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微网消息,随着时间已经步入2023年,疫情和俄乌战争等给经济造成的冲击正在逐渐消散,但是,随着干扰因素消退,今年全球贸易将暴露出新的脆弱性,在世界大国正在背离全球化基本原则的时代,全球贸易体系已经过时,全球各主要经济体或将展开补贴竞赛。
与此同时,为了应对近两年低迷的市场环境,iPhone也在积极调整其产品售价,消息称苹果将在全新的iPhone 15系列中重新调整两个标准版机型的价格,计划进一步扩大iPhone 15和iPhone 15 Pro系列之间的价格差距。
美国产业政策或引发全球补贴竞赛
此前,据钜亨网援引彭博社报道称,新冠疫情引发供应吃紧、俄乌冲突爆发与地缘政治等干扰因素消退,今年全球贸易将暴露出新的脆弱性。这让大众意识到,全球需要更具弹性的贸易网络,在世界大国正在背离全球化基本原则的时代,全球贸易体系已经过时。
报道称,美国政府将继续强化和确定针对中国的贸易政策,这将对全球经济产生广泛影响。拜登延续前任总统川普的贸易战,对关键工业部门实施出口限制,提供扭曲贸易的巨额补贴,并对价值数千亿美元的中国出口产品保留关税。
美国透过补贴创造就业机会的国内工业加速发展,另一方面实施更严格的出口管制和贸易壁垒来减缓中国的发展。尽管这些政策不会在中期内使中美经济完全脱钩,但可能从根本上重塑两国关系,从而提高消费者价格、降低全球生产率。
此外,未来一年的一个关键问题是,拜登是否能说服主要经济体,尤其是欧盟加入其遏止中国的策略。美国的欧洲盟友(特别是德国与法国)仍对拜登的中国策略持怀疑态度,并对美国保护主义产业政策的出现感到沮丧,如《降低通胀法案》以及《芯片与科学法案》。
解决这些分歧对于美国对亚太地区的长期策略愿景,以及价值1.1兆美元跨大西洋贸易关系的稳定至关重要。
报道指出,如今美国的政策制订者不再袖手旁观,因为中国正利用其庞大的国库补贴21世纪的关键工业部门,如清洁能源技术、稀土矿产和半导体。
拜登政府正在实施几十年来最大的联邦支出计划以支持美国制造。此前,拜登政府在去年通过4370亿美元的气候计划和527亿美元的半导体补贴计划。
外国政府也注意到了这一点,拜登的产业政策是鼓励企业将生产转移到美国本土,而此举促使中国、欧洲和其他主要经济体以同样方式做出回应。
而这可能会导致一场全球补贴竞赛,赢家是财力最雄厚的政府,输家是已经承担着日益沉重债务负担的开发中国家。
iPhone 15系列定价或将引发供应链变动
近日,有报道称,苹果将在全新的iPhone 15系列中重新调整两个标准版机型的价格,计划进一步扩大iPhone 15和iPhone 15 Pro系列之间的价格差距。预计iPhone 15 Plus的售价会下降1000元左右,相对在配置、材质上与Pro系列的区别也更加明显。
行业人士对集微网表示:“每个品牌都会根据对当年市场和销量的判断,对产品定价策略做相应调整。区别在于这两年苹果的动作比往年要大很多,我认为这还是跟近两年的市场环境有关,因为手机市场需求太淡,苹果也不得不做一些取舍和调整。”
Strategy Analytics预计2023年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将同比下降5%,将达到2014年以来的最低水平。对此,上述行业人士指出:“越是这种时候,保住旗舰机市场的占有率对苹果来说也就越重要。一方面是旗舰机市场还有可挖掘的空间,另一方面,这部分用户群的收入水平、消费习惯都相对更稳定,在经济环境不好的背景下也不会有太大变数。”
对方补充道:“另外在5000元这个价位段的高端市场,国内品牌补位其实也没有补起来,市面上热销的国产安卓品牌机型大多还是3000元左右的价格。如果苹果把普通版的价格再降1000元,在高端市场的竞争力会更强。”
而终端客户的策略调整,相应的也会反映在供应链端。
首先就是旗舰机的规格、价格提升有望利好其供应链。集微网在之前的报道中提到过,苹果在2022年经历了iPhone 14系列的供货不足,对供应链的订单份额有了新的分配,改变了在整机代工、面板等环节曾出现的一家独大局面。以立讯精密、京东方、和硕为代表的企业,在这次调整中获得更多旗舰机项目订单。
