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条】台积电考虑收购英特尔美国工厂

来源:爱集微 #应用材料#
6009

1.应特朗普政府要求 台积电考虑收购英特尔美国工厂

2.特朗普全面对等关税苹果这次不会获得豁免

3.2024年中国集成电路进出口分析:出口量上升 美国进口额涨幅明显

4.英伟达大减Arm持股转投资中国自驾新创文远知行

5.日产本田合并破裂背后细节曝光

6.OpenAI正式拒绝马斯克974亿美元收购要约

7.日本考虑在紧急情况下接管半导体等关键工厂


1.应特朗普政府要求 台积电考虑收购英特尔美国工厂

一位知情人士称,应特朗普政府官员的要求,台积电正考虑收购英特尔工厂的控股权,特朗普希望推动美国制造业的发展,并保持美国在关键技术领域的领先地位。

这位知情人士称,特朗普团队最近在与台积电高管的会晤中提出了两家公司达成交易的想法,台积电对此表示了欢迎。目前尚不清楚英特尔是否愿意进行交易。

谈判尚处于初期阶段,潜在合作的具体结构尚未确定。但这位不愿透露姓名的知情人士表示,预期结果将是台积电全面运营英特尔在美国的半导体工厂。由于谈判是私下进行的,这位知情人士不愿透露姓名。这还将解决人们对英特尔不断恶化的财务状况的担忧,这迫使该公司削减了工作岗位并遏制了其全球扩张计划。

据该人士称,该安排可能涉及让美国主要芯片设计公司入股,并获得美国政府的支持。这意味着该合资企业不会完全由外国公司所有。台积电是苹果公司、英伟达公司和其他开发支持人工智能算法的半导体公司的首选芯片制造商。

台积电和英特尔拒绝置评。白宫代表没有立即回应置评请求。

消息传出后,英特尔股价下跌超过4%,而台积电的美国存托凭证(ADR)上涨约1.7%。


2.特朗普全面对等关税苹果这次不会获得豁免

美国总统特朗普周四(13 日) 宣布决定征收「对等关税」,并指称将考虑对使用增值税制度的国家加征关税。

特朗普表示,他将在稍后对汽车、半导体和药品征收「高于」对等关税的进口税。同时宣称不会对任何美国企业发布豁免,包括「许多产品都是在中国生产的」苹果公司。

对等关税是特朗普为解决美国贸易赤字以及他声称的美国商品受到的「不公平待遇」而采取的最全面性行动。根据白宫的讯息,新的关税将针对每个国家量身订制,以抵消各国对美关税,以及各国「以不公平补贴、监管、增值税、汇率、松懈的知识产权保护和其他形式」实施的非关税贸易壁垒。

特朗普提到,虽然在他第一任期时,为了与三星竞争,他给予苹果公司关税豁免,但最新的对等关税方案「适用于所有企业」。他告诉记者:「苹果公司很多产品都在中国生产,所以我必须这么做,否则不公平;现在这适用于所有人。」(钜亨网)


3.2024年中国集成电路进出口分析:出口量上升 美国进口额涨幅明显



(文/张浩 实习生 魏雪茹)日前,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的集成电路产量为4514亿块,同比增长22.2%。继去年上升后,集成电路产量继续保持上涨趋势,同时集成电路进出口量也出现上升。

进出口金额/数量/出口单价均上升,进口单价下滑

根据海关总署数据,2024年,我国集成电路进口数量总额5492亿块,同比上升14.5%;出口数量总额2981亿块,同比上升11.3%;贸易逆差2511亿块,同比上升18.5%。近五年进口数量总额27462亿块,出口数量总额14198亿块,贸易逆差13264亿块。



从金额看,2024年,我国集成电路进口总额3856亿美元,同比上升9.5%;出口金额总额1595亿美元,同比上升16.9%;贸易逆差2261亿美元,同比上升4.9%。近五年进口总额19358亿美元,出口总额7202亿美元,贸易逆差12156亿美元。



从进出口均价看,2024年,我国集成电路进口均价仍呈现下降趋势,出口均价开始上升,近五年进口均价普遍高于出口均价。2024年,集成电路进口均价为0.7美元/块,出口均价0.54美元/块。



进出口主要国家:美国进口量涨幅最大

从进口来源地看,2024年,我国集成电路主要进口国家或地区有:中国台湾、韩国、中国大陆、马来西亚、日本、越南、美国、新加坡、菲律宾、爱尔兰等。中国台湾和韩国是我国重要的海外进口地,其占据了我国进口市场超过一半的市场份额。排名前十的国家或地区中,有六个国家或地区进口额同比增加,四个国家或地区进口额同比下滑,其中上升比例最大的是美国,同比上升41.9%。



