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人为镜:评《中国芯片往事》

来源:爱集微 #集成电路产业# #《中国芯片往事》#
2.5w

编者按:本文作者朱旭东,浦科投资创始合伙人,董事长兼总裁。

唐贞观十七年(643年),敢于犯颜直谏的魏徴去世了,唐太宗李世民流着眼泪说:“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朕常保此三镜,以防己过。今魏徴殂逝,遂亡一镜矣!”

在中国大力发展集成电路产业的时代背景下,健楷在翔实采访、阅尽史料后,推出了《中国芯片往事》,向我们生动地展示了中国发展集成电路产业决策和起步的过程,值得集成电路产业的从业者以及政府相关决策者仔细品读。

台湾地区为适应经济转型的需要,自20世纪70年代开始筹划发展集成电路产业。自李国鼎1976年决定从美国引进CMOS芯片生产线开始,迄今46年;自张忠谋1985年回台湾负责“工业技术研究院”开始,迄今37年。台湾利用这46年,几乎从零起步,交出了一份令世人艳羡的答卷:在集成电路产业三大构成中,设计业具有全球影响力,芯片制造业冠盖全球,封装测试业全球领先。2020年,台湾集成电路产业总规模1095亿美元,净出口601亿美元,成为台湾经济转型和发展的发动机。从挑毛病的角度看,台湾只有集成电路装备材料产业暂无出色的成就。但是,台湾作为一个特别关税区融入全球,在集成电路装备材料方面的短板没有影响其集成电路产业的上游供应链,也没有影响其集成电路产业的发展。

在发展集成电路产业这个主题上,台湾是大陆的一面镜子。在现代社会,人有自然人、法人,地区也可以拟人化,把台湾作为镜子,就是以人为镜。

大陆与集成电路产业的渊源回溯起来比较复杂。我把管理部门重视、社会共识、对外开放和市场经济体制这四大基础要素,作为照镜子的基准点。我个人认为,2000年张汝京博士回大陆创办中芯国际,大体类似张忠谋1985年回台湾负责“工业技术研究院”,可以作为照镜子的起点。

在照镜子的语境下,台湾用了37年,取得了如今的成就。大陆用了22年,与台湾对照,是一个什么样的成绩呢?客观的比较应该有两个维度:一是把大陆今天的产业成就与台湾15年前的产业成就比;二是把大陆15年后可能取得的产业成就与台湾今天的产业成就比。

大陆今天的集成电路产业成就,与台湾15年前比,应该说差强人意。在产业规模方面,大陆达到约9000亿元,台湾15年前是523亿美元(约3800亿元),大陆强于台湾;在产业技术水平方面,大陆与世界最前沿技术水平相差2~3代,台湾15年前基本跟上了世界最前沿的技术水平,大陆不如台湾;在装备材料对集成电路产业的支撑性方面,大陆今天与台湾15年前大体相仿。

重点是要展望一下,15年之后,大陆的集成电路产业的发展水平,与台湾的今天相比,会是一个什么样子。我相信,在产业规模及装备材料对集成电路产业的支撑上,大陆超过甚至远远超过台湾,应该不会有大问题。唯独没有把握的是在产业技术水平方面,大陆能否像台湾今天一样,居于全球领先地位。鉴于集成电路产业属于技术、资本双密集的产业,如果技术水平不能赶超,就很难说大陆的集成电路产业取得了成功,超过了台湾的成就。

问题究竟出在什么地方?

对照大陆与台湾,发展集成电路产业的基础因素,双方都具备了。例如:发展集成电路产业的支持设施,台湾有“工业技术研究院”,大陆有众多的以集成电路为主业的高校院所;台湾有新竹园区,大陆有众多的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台湾有科技企业股票的柜台交易市场,大陆有科创板和创业板;台湾和大陆都有支持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的产业基金及地方政府设立的众多投资基金。

这个问题可以进一步引申为:

发展集成电路产业的驱动要素,大陆和台湾相比,到底缺什么?

缺资金、缺市场、缺技术!事实上,只要对大陆集成电路产业做过一定程度研究的人,都不会认同。

把台湾作为一面镜子,去照一下,就不难发现大陆的短板所在。我认为,大陆发展集成电路产业的短板主要在两个方面,一是宏观规划执行力不足,二是核心产业人才的短缺。

关于宏观规划执行力,台湾以芯片代工起步来发展集成电路产业。台湾规划的代工对象是西方的主流半导体设计公司。这样,西方半导体设计公司在市场上跑得越快,台湾的代工产业就跑得越快,就像火车头带着车厢跑。规划执行的这种精准度,是大陆不及的。

这样就引出对第二个短板的提问:如何获得与培养集成电路产业核心人才?古有明训,“千军易得,一将难求”。再加一句,“众将云集,无帅难胜”。纵观全球集成电路产业态势,竞争的残酷性不亚于战争。发展集成电路产业所需的帅才和将才,就是发展集成电路产业的核心人才。台湾自张忠谋以后,一大批帅才、将才顺势出头,极大地推动了台湾集成电路产业的发展。与此对照,自张汝京到大陆创办中芯国际22年以来,大陆集成电路产业领域的核心人才断档明显。

以台湾为镜,采取足够有力的措施弥补以上两个短板,是大陆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的“牛鼻子”,是让大陆集成电路产业赶超世界先进水平的不二法门。

责编: 爱集微
来源:爱集微 #集成电路产业# #《中国芯片往事》#
THE END

*此内容为集微网原创,著作权归集微网所有,爱集微,爱原创

关闭
加载

PDF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