其次是普通版的改变。一名苹果供应链人士对集微网谈到:“普通版规格上的提升可能不会太大,如果价格降下来,对供应链最大的利好面还是会在量上,性价比路线的iPhone 15还是能吸引到不少想换机的用户。不过终端价格下来,供应链的成本压力也就更大,尤其是一些规格没有更新的零部件,苹果本身就会要求做价格调整。”
他也坦言:“就目前来说,我们还看不到2023年需求回暖的迹象,也只能说寄希望于下半年,所以供应链能够保住量就已经很好了。对比其他品牌的供应商可能连量都没有,更别提利润;只要企业本身的良率没问题,多多少少还是会有得赚。”
最后就是普通版iPhone降价对安卓品牌占有率的影响,回顾2022年,几家国内品牌大刀阔斧削减订单的“余威”仍在,目前仍有不少零部件厂商产能利用率极低,工厂也不得不提前放年假。正如上述,2023年整体的需求形势依旧不容乐观,iPhone新机若是以更低价格面市无疑会让其他品牌出货压力继续升级,由此也将进一步推迟安卓品牌需求回暖的时间点。
仅3家达成年度目标,2023年车企竞争白热化
1月1日,有超过11家造车新势力陆续发布了2022年12月汽车交付量(销量)数据,笔者据此统计发现,主要造车新势力中,2022年仅有3家车企达成年度目标,其余造车新势力中,包括备受关注的问界、蔚来在内,即便年底冲量,距离达标仍有较大差距。
从年度销量看,埃安凭借全年领先销量表现,年度以27.1万辆位列第一;哪吒虽然12月销量大跌,但凭借此前的优异表现,成为除埃安外,首家年度销量超15万辆的造车新势力;零跑、极氪、创维、合创等,年度销量也同比大幅增长。
不过,蔚来、理想、小鹏3家头部造车新势力年度销量同比增速远不及其他企业,发展后劲存在掉队风险。
值得注意的是,从年度销量目标达成率看,仅埃安、哪吒、极氪3家车企达成年度目标,其中,埃安已开始冲击2023年60万辆的新目标。其余品牌中,“蔚小理”虽然为今年制定了合理的销量目标,但整体上月交付量均未实现大突破,导致年度目标达成率偏低。
广受关注的问界品牌,根据余承东2022年年初设想的30万辆交付目标,其年度目标达成率仅为25.3%;如果按多轮调降后的8万辆年度目标计算,其年度目标达成率为95.23%。
随着2022年成绩单的出炉,代表着过去一年的努力已尘埃落定,回顾过去一年,造车新势力仍在快速发展,在给讴歌、猎豹、广汽菲克、北京宝沃、陆风汽车等传统燃油车企业带来发展压力之时,彼此间的比拼已在加剧。
事实上,2022年已有一批造车新势力受困甚至倒下。
其中,云度、爱驰在2021年发展势头失利的背景下,2022年继续被边缘化;上汽智己自2022年6月交付以来,仍在证明自己的存在价值。
相比上述3家品牌,威马的掉队广受市场关注。该企业于2022年6月1日启动港股IPO,但随之而来的不是交付量重回上升通道,而是高管天价年薪争议、巨额亏损、关店裁员、资产被冻结等一系列困境,2023年,其所面临的挑战远不止掉队那么简单。
另一家明星造车新势力则倒在了量产前的临门一脚。李一男打造的牛创新能源于2021年4月被曝已在造车,至2022年10月,首款车型自游家NV正式上市,但仅过2个月,自游家官宣无法交付汽车并启动退款。自游家来得出其不意,倒得也猝不及防。
需特别指出的是,房地产跨界造车的宝能和恒大,2022年即便使出千般自救手段,发展前景仍一片渺茫。与恒大关联密切的法拉第未来,汽车量产落地仍遥遥无期,不过内斗夺权已实现多次更迭。
在车补退出后,2023年我国新能源汽车全面进入市场化发展新阶段,可以预见,造车新势力们将加快步伐,以争取脱颖而出,不仅要解决销量增长乏力的问题,还要直面比亚迪、特斯拉的全面竞争。
“蔚小理”能否突破自我,在2023年长足发展?极氪、问界能否突破“1万辆”瓶颈,尽快达成单月2万辆的月交付量?哪吒、零跑何时重回上升通道?创维、合创、岚图等又将如何打破桎梏实现快速增长?埃安将如何迎接销量翻倍的新挑战?尚未量产的小米汽车将如何蓄势待发以期后来居上?
总结2022年,面向2023年,造车新势力们已开启新征程。
(校对/李正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