从出口看,2024年,我国集成电路主要出口国家或地区有:中国香港、韩国、中国台湾、越南、马来西亚、印度、新加坡、日本、美国、泰国等。中国香港、韩国和中国台湾是我国重要的海外出口地,其占据了我国海外市场超过近70%的市场份额。从单独国家或地区看,排名前十的国家或地区中,有7个国家或地区出口额同比上升,仅新加坡、日本和美国同比下降,其中泰国上升比例最大,同比上升70.7%。此外,日本出口额下降比例最大,达到14%。



进出口细分元器件:存储器进出口额上升明显

根据大陆海关的口径,集成电路器件包括处理器及控制器、存储器、放大器、其他集成电路和集成电路零件。其中处理器及控制器进口金额1928亿美元,占比49.9%,同比上升9.5%;存储器进口金额933亿美元,占比24.1%,同比上升18.3%。

另外,处理器及控制器贸易逆差1357亿美元,存储器贸易逆差245亿美元,可以看出我国集成电路对外依赖度非常高,尤其是处理器及控制器方面。



结语

2024年,我国集成电路进出口数量、金额、单价普遍上升。中国台湾和韩国仍是我国集成电路的主要来源地,但值得注意的是,虽然受美国对中国高端芯片限制影响,但从美国进口集成电路的进口额同比上升幅度较大。从进口产品结构看,自中国台湾进口以处理器为主,韩国则侧重于存储器。


3.英伟达大减Arm持股转投资中国自驾新创文远知行

周五(14 日) 公布的监管文件显示,英伟达在第4 季减持英国芯片公司Arm Holdings ( ARM-US ) 的股份,减持幅度约44%,并退出了Serve Robotics ( SERV-US ) 和SoundHound AI ( SOUN-US ) 的持股。

总部位于加州圣克拉拉的英伟达报告指出,截至12 月31 日当季,增持了包括中国自动驾驶新创公司文远知行(WeRide Inc)( WRD-US ) 的170 万股股票,推升后者股价在周五盘前交易上涨96%。

在英伟达报告持有该AI 云端公司120 万股股票后,Nebius Group ( NBIS-US ) 股价上涨6%。

这家人工智能芯片设计公司将其持有的Arm 股份减持43.8% 至110 万股。

英伟达也出售了Serve Robotics 的持股;该公司以人行道送货机器人而闻名,导致股价下跌31%。

该公司还卖出以色列医疗科技公司Nano-X Imaging Ltd ( NNOX-US ) 的股份,导致后者股价在周五盘前交易下跌4%。

语音助理制造商SoundHound AI 股价则是下跌10%。(钜亨网)


4.日产本田合并破裂背后细节曝光

本田汽车和日产汽车周四(2月13日)在各自的董事会会议上决定,他们将取消关于业务整合的谈判,原因是这两家日本汽车制造商未能就合并条件达成一致。

据悉,本田汽车提议将“本田公司”作为两家汽车制造商整合运营的控股公司名称,日产汽车的高管们表达了震惊和愤怒。但本田的高管们对此类担忧不以为然,指出他们认为这次合作并非平等的合并。

机构深入探究了这两家日本汽车制造商谈判背后的细节,揭示了这一历史性合并计划在仅一个月后就崩溃的新情况。

在2024年12月23日的新闻发布会上,当两家公司宣布计划成立一家联合控股公司时,这种对整合愿景的差异已经显现出来。根据一份联合声明,本田将提名控股公司的总裁以及大多数内部和外部董事。很明显,本田在谈判中占据主导地位。

本田总裁兼首席执行官三部敏宏在该新闻发布会上表示,整合将“基于日产稳步执行其转型计划的前提”。

面对在美国和中国的业务下滑,日产已于11月宣布将裁员9000人,占其全球员工的7%,并将全球产能减少20%。但三部敏宏对日产成功执行这一重组的能力持怀疑态度。他将1月底设定为决定双方是否继续合并谈判的最后期限。

如果日产在不解决其业绩不佳的情况下继续合并,将损害未来控股公司的企业价值,进而引发本田股东的反对。

日产总裁兼首席执行官内田诚在12月23日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我们双方没有高低之分”,强调整合计划中的平等性。本田高管担心,日产对平等关系的过度强调可能导致在重组努力方面做出宽松的决定。

事实证明,本田的担忧是有根据的。2025年1月,两家汽车制造商在合并比例上发生冲突。根据12月签署的谅解备忘录,股权转移比例将“基于尽职调查的结果,参考公告前一段时间内各公司股票的平均收盘价进行第三方估值”。

