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大学集成电路学院研究成果登上《自然》

作者: 爱集微 08-12 21:36
来源:东南大学 #东南大学# #科研#
6070

东南大学集成电路学院青年教师卢海洲与吉林大学王宁教授,洛桑联邦理工大学 Michael Graetzel教授,上海大学杨绪勇教授等合作在《自然》(Nature)上发表了题为“Tautomeric Mixture Coordination Enables Efficient Lead-Free Perovskite LEDs”的研究论文,通过强化学配位调控使得无铅钙钛矿LED发光效率首次突破20%(Nature 2023,doi.org/10.1038/s41586-023-06514-6)。卢海洲为文章共同通讯作者,东南大学集成电路学院为共同通讯单位。

近年来,铅基钙钛矿材料因其优异的光电性质,成为了光电研究领域的热点材料,可应用于太阳能电池,发光二极管,光电探测器等。但是,相对毒性较低的锡基钙钛矿光电器件的性能还比较落后,主要是因为二价锡外围5s2轨道孤对电子容易去局域化,从而产生致命的P型重掺杂,严重影响器件性能。如何能够稳定住二价锡,制备高效的锡基钙钛矿光电器件一直是研究的难点问题。

文章中介绍了一种三聚氰酸分子能够稳定锡基钙钛矿,钝化锡基钙钛矿中的缺陷。制备出的锡基钙钛矿LED表现了良好的光电性能,其最高发光效率媲美铅基钙钛矿LED。分子动力学模拟计算进一步指出,互变异构的三聚氰酸分子可以在锡基钙钛矿表面产生强化学作用,产生电子局域效应,生成稳定的二聚体、三聚体超结构。该研究为进一步发展锡基钙钛矿提供了新的研究思路与策略。

卢海洲博士现工作于东南大学集成电路学院,研究方向为高性能钙钛矿光电器件,旨在结合先进封装技术推动钙钛矿的产业化研究。截至目前,相关成果已在Nature, Science, Advanced Materials, Energy & Environmental Science等国际权威期刊上发表。


THE END
责编: 爱集微
来源:东南大学 #东南大学# #科研#
爱集微

微信:

邮箱:laoyaoba@gmail.com


8.2w文章总数
12012.5w总浏览量
最新资讯
关闭
加载

PDF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