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芯视野】厦门联芯将成为联电全资子公司,开启双赢新阶段

来源:爱集微 #联芯# #联电# #芯视野#
2.6w

集微网消息,联电27日发布公告,将斥资48.58亿元人民币,向大陆合资股东回购厦门联芯12英寸厂所有股权,联电目前持有联芯69.95%股权,依双方参股协议,自联芯成立7年后的2022年起,联电将以加计固定收益方式,回购联芯股份,预计在三年内,以60%、20%、20%比例,分3次完成交易。在当前成熟制程需求旺盛、产能供应持续紧张的背景下,尽管两岸疫情反复,国际贸易形势严峻,半导体产业链对投资大陆有所疑虑,联电此举透露出公司对大陆半导体产业前景的信心,让联芯在工艺制程开发方面重拾动能,也可加大联电的海外布局与产线规模,形成双方共赢的局面。

联电2014年10月决议与厦门市政府、福建省电子信息集团合资成立子公司厦门联芯,并于2015年3月动工兴建12英寸晶圆厂,2016年11月开始量产,主要提供28/40纳米制程。

联芯项目落户厦门后,充分发挥了产业龙头效应,推动厦门从此前的“集成电路沙漠”一跃成为行业“风暴眼”,并形成两岸融合发展示范带头作用。7年来,在联芯的引荐带动下,厦门市先后引进了联发科旗下星宸科技、凌阳华芯、天擎、闳康、美日光罩、鑫天虹、芯米、集睿致远、昇显微、华大北斗、天德钰、宏芯宇、奕力等半导体企业入驻厦门,并正在洽谈等一批优质集成电路项目,不断完善产业垂直供应链,使厦门乃至福建省发展成为京津、长三角之外具有战略地位和影响力的产业集群。

与此同时,联芯还积极支持国产设备与材料的验证和使用,国产半导体设备公司包括中微半导体、沈阳拓荆、北方华创、北方微电子等目前已经进入联芯供应链,奕斯伟、鑫晶、中环、新昇等的12英寸硅片联芯已投入使用或正在做导入验证。通过与联芯工艺技术不断的磨合与改进,有效推动了半导体设备材料的国产化进程。

2020年全球新冠疫情爆发以来,全球半导体产业不断受到冲击,同时地缘政治因素影响也使部分外资企业在大陆继续投资持有疑虑。但中国大陆率先有效控制疫情推进复工复产,为疫情之下的全球半导体产业持续健康发展注入更多动力和信心。因此。尽管2年多来两岸疫情时有反复,联电仍然持续多次加码联芯,显示出对联芯以及大陆半导体市场的信心。

一方面,联芯作为联电在大陆布局12英寸晶圆代工的重要基地,在2020年2月疫情期间,就积极增资35亿元人民币协助联芯扩产。本次联电无惧疫情和国际形势冲击,依然按计划回购将极大提升行业士气和两岸投资信心。

另一方面,随着5G、无线通信、物联网、汽车电子等市场需求快速增长,大陆地区IC设计企业不断涌现,都给代工业务带来更多机会。尽管中美贸易冲突使大陆先进制程发展受阻,但在WiFi 6E、网络、OLED驱动IC等需求持续成长下,28纳米制程是许多应用的甜蜜点,因此联电此举将迅速加大联电的国际布局与产线规模。例如联电在产能需求持续增加情况下,先后宣布了新加坡、台湾、日本等多地的扩产计划,强化海外布局,全资持有联芯后,联电将能更灵活地根据市场需求规划制程和产能,改善成熟制程的结构性短缺问题。

对于联芯,成为联电100%全资子公司,意味着联电主导公司运营将帮助公司早日由亏转盈。

联电财报显示,厦门联芯2021年税后亏损23.68亿元新台币(下同),亏损年减61.51%,2022年首季税后淨利6.44亿元,较去年第四季亏损0.42亿元及同期亏损15.89亿元大幅转盈。联电表示,厦门联芯目前月产能2.7万片,今年开始逐步扩产至3.2万片,以28纳米以下制程为主。

随着产线投资折旧完成,成熟制程需求强劲,预计联芯将很快实现扭亏为盈,进一步增强联芯的技术实力和产能规模,为提升国内晶圆代工厂商的制造能力奠定坚实的基础。技术方面,目前联芯的技术和良品率处于境内半导体领域的领先位置,已经可满足绝大多数内地芯片设计公司对芯片制造的需求。联电主导运营后,联芯在制程技术上的发展也将重拾动能,进一步提升28纳米产能比例,并进行28纳米和22纳米特色工艺研发及量产,为大陆优秀的IC设计公司提供稳定的工艺能力保障,协助缓解国内产能供应不足局面,进一步助推我国集成电路产业的发展。


责编: 爱集微
来源:爱集微 #联芯# #联电# #芯视野#
THE END

*此内容为集微网原创,著作权归集微网所有,爱集微,爱原创

关闭
加载

PDF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