机构的统计显示,本田和日产之间的比例谈判将从大约5:1开始。

本田试图基于这一数字进行谈判,但日产批评这一前提,认为这对本田有利。然而,据一位接近谈判的消息人士透露,本田从未表示合并将是平等的。

与此同时,由于员工的反对,日产无法最终确定其在美及其他地区的裁员计划。尽管本田多次要求,日产仍未能提供其转型计划的详细数据。日产也无法启动尽职调查程序。

另一方面,一名瑞穗银行官员抱怨日产高管在提出与本田的业务合作计划时过于缓慢。但即便其主要融资方的这一抱怨也无法改变日产的态度。

1月23日,两家汽车制造商在日产位于横滨的总部举行了高管会议。对日产的犹豫不决感到不耐烦的三部敏宏向内田诚提出了一种新结构,即通过股权交换,使本田成为母公司,日产成为子公司。

这让内田诚感到困惑,因为成为本田子公司本不应是原提案的一部分。在这次会议上没有对这一选项进行进一步阐述,但这一建议足以引起日产高管的警觉。这也正是本田提出新控股公司名称时省略“日产”的时候。

本田还展示了关于日产重组的惊人数字,指出需要裁减其13万全球员工中的近4万人。这些数字基于一家咨询公司的估计,该咨询公司受汽车制造商委托,计算日产重组的最佳水平,以创造合并后公司的协同效应。日产官员认为这一提议是本田在施压,要求他们进行重大业务改革。

正是在这个时候,合并谈判陷入了僵局。本田原本提议与日产整合,以努力保持与美国的特斯拉和中国的比亚迪等公司的竞争力。但正如一位本田官员所说,“我们变得相当担心日产本身,因为该公司无法做出任何决定。”

2月初,本田冒着谈判终止的风险,敦促日产接受子公司结构。

在2月5日的会议上,日产董事们对本田提出了众多投诉。尽管他们在这次会议上没有投票,但12名董事中有10人表示支持退出合并谈判。

本田和日产之间的相互不信任导致未能创建世界第三大汽车制造集团。许多内部和外部的观察者将这一失败归咎于内田诚。

在2月13日的在线简报会上宣布谈判终止时,三部敏宏表示:“我们将考虑我们的下一步行动。”

参考来源:

https://asia.nikkei.com/Business/Business-deals/Proposed-Honda-Corporation-as-new-name-upset-Nissan


6.OpenAI正式拒绝马斯克974亿美元收购要约

OpenAI董事会在周五一致拒绝亿万富翁马斯克以974亿美元收购该公司的出价,称其为试图「打乱他竞争者」。

OpenAI发信予马斯克的律师,表示董事会认为是次收购「不符合公司使命的最佳利益」。
相关内容美国一月工业生产按年增长2%,高于之前的0.5%数值。
作为OpenAI的共同创始人之一,马斯克曾公开批评OpenAI向盈利模式的转变。他亦正起诉该公司,指控该公司偏离其最初的使命,即为公众利益而非商业利益推动人工智能。(AASTOCKS)


7.日本考虑在紧急情况下接管半导体等关键工厂

日本政府周五决定修改促进经济安全的法律准则,为在紧急情况下暂时接管生产半导体等关键产品的工厂铺平道路。

目标包括在传染病爆发期间能够迅速增加口罩等医疗用品的产量,并防止重要的生产技术泄露到其他国家。

现行《经济安全促进法》将特定商品指定为国民生活必需品,并建立了财政支持资本投资的机制,涵盖半导体、蓄电池等12个领域。

该法规定了难以确保稳定供应时的措施,但没有规定政府暂时接管设施等具体方法。纠正这一问题的修订将于下周三生效。

日本经济安全保障部长木内稔周五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我们考虑到,仅通过对私营企业的补贴和其他形式的支持很难确保关键商品的稳定供应。”他补充说,目前没有立即实施该措施的计划。

如果受外国利益影响的日本公司为了获取重要制造技术而发起收购尝试,新规定可以起到反制作用。

政府暂时接管设施后,将交由私营部门负责生产和设施管理。

有人担心,政府的临时所有权相当于干预私人经济活动。新指导方针指出,“鉴于供应链是通过私营企业的自由经济活动形成的,政府将谨慎行事,不会过度干预。”

国防工业也存在类似的制度。2023年颁布的一项法律允许政府接管继承或管理遇到困难的公司的制造设施,并将其运营委托给另一家公司。



责编: 爱集微
来源:爱集微 #应用材料#
THE END

*此内容为集微网原创,著作权归集微网所有,爱集微,爱原创

关闭
加载

PDF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