020-2025年VR/AR全球市场规模的复合增长率分别为31.5%和47.8%。

VR和AR市场的快速放量,无疑为科技行业和消费电子产业链上的企业带来巨大机遇。而作为元宇宙入口的VR/AR,或将掀起相关产业链的新一轮变革。持续升温的元宇宙概念,也令越来越多的手机产业链厂商纷纷入足该领域,而这将大力推动相关硬件市场的技术发展。

据不完全统计,截至目前,涉及“元宇宙概念”的国内手机产业链企业有13家,遍布显示、光学、摄像头、射频、声学、AI等领域,当中包括歌尔股份、蓝思科技、水晶光电等苹果概念股龙头企业,当然也不乏大富科技等有借助元宇宙概念炒作嫌疑的企业。

整体来看,光学光电领域的企业数量占据了较大比重,主要包括长信科技、联创电子、水晶光电、欧菲光、歌尔股份等。

其中,作为给Oculus Quest2独家代工生产的歌尔股份,目前占据全球中高端VR头显70%的市场份额。在2021年的半年报中,更是首度将“元宇宙”写入财报,在元宇宙概念火爆之下,2021年前三季度,其在VR/AR、智能穿戴设备所属的智能硬件业务上的营业收入同比大增119%。11月19日,受元宇宙概念拉升,歌尔股份早盘大涨近9%,股价实现54.70元/股创历史新高。

欧菲光的元宇宙布局则要从2015年说起,当年其便与以色列在智能终端和VR等领域开展广泛合作;2016年其通过并购进行了相关投资布局,此后还成立了VR/AR光学研发中心。同时,欧菲光一边着手布局AR/VR硬件设备市场,一边布局VR内容制作与内容运营,以硬件制造和内容运营相结合的方式多方面布局镜头业务。

蓝思科技也指出,在AR/VR产品领域,公司在技术、客户、产品和份额上均已有布局和落地,在光学、声学、结构及功能件模组上持续研发创新,公司AR/VR相关业务正在快速发展中,持续布局元宇宙领域,有望成为未来重要的业务增长点。

搭上元宇宙快车的长信科技,近期股价也持续高开高走,最高更是达到13.50元/股。据统计,自10月25日以来至11月10日,该股累计涨幅愈60%。

此外,全球最大的车载镜头出货商舜宇光学,其VR类镜头与镜片及3D交互式镜头已实现供货销售。2021年上半年,其亦完成了全息AR HUD方案配套的核心光学引擎研发,以及VR显示模块和AR彩色波导片的研发。

整体来看,相比手机产业链厂商跨界进军汽车行业所呈现出“如鱼得水”的状态,手机产业链厂商入局元宇宙风口下的VR/AR领域,也并不会“水土不服”。恰恰相反,目前VR/AR硬件产业链日趋成熟,与智能手机制造技术的重合度也较高。而在智能手机进入存量化竞争,以及全球芯片短缺带来的手机出货量持续萎靡的行业现状下,相关产业链厂商押注元宇宙概念也未尝不是分散出货压力、构建新增长极的适时之选。

半导体测试板成PCB厂商突围“香饽饽”

除此之外,半导体产业的持续景气,也令PCB企业获得突围机遇,有望摆脱传统领域激烈竞争的局面。

据集微网不完全统计,当前在A股上市的PCB企业已经达到28家。近年来,包括广合科技、威尔高电子、特创电子、满坤科技、合通科技、骏成科技、柏承科技在内的数十家PCB企业也已经开启上市征程,预计未来在A股上市的PCB企业将持续增长。

当前,国内PCB厂商在市场竞争时的主要经营策略就是低价抢订单,但随着近年来大批国内PCB企业通过募集资金扩大生产,市场产能将不断扩张,竞争也将日趋激烈。

如何摆脱低价抢单的困境是众多中国大陆和台湾地区厂商面对的经营难题,而向技术门槛更高、资金投入更大的高端PCB领域突围是较为领先的PCB厂商给出的答案。

据了解,当前包括超声电子、方正科技、景旺电子、中京电子、崇达技术、博敏电子、五株科技、志博信、胜宏科技、东山精密在内的数十家国内PCB厂商都在加码HDI领域,部分企业已经获得技术和市场的双重突破。

同时,包括深南电路、兴森科技、丹邦科技、安捷利、崇达技术、景旺电子、中京电子、胜宏科技、东山精密等厂商陆续进入封装基板领域。据中国台湾PCB设备供应商牧德表示,预计两年内有19家陆资客户计划扩充封装基板产能。

此外,半导体测试板成为柏承、博智、高技、金像电、兴普科技等中国台湾PCB厂商和兴森科技、沪电股份、四会富仕、广东骏亚等中国大陆PCB厂商向上突围的共同选择。

业内人士指出,半导体测试板是一个利基市场,虽然整体需求量少但产品单价高,技术难度也高,需要达到40-60层板的水平。

兴森科技曾表示,半导体测试板因为其高层数、高厚径比和小孔距造成加工难度大,同时需要技术、销售团队拥有半导体测试领域极强的专业知识,因此,高端半导体测试板全世界只有少数公司可以生产销售,主要分布在美国、日本和韩国,国内公司很少涉足。

长期以来,全球高端芯片市场都被国外厂商牢牢把控,带动了当地半导体测试行业的蓬勃发展,并进一步使得欧美、日本、韩国等地测试耗材厂商占据了市场的有利地位,而随着国内高端芯片的一步步突破,相关供应链也将获得较好的成长。

在此情况下,兴森科技从2013年起涉足半导体测试板业务,2015年收购美国Harbor并设立上海泽丰,2020年公司测试板业务实现5亿元收入;2021年2月1日,沪电股份也宣布规划投资新建应用于半导体芯片测试及下一代高频高速通讯领域的高层高密度互连积层板研发与制造项目,项目投资总额约为19.8亿元人民币;2021年5月,四会富仕宣布,公司首款应用于芯片测试机的48层高密度、高多层、高难度、高技术的PCB研发完成,经多重测试,满足客户要求,达到出货标准;广东骏亚也在中报披露,公司将不断加大对高多层电路板、高频/高速板、任意互联RFPC/HDI、IC测试板、光电模块板、摄像头模组板等产品的投入与布局。

当前,正值国内半导体行业蓬勃发展时期,国产PCB厂商大力加码半导体测试板业务,一方面是有机会从低端的PCB红海市场中跳脱出来,另一方面也有机会伴随着国内半导体产业共同成长,实现技术和业绩的双重突破。

(校对/Arden)

责编: 邓文标
来源:爱集微 #一周概念股#
THE END

*此内容为集微网原创,著作权归集微网所有,爱集微,爱原创

关闭
加载

PDF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