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晶半导体李炫辉:车载固态存储将迎来爆发性增长 本土厂商“上车”机会如何把握?

来源:爱集微 #车载存储# #新四化#
2.3w

绿晶半导体业务发展副总裁李炫辉

集微网报道,汽车的“新四化”(智能化、电动化、网联化、共享化)无疑是下一件大事。这个大变革浪潮带来的是汽车内的含硅量大大提升,对这半导体厂商而言是下一波成长机会。而“新四化”给汽车存储带来什么改变?对于存储厂商而言下一个机会和挑战在哪里?

在日前的首届集微汽车半导体生态峰会上,绿晶半导体业务发展副总裁李炫辉接受集微网专访时指出,当前国内面向消费电子领域的固态存储厂商已经有很多,并且不少发展得很不错,但是在车载存储领域国内厂商仍寥寥无几,原因之一除了车载存储技术门槛高之外,还存在一定的供应链错配的问题,“做固态存储的厂商看不到车企的真实需求,不敢提前做那样大的投入或许也是一大原因。”这是下一个值得破局深入的大市场,国内的产业生态也要尽快随着汽车的这波智能化浪潮快速成长起来。

下一个爆发的市场:车载固态存储

汽车“新四化”进程加速叠加“缺芯”影响,汽车存储芯片市场迎来量价齐升的高速增长阶段。据HIS Markit统计,2019年车载存储芯片仅占汽车半导体市场8%,但随着汽车“新四化”进程加速趋势愈加清晰,车辆处理、存储数据量大幅提升,预计2025年这一数字将大幅提升至12%,全球市场规模将达到81.5亿美元。2021- 2025年复合增长率超过17%,是汽车半导体行业中增速最快的品类之一。

“现在随着汽车智能化的发展,车载固态存储市场将面临一个爆炸性的增长。”李炫辉对集微网指出,固态存储最早是在手机等消费电子领域快速增长的,数据中心是第二个爆发市场,第三个爆发性的市场无疑将是汽车,“汽车行业每年大约7800万台的销量,将为固态存储带来非常大的需求量。”

而随着汽车新四化的深入发展,对于存储的需求也与传统大不同。李炫辉告诉集微网,过去传统汽车中对存储的需求主要是以控制为主,而非智能化的功能。而现在智能座舱、车联网、自动驾驶等功能日渐增多,这意味着会产生更大的信息和数据量,对于车载存储的硬件设备和软件技术的要求将会越来越高。

此外,电动化对于汽车存储也有升级需求,如电动汽车的核心部件BMS(电池管理系统)需要实时记录和存储数据,涵盖汽车电压电流、电压、温度、电机转速等,这些数据需要以较高的频率进行实时且连续的擦写,因此随着电动车续航能力、充电速度等不断提升,存储芯片的循环寿命、擦写速度以及功耗等存在较大升级需求。这些对车载存储不论在数量上还是容量上都是巨大的市场推动力。

而与消费电子领域相比,车载应用场景的环境要严苛得多。李炫辉介绍,车载存储硬盘面临着震动、电压不稳定、意外断电、温差变化大、灰尘多、整机间各器件信号干扰等挑战,因而车载存储设备必须要有高强度的抗震性能,同时要有更高耐用性和高品质,保证智能汽车的正常安全运行。“在这些方面,固态硬盘SSD的优势显著,它的优势之一就是抗震防摔,同时又具备容量大和读写速度稳定等特点。汽车的智能化将给固态存储带来很好的机会。”李炫辉说。

本土SSD厂商的“上车”机会

而随着汽车的智能化变革,对于车载存储也有更多新要求。

“可靠性是固态存储在汽车应用中最大的挑战。”李炫辉强调,因为汽车场景中发生应用故障,是直接关乎人身安全的大风险,这与消费电子的应用场景相比有天壤之别。

因此对于车载存储厂商而言,李炫辉认为建立起从设计验证、生产测试以及量产控制等全链条的能力十分关键,并且要在整个链条里面时刻考虑到最苛刻的环境因素,这对汽车固态存储的企业的技术经验结和研发能力的要求非常高。

据了解,绿晶半导体是国内较早涉入汽车存储的厂商,脱胎于国际存储大厂SST的SSD业务部门,于2010年成立,专注于存储控制芯片以及存储产品研发和产业化。公司拥有超过30年的创新历史和完全的自主知识产权,超过30项各国重要发明专利,拥有完整的芯片设计、硬件、系统、测试及固件研发和业务开发团队,专注于高可靠性应用的NAND控制器和固态硬盘的开发与销售,迄今已提供超过5000万颗NAND控制器和3500万颗固态硬盘,其中汽车应用超过700万颗。

尽管汽车智能化打开了车载SSD的黄金窗口,但是要想成功切入车企供应链亦困难重重。李炫辉说,这需要有扎实的技术积累以及极大的耐心。“以我们的经验而言,车企对存储的需求有两个特点,一个是多样化,另一个是规模化。而这两个需求往往是矛盾的,多样化意味着你要做多种产品设计,规模化则要求你有足够大的产量去验证,那么车企才可能进行适配。”他透露,在他们与一些日本车企的合作中,验证周期有时甚至长达数年,“这意味着你要有足够的耐心和足够强的能力,在这个过程中解决他们在评测引入过程中的任何问题,这个行业它不存在说能够快速找到一个爆款,而是一个逐渐渗透的过程。这对国内存储厂商是一个比较大的挑战。”

缺芯折射的问题:新四化下车企和芯片厂商需要更多对接

谈到汽车芯片本土供应链的问题时,李炫辉还特别提到,当前在消费类存储领域已经出现了大量的国内厂商在推出相关的产品,但是在汽车存储芯片领域,国内厂商身影寥寥。在他看来,一大原因是该领域需要高技术门槛和长期技术积累,但另一个更重要的原因是供应链上下游缺乏及时深度的沟通产生的错配问题。

“随着整个汽车新四化的推进,车企和芯片厂商的对接需求变得越来越重要了。”李炫辉指出,因为现在汽车上的各类智能化功能都需要基于芯片去实现,而如果芯片厂商前期并不了解车企的设计思路和需求,有可能会在其他的方向上去大规模的研发推广,而当车企需要某个方向的技术路线时,很可能会发现市场上缺少足够的厂商供应某种芯片产品,“实际上也会造成一个缺芯的问题”。

在这一点上,李炫辉认为车企和芯片厂商需要更多的对接且有定期的沟通,尤其是在新车型设计的时候,和芯片厂商以及Tier 1一起充分讨论车企的设计需求和目标。

责编: 刘燚
来源:爱集微 #车载存储# #新四化#
THE END

*此内容为集微网原创,著作权归集微网所有,爱集微,爱原创

关闭
加载

PDF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