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周概念股:消费电子供应商涌向热门赛道,国内封装材料厂商极限承压

来源:爱集微 #产业链# #半导体#
3.5w

集微网消息,受产业周期性波动及国内新冠疫情反复的影响,封测行业出现了订单量下滑、产能利用率不足的情况。截至目前,这一情况并未得到改善,反而逐渐蔓延至一线大厂。在此情况下,包括常规封装基板、引线框架等上游封装材料产业陷入供给过剩的状态,各大厂商也面临着订单不足、业绩大幅下滑的危机。

同时,整个手机产业终端市场的出货量表现也不乐观。对于手机供应链厂商而言,受智能手机终端市场的影响其实非常大,一方面在于市场出货量的持续下降,另一方面则在于智能终端品牌出货量的集中程度不断提高。在这种情况下,供应链厂商谋求新出路势在必行。

国内封装材料厂商极限承压

自2022年以来,受产业周期性波动及国内新冠疫情反复的影响,封测行业出现了订单量下滑、产能利用率不足的情况。

引线框架是2021年封测市场上较为紧缺的上游材料之一。集微网曾在今年4月初报道,目前引线框架已经基本达到供需平衡的状态。作为引线框架的主要原物料的合金铜片,有部分厂商的产品报价随铜价而定。近期 LME 铜价持续下滑,部分引线框架厂商的产品售价也随之下调,对相关公司营收造成了不利影响。

与此同时,由于消费电子市场进入去库存周期,封测市场订单下滑较为严重,导致各类上游材料均出现供过于求,引线框架、键合丝也不例外,订单不足的情况较为明显。

事实上,除引线框架外,国内键合丝、环氧塑封料等封装材料生产商的业绩也不容乐观。专注于键合丝、锡球及蒸发金等半导体封装材料的厂商铭凯益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3.87亿元,同比下降23.72%,净亏损219.52万元,同比止盈转亏。

另一家国产环氧塑封料厂商也表示,在疫情、供应链受限和下游订单需求减少的影响下,公司客户订单量大幅下滑,上半年环氧塑封料出货量同比下滑4成。

值得注意的是,除下游客户需求放缓,环氧塑封料厂商还面临着上游原材料持续涨价的危机。

据了解,环氧塑封料主要由硅微粉、环氧树脂组成,在大宗商品涨价、通货膨胀等趋势的带动下,硅微粉、环氧树脂价格也呈现出上涨的趋势,同时物流成本也在急剧攀升。

综上所述,2022上半年,封装市场需求疲软的情况已经传到至上游材料厂商,部分企业已经陷入的订单不足的危机,同时在疫情的干扰下,部分厂商出现停工停产,物流费用大幅增长,导致各大厂商业绩均出现下滑,甚至有部分小型材料厂商陷入亏损。

消费电子供应商涌向热门赛道

封测市场订单下滑较为严重与消费电子进入去库存周期密切相关。众所周知,从疫情爆发至今,整个手机产业终端市场的出货量表现十分不乐观。对于手机供应链厂商而言,受智能手机终端市场的影响其实非常大,供应链厂商谋求新出路势在必行。

从去年底到今年初,从二级市场来看,以AR/VR为硬件代表的元宇宙也成为市场炒作热点,尽管从政策和市场空间来看,未来将会是一个极大且极具诱惑力的产业。

但实际上,从整个消费类电子产业来看,占比依然很小,尚且无法接力智能手机成为消费类电子产业新的推动者!

从大型企业来看,如立讯精密、歌尔股份、蓝思科技等,这些企业在消费类电子领域继续发力,在大客户的带领下,拓展到更多的非手机类消费类电子领域,如代工、TWS耳机、AR/VR等,整体来看,这类大型企业在传统消费类电子依然快速拓展,与此同时,这类企业也在积极拓展非消费类电子市场,如汽车、新能源、光伏等领域。

此外,部分中小型企业,在消费类电子市场整体的订单情况不理想的基础上,横向拓展非消费类电子业务。如光弘科技加大在微型逆变器、储能电源管理系统等光伏领域投入;奥海科技在巩固消费电子电源的基础上向新能源汽车和新能源光伏行业延伸。

磷酸铁锂构建新格局,比亚迪坐二望一

除了上述企业以外,还有很多手机产业链企业在进入新的领域,其中新能源汽车产业则是最为典型的方向,而这些新的市场,都是近些年来资本厚爱的市场。

汽车电动化离不开动力电池,近期,SNE Research分析报告显示,全球前十大动力电池企业中,中国企业已占到6席,而比亚迪在新能源汽车产销量重回全球第一后,动力电池装机量排名也从2021年7月的第四位上升至今年7月的第二位,仅次于行业龙头宁德时代,且双方的差距在快速缩小。

从SNE Research数据看,比亚迪动力电池7月装机量大涨是一方面,但主要是日韩企业“退位让贤”,如LG新能源,7月动力电池装机量环比大跌38.9%至4.4GWh;松下同比仅增长10.9%,而环比则下跌14.7%。比亚迪则同比大涨205.6%、环比上涨25.5%,成功跃居第二。

事实上,7月份全球动力电池装机量同比增长的主要贡献者为中国市场及中国企业,借助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强力活力,带动整个动力电池装机市场的大幅增长。而7月份特斯拉该月因疫情及工厂升级改造,销量大幅下滑,导致LG新能源、松下等供应商动力电池装机量环比大幅下跌。

此外,锂电分析师陈磊分析的第二个下跌因素则是动力电池路线,“国际企业主要是供应三元锂动力电池,磷酸铁锂主要在中国,松下到现在都没有宣布研发磷酸铁锂,而随着新能源汽车补贴退坡,成本更低、安全性更高的磷酸铁锂电池获得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主机厂都开始选择磷酸铁锂电池,国内的装机量早就超过了三元锂电池。”

(校对/黄仁贵)

责编: 邓文标
来源:爱集微 #产业链# #半导体#
THE END

*此内容为集微网原创,著作权归集微网所有,爱集微,爱原创

关闭
加载

PDF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