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现室温超导 美科学家取得理论性突破
室温超导(room-temperature superconductivity)自1911年发现无阻抗电力传导理论以来,就一直是科学界致力研究的题材。但遗憾的是,到目前为止研究人员尚未找到能够解释为何某些材料可在较高温度展现超导电特性的理论框架。
近日美国能源部旗下的橡树岭国家实验室(Oak Ridge National Laboratory)声称,他们已经找到了为何某些材料能在实验中以较高温度展现超导特性的理论性解释;这个发现可望为室温超导材料的研究开启新机。
橡树岭实验室的研究人员Thomas Maier表示:「我们发现,电子密度中的条纹状不均匀性(inhomogeneities)──该部份所带的电荷较少──能在较高的温度下增强超导电性。」
在实验中,研究人员发现超导体通常会显现电荷密度的变异性,这促使他们重新编写超导铜化合物(即cuprate,铜氧化物)的数值哈伯模型(Hubbard model),将原本的同构型(homogenous)改为有不同型态的不均匀性。
橡树岭的研究人员发现,该不均匀性是呈平行条纹状排列,并相隔数个原子层;但当温度升高到接近室温,完全随机的不均匀性倾向抑制材料的超导电性。
接下来,研究人员将针对除了条纹状的不同型态的均匀性进行研究,以了解是否其他图案的不均匀性具备实现室温超导的关键;目前相关研究仍在理论阶段,要达到更进一步的成果,还得仰赖其他各方为实现室温超导所尝试的不同拓墣架构研究。
(参考原文: Superconductivity enhanced by electron variations,by R. Colin Johnson)
来源:电子工程专辑台湾
#科学家#
#超导#
#室温#
#理论性#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