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硅片这一光伏电池原材料的价格在2年内缩水一半,导致部分电池企业不愿再履行2008年金融危机前签订的硅片供应协议。
江西赛维LDK太阳能高科技有限公司(LDK.NYSE,下称“LDK”)与其下游客户——苏州阿特斯阳光电力科技有限公司(下称“阿特斯”)就在近期因一份长期供应合约产生了纠纷。
LDK是国内最大的硅片生产企业,2009年销售了1000兆瓦硅片,而阿特斯则是全国排名前五的电池制造商,预计今年出货800兆瓦光伏电池。一般而言,后者会从硅片企业那拿货,再加工成光伏电池对外销售。
2008年双方达成了一份十年期硅片合同,其中确定了期限、价格以及交货量,这也是彼时光伏行业中较为主流的照付不议合同(take-or-pay)。不过,阿特斯并没有履行合同,而是停止付款,随后向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但LDK要求驳回此案。
LDK也已提起一桩诉讼,指控阿特斯违反了双方签订的产品供应协议、非法终止履行该协议。阿特斯方面昨日向《第一财经日报》记者透露,现在该案件仍在仲裁过程中,至今他们未收到与LDK指控有关的相关法律文件。
“之所以当初会签署一份照付不议合同,是因为硅片在2008年10月前的供应较紧缺,各电池生产商除了锁定上游硅片卖家外,也希望能获得一个确 定的价格,毕竟那时整个市场都是看好硅片涨价的。”LDK一位内部管理层透露,2年多前,硅片价约是每片60元~70元人民币,但公司给阿特斯的长期协议 价可能要比这一价格优惠一些。
可是,很快2008年年底光伏最大市场欧洲地区的众多电站项目因银行停贷、经济不景气而全面搁置,下游电池企业卖不动货,纷纷停产,导致其对原材料的需求骤然下滑。因而,一些原有的照付不议订单停了下来。
“现在,硅片需求确实很火爆,但价格已今非昔比,跌到了每片30到35元。”前述LDK公司管理层说。这也是为什么阿特斯不愿意继续执行订单的根本原因。
在硅片合约上发生摩擦,对LDK来说已不是第一次。2009年年底其最大客户Q-cells公司也单方面终止了1000吨的硅片合约。不过,LDK前述管理层表示,目前双方已握手言和。
上海太阳能科技有限公司的一位高层向记者透露,硅片和电池厂的订单已从过去的精确定价、精确数量上转变成“敞口协议”,没人会锁死价格和销量了。
LDK的操作方式则是,如果一个季度内硅片市场价没有明显变化,公司也会按兵不动。但如果某个月硅片价突然提升或降低,LDK会很快通知对方,看是否需要修改相应的条款。
眼下,对硅片协议的据理力争,是LDK必走的一步棋。原因之一是,该公司目前仍有较高的负债。如果客户不付钱,无疑会增加LDK的经营负担。 2010年第二季度,尽管硅片供不应求,该公司仍有37.21亿美元的高额负债,相比不景气的2009年同期(34亿美元),并没有明显下降。截至今年6 月底,公司的资产负债率为80%左右。
而且,一旦允许少数客户暂停执行硅片订单,很容易促使其他下游电池生产企业来仿效,这对LDK而言将是新的难题。
除此以外,LDK也采取了分散客户的方式,以防“在一棵树上吊死”。目前,没有哪个客户能占到LDK公司10%的订单量。
东方证券研究员邹慧表示,由于很多硅片合同都是在2008年期间签订的,而2009年出货量较少,所以类似官司可能会集中在2010年、 2011年频繁爆发。2008年8月,LDK公司就与韩国现代重工、BP公司等签订了3到7年不等的硅片协议,尚德也与江苏中能在同期签有长期硅片供应合 约。
“在经历了这几年光伏行业的暴涨暴跌之后,大家更应调整心态,不能看着市场好就盲目扩产、签订协议,否则将使自己陷入被动。”邹慧说。
今年第三季度,在光伏出货量大增的前提下,全球新上马了1G瓦的光伏电池产能,总投资高达29亿美元,创历史纪录,其中80%的产能来自中国大陆及台湾地区。
“虽然我们也宣布要将产能从现有的900兆瓦扩大到2GW左右,但是否能实施还要观望。”江苏林洋新能源公司的某高层向记者分析,11月或明年 年初,火爆的光伏需求就可能发生拐点,因为德国电价补贴削减政策已在执行,而明年中美两国的光伏市场依然不会有特别大的增长。而现在扩产若太快太急,原材 料合同又要增加一些。下一阶段,假设市场由热转冷,毁约订单、企业停止运转的现象也会重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