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微咨询王艳丽:IGBT市场发展迎来广阔空间,高端产品国产化率将持续提升

来源:爱集微 #集微峰会# #集微咨询# #IGBT# #分析师大会#
1.9w

集微网消息 2023年6月2日,第三届集微半导体分析师大会在厦门国际会议中心酒店隆重举行。本次大会由厦门市海沧区人民政府、厦门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厦门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区管理委员会指导,由半导体投资联盟和手机中国联盟主办,由爱集微和厦门半导体投资集团承办,全球半导体联盟(GSA,Global Semiconductor Alliance)协办。

此次集微半导体分析师大会一如既往秉承“全球视野、本土关怀”理念,持续打造鲜活、专业、全面等既有特色,与十几位海内外顶级分析师共话ICT产业热点,市场拐点和新兴技术应用落地,解码全球新格局下的产业脉搏动向、重要挑战和发展机遇。

本次会上,集微咨询(JW Insights)资深分析师王艳丽进行了以《2023中国IGBT市场研究报告》为主题的精彩演讲。

IGBT市场“大有可为”

受益于新能源汽车、光伏等需求推动,全球IGBT市场在2020年后加速增长,并在2021年增速达到高峰。截至2022年,全球IGBT市场增长至76亿美元。王艳丽表示:“虽然新能源汽车增速放缓,但今年风光储增速提升有望继续带动全球IGBT两位数增长,我们预计2023年全球IGBT市场规模将达86.2亿美元,增速约13%。”

聚焦到中国IGBT市场,虽然过去几年工控一直是IGBT下游应用的重要支撑,但随着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迅猛发展,新能源车IGBT市场份额占比在2022年超过工控市场。

集微咨询(JW Insights)统计,2022年新能源汽车IGBT市场份额达39.7%,成为IGBT下游应用最大的市场,预计到2025年份额接近49%。2020—2022年期间,新能源汽车为IGBT市场第一驱动力,CAGR达125%,未来3年增速或将放缓至21.4%。

政策及市场需求推动下,新能源汽车市场规模仍呈现逐年增长的趋势。作为决定新能源汽车性能的核心器件之一,IGBT可用于逆变器、车载充电机、DC-DC变换器等多类场景中。“随着新能源汽车的迭代发展,IGBT作为电机驱动系统的核心部件,无论在使用量还是价值上都在不断提升。”王艳丽说道。

王艳丽进一步补充道:“2022年,新能源汽车领域对IGBT市场规模的增长做了最大的贡献,不过随着SiC技术的发展和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渗透率提升未来将抢占部分IGBT市场空间,预计SiC产品将与IGBT长期共存,共同推动汽车产业升级发展。”

除新能源汽车外,在全球“双碳”政策背景下,光风储产业将加速发展,IGBT作为光伏逆变器、风电变流器及储能变流器的核心器件,未来风光储IGBT市场空间有望进一步打开。王艳丽指出:“风光储市场在2023年也展现出旺盛的需求,我们预计风光储市场增速在未来几年有望超过汽车,市场份额逐年提升,2025年提升至9.7%。”

集微咨询(JW Insights)统计发现,基于风光储逆变器的替换需求,2022年全球风光储IGBT市场规模为72.3亿元,同比增长33.2%,预计2025年有望达133.7亿元,CAGR(2022-2025)为22.8%。其中,2022年中国风光储IGBT市场规模达到23.8亿元,同比增长48%,约占全球33%的市场份额。预计2025年有望达45亿元,CAGR为23.7%。

王艳丽表示,“十四五”新型储能发展实施方案提出,到2025年新型储能由商业化初期步入规模化发展阶段,预计未来新型储能所需的IGBT市场有望迎来爆发,CAGR达54% 。

2022年轨交和变频家电市场出现下滑,家电市场预计2024年有望复苏;轨交市场2023年有望逐步回暖;未来随着先进制造业升级发展,工控领域将继续保持低速成长。整体来看,中国是全球最大的IGBT需求市场,需求量约占全球超四成,且需求占比有望持续提升。

国产化率持续提升

长期以来,全球IGBT市场被英飞凌、富士电机、三菱等海外厂商垄断。直至近几年国产化趋势形成,带动国产厂商的市场份额均有提升。

依托庞大的需求市场,目前中国 IGBT 行业已经能够具备一定的产业链协同能力,不过在IGBT制造工艺水平,模块封装的散热效率上与国外英飞凌等厂商存在一定差距。

从IGBT厂商产品电压覆盖范围来看,英飞凌、三菱电机、ABB等海外厂商基本覆盖600V—6500V全系列电压,在1700V以上中高压领域具有绝对优势,而国内厂商多集中在中低压领域,如比亚迪半导体、士兰微、扬杰科技、新洁能、华微电子等厂商的IGBT产品主要集中在1500V以下的IGBT市场。

从IGBT厂商产品电压覆盖范围来看,海外龙头如英飞凌、意法半导体、安森美等厂商的IGBT产品电压覆盖范围较全,涵盖电压600V—6500V。国内IGBT厂商多集中在中低压市场,如比亚迪半导体、士兰微、扬杰科技、新洁能、华微电子等厂商的IGBT产品主要集中在1500V以下的IGBT市场;时代电气和斯达半导已经有高压3300V及以上的产品应用。

王艳丽在谈到国内IGBT产业链现状时表示:“目前中国 IGBT 行业已经能够具备一定的产业链协同能力,但国内在IGBT制造工艺水平,模块封装的散热效率上与国外英飞凌等厂商存在一定差距。”

由于地缘政治因素的影响力持续扩大,国内半导体产业形成了一股不可逆的替代趋势,在此背景下,国内IGBT相关厂商也迎来更大的发展机遇。“2021年及以前,我国8、9成IGBT产品均需要进口,不过随着近几年的技术发展,行业自给率也在逐步提升,根据集微咨询(JW Insights)统计,2022年整体IGBT国产化率提升至约30%-35%。”

集微咨询(JW Insights)统计,车规级IGBT厂商在中国的市场份额已经从2021年的32%提升到2022年的45%50%。目前比亚迪半导体、斯达半导、时代电气、士兰微、宏微科技等已经实现应用于主逆变器的IGBT批量出货;华润微、东微半导、华微电子等实现OBC、车载空调等领域的IGBT出货;闻泰科技、捷捷微电等厂商车规级IGBT处于测试和研发阶段。

除车规市场外,近两年光伏行业的强劲需求也给国内厂商带来了机会。国内各大光伏逆变器厂商开始提升使用国产IGBT的比例,然而目前光伏领域的IGBT国产化率相对较低。伴随当前风光储行业的迅猛发展,未来国产替代空间巨大。

责编: 武守哲
来源:爱集微 #集微峰会# #集微咨询# #IGBT# #分析师大会#
THE END

*此内容为集微网原创,著作权归集微网所有,爱集微,爱原创

爱集微

微信:

邮箱:laoyaoba@gmail.com


8.9w文章总数
12012.5w总浏览量
最新资讯
关闭
加载

PDF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