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小米、MOTO、OPPO等手机厂商相继演示了隔空充电技术,无线快充领域手机厂商军备竞赛火热进行的当口,工信部的一纸规定,传递出降温的信号。
2月19日,工信部发布《公开征求《无线充电(电力传输)设备无线电管理暂行规定(征求意见稿)》的意见》,文件中规定了对于移动和便携式无线充电设备工作的频段以及50W的功率上限。
行业人士指出,该文件的出台,表明国家对无线充电领域的关注,意在促进该相关技术中国标准的实施,进一步推动行业应用。另有分析人士表示,50W是手机相关行业关切点,由于目前处于征求意见阶段,对于移动设备无线充电功率上限仍在讨论中,不排除正式文件中额定功率上限提高的可能。
小米MOTO该背锅?
今年春节前,小米、MOTO相继发布了各家的隔空充电技术,引起了行业广泛的讨论,质疑较多的便是其发射端功率,因为这可能会突破目前的安规范围。
效率、安全性和成本本身就是小米、MOTO采用的RF射频式无线充电技术的较难跨越的鸿沟。行业人士看来,类似的技术很早就有,但多年来一直未能实现商用落地。
而在节后开工的第二天,工信部便发布了针对无线充电设备管理的文件,这不免让外界对两者是否有相关性产生联想。
一位无线充电行业人士告诉集微网,他认为是“隔空充电”带了节奏,引起了监管部门的注意。
“因为远距离的手机隔空充电目前没有任何标准,小米和MOTO进行了技术演示之后在市场中的影响非常大,很多人都嚷嚷着做隔空充电,这可能造成了一个不好的导向。”该人士表示。
但集微网拿到的一份文件显示,此次工信部发文之前,已于12月初,召开了关于无线充电设备管理政策的座谈会,邀请主要的手机厂商,以及无线充电产业链的相关厂商参加。
此外,文件中提及的规定主要针对感应式和共振式的无线充电方式,并非小米MOTO采用的RF射频方式,两家厂商也均已表示技术仍处于预研阶段。因此,此次文件的发布,更多是针对主流移动设备无线充电技术的规范化管理之举。
手机无线充电国标呼之欲出
一位参加了此次会议的无线充电厂商负责人认为,该文件的出台,表明国家对无线充电领域的关注,意在促进该领域中国标准的实施,将进一步推动行业应用。
行业分析数据显示,无线充电产业主要的利润中心是方案设计公司和电源管理芯片厂商。其中方案设计公司利润占比达到了 32%,电源管理芯片公司利润占比达到了 28%, 磁性材料公司利润占比达到了20%,传输线圈公司利润占比为14%,而模组制造厂商的利润占比只有6%。
“坦率地说,手机无线充电产业链国内企业机会并不多,核心芯片主要由国外厂商提供,手机厂商不断向更高的无线充电功率挺进,也就更不敢贸然使用国内厂商的产品,因为缺乏规模验证。但市场是存在的,从这个角度,推动和规范国内的无线充电技术标准,有利于国内相关产业链能力的提升,更好地参与市场竞争。”该人士表示。
另一位无线充电方案商负责人表示,该文件的发布意味着无线充电技术使用的安全性在国内有了权威标准,让无线充电市场回归到实际应用,而不只是玩噱头。针对无线充电领域的一些功率虚标,将峰值功率当成额定功率进行宣传营销的情况,管理部门进行功率限制也表明了希望厂商能够更加注重使用体验的研发方向。
50W功率上限门槛或调整
目前,多家手机厂商在售的无线快充产品额定功率在50W左右(如华为50W立式,小米55W立式,OPPO AirVooc 40W)等,这或许是此次工信部发文设定以50W作为功率上限的原因之一。
但实际上,手机厂商对于无线快充的技术储备已经突破60W关口。比如去年OPPO便展示了65W的AirVooc无线闪充技术,vivo概念机APEX 2020也采用了60W无线充电技术,小米更是在去年展示了80W的无线秒充技术。
目前,主流的感应式无线充电Qi标准对于充电功率的上限设置为15W,但Qi标准考虑的是兼容性的问题,并无法限制通过各自私有协议在提升无线充电功率之路上蒙眼狂奔的手机厂商。这种情况实际也造成了Qi标准的碎片化特征,该问题已存在多时。
“WPC也注意到了这个情况,现在正在制定更高功率的Qi标准,上限可能会定在65W,功率往上走是业界的共识。”一位WPC联盟旗下的会员企业人士向记者分析道。
如按此分析,因为是工信部的文件是征求意见稿,考虑到目前手机厂商的技术储备以及WPC对于未来Qi标准的演进,该人士预计未来最终确定稿中对于额定功率50W的限制可能会有变化,不排除提高的可能。
“50W是手机相关行业关切点,目前仍在讨论中,大概率会修改。”该人士表示。
(校对/Humphre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