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光南:聚焦RISC-V架构,以全球视野积极谋划我国芯片产业发展

来源:爱集微 #倪光南#
1.7w

集微网消息,近日,中国工程院院士倪光南在数字世界专刊撰文指出,一直以来,我国芯片产业在“主流 CPU”架构上受制于人,在数字经济时代,建议我国积极抓住时代机遇,聚焦开源 RISC-V 架构,以全球视野积极谋划我国芯片产业发展。

倪光南表示,RISC-V精简指令集采用开源模式、其架构先进、易于定制、生态也尚处于发展初期,这为我国万物智联时代掌握芯片产业发展主动权提供了发展机会。建议我国积极抓住时代机遇,以全球视野谋划我国芯片产业发展,聚焦开源RISC-V架构,统筹规划、集中力量面向我国“主流CPU”领域,筑牢基础软件根基,加速推进其生态建设,推动全世界芯片产业新格局的到来。

这几年国产CPU发展很快,现在国内市场上已经有六七种CPU架构并存,倪光南认为,这并非长久之计。因为CPU架构具有很强的垄断性,长期以来,占据世界芯片主要市场份额的CPU(或称为“主流CPU”)只有x86和ARM两种架构,这种情况大概率还会持续下去。由此可见,目前多种国产CPU架构并存,未来可能会造成资源分散,低水平重复。如果不能及时改变这种状况,若干年后,中国将缺乏能在全球市场上与x86和ARM两家竞争的CPU架构,从而在“主流CPU”方面仍将受制于人。

倪光南强调,我国发展芯片产业时,要从全球视野谋划和思考国产CPU架构发展的技术路线。目前国内CPU技术路线大致有两种思路,值得商榷:

一种思路是“单打独斗”。“单打独斗”即主要依托本国架构进行发展。其好处是较易实现自主可控,并能满足国内若干应用领域的需求。但要在世界市场上与上述“主流CPU”相抗衡,我国CPU在技术方面,特别是在生态方面还存在着很大的差距,而这种状况不是凭主观愿望在短时期里所能改变的。作为对比,即使是新兴的、挟有众多后发优势的RISC-V架构也历经十多年“折腾”,才取得今天全球范围的繁荣发展。很难设想,一些有历史包袱的、较老的CPU,还能有足够时间和空间,从“主流CPU”激烈竞争的夹缝中脱颖而出。

另一种思路是“从众跟随”。即跟着外国的架构走。国内也有企业在基于x86、ARM、Power等外国掌控的架构进行发展,其好处是可以利用已经成熟的生态,但坏处是很难实现自主可控。当前国际环境错综复杂,归根到底随时可能面临ISA(指令集架构)知识产权的制约,难以规避各种制裁和限制。

倪光南在文中指出,开源RISV-V的出现顺应未来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需求。RISC-V精简指令集采用开源模式、其架构先进、易于定制、人才培养便捷,研发周期短,大大降低芯片产业门槛,这些都使其后续发展具备强大生命力。鉴于上述情况,建议中国抓住新一代信息技术发展机遇,面向智能时代“主流CPU”市场,聚焦开源RISC-V架构发展中国芯片产业。用好开源模式,发挥中国举国体制、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和人才优势,集中力量、协同攻关,大力发展壮大RISC-V产业生态,加大对RISC-V开源社区的贡献以增大社区话语权。最终,使世界“主流CPU”市场形成x86、ARM和RISC-V三分天下的格局。

关于聚焦开源RISC-V架构发展我国主流CPU的优势,倪光南认为主要包括四个方面:一是此举既符合国家科技自立自强发展战略又能推动全球科技创新;二是RISC-V已得到中国各界的支持;三是中国超大规模市场是培育未来新一代信息技术的沃土;最后,中国是世界最大工程师培育摇篮,采用开源模式的RISC-V十分有利于知识产权的传播和人才的培养,使中国人才优势能得到充分的发挥。

最后,倪光南强调,要从战略上用好开源模式,聚焦开源RISC-V架构,充分发挥我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和人才优势,统筹推进RISC-V生态建设,与世界开源同行协同努力,最终使RISC-V架构能在世界CPU市场与x86和ARM三足鼎立,通过增加对开源社区贡献的方式逐步将“主流CPU”发展自主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同时为世界科技创新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校对/黎雯静)

责编: Lau
来源:爱集微 #倪光南#
THE END

*此内容为集微网原创,著作权归集微网所有,爱集微,爱原创

关闭
加载

PDF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