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两会汽车产业聚焦这四大关键词;传中国碳化硅衬底价格下降;合肥晶合三期项目计划开工;总投资20亿元,嘉兴斯达项目即将投产

来源:爱集微 #汽车# #碳化硅#
9266

1.今年两会,汽车产业聚焦这四大关键词!

2.排名又变,深圳首次问鼎中国新能源汽车产量第一城

3.上海单项冠军+11!韦尔股份、艾为电子、海栎创等上榜

4.2024年湖北省级重点项目清单出炉,含封测、光刻胶等项目

5.传中国碳化硅衬底价格正快速下降 国际市场不变

6.总投资20亿元,嘉兴斯达SiC芯片项目计划3月投产

7.合肥:2024年计划开工一批项目,含合肥晶合三期项目

8.国资委“点名”三家中央汽车企业:进行新能源汽车业务单独考核


1.今年两会,汽车产业聚焦这四大关键词!

集微网报道,又是一年两会时。作为我国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之一,中国汽车产业在2023年创下多项新纪录,步入2024年,其更将深入推进转型升级,实现高质量发展。

本届“两会”期间,汽车行业自然仍是热议的中心,而且,两会代表的提案与时俱进,反映目前汽车行业所面临挑战的同时,也聚焦了汽车产业链未来发展的方向。

那么,一起来看看此次“两会”上与汽车行业息息相关的那些提案,它们主要聚焦在哪些领域。



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开幕(新华社记者 丁海涛 摄)

关键词1:汽车出海

业内认为,2024年中国汽车出口有望继续迈上一个新台阶。回顾2023年,中国汽车全年出口量达522万辆,超越日本跃居全球第一大汽车出口国。其中,新能源汽车成为重要增长极,全年中国新能源汽车出口120万辆,同比增速达77.6%。

得益于新能源汽车的快速增长,我国汽车出口市场逐渐呈现由发展中国家为主的局部市场拓展到欧、亚、非的多元化市场格局,尤其随着中国汽车品牌崛起,越来越多的车企开始将出海版图扩展至欧美经济发达地区。随着更多高端化汽车产品进入发达国家市场,我国汽车出口行业也注定将迈入一个全新的阶段。

不过,中国汽车出海到达“新大陆”并非坦途。全球范围内的关税和非关税贸易壁垒明显增多,中国新能源汽车出口面临严峻的挑战。全国政协常委、全国工商联副主席、重庆市工商联主席、赛力斯集团董事长张兴海认为,中国汽车目前以车企单独出海为主,还未形成全产业链体系出海的局面,包括供应链、金融服务等环节。供应链企业已成为中国汽车产业链上较为薄弱的环节,有落伍于整车企业技术和产品创新步伐的风险和掉链、断链的风险。

基于以上对行业的观察,张兴海建议相关部门推动汽车碳足迹核算标准、方法和数据的国际互认,特别是加强与欧盟的低碳发展合作,为中国新能源汽车出口欧洲打通碳排放相关阻碍,同时借鉴欧盟先进的碳足迹核算经验,指导国内汽车碳足迹核算工作。

针对车企出海单打独斗的现象,张兴海建议对出海的零部件企业进行深入调研,识别有潜力且积极出海的零部件企业,特别是为民营零部件企业提供财税和金融支持,鼓励优质供应链出海,与优质车企在海外协同合力发展,发挥中国汽车在供应端、制造端、产品端的综合竞争力。

此外,张兴海建议成立国家级终端消费信贷金融平台,给予出海的自主车企信贷资金及贷款服务支持,保证自主车企在海外与外资车企竞争中没有明显的金融政策劣势。

对于汽车出海,全国人大代表、广汽集团总经理冯兴亚也提出“进一步完善汽车出口支持相关政策”等建议。冯兴亚表示,汽车出口已成为拉动汽车产销量增长的重要引擎,但由于海外品牌加速跟进、营商环境复杂,汽车出口仍面临巨大压力,亟需国家提供助力。为此,冯兴亚建议国家层面促进产业国际合作、统筹出口共性课题、优化出口监管机制、加强资讯及运力建设,多举措护航中国汽车高质量出海。

关键词2:智能驾驶

去年11月,工信部等四部委发布《关于开展智能网联汽车准入和上路通行试点工作的通知》后,奔驰、宝马、问界、比亚迪等十余个品牌先后获得“L3 级自动驾驶测试牌照“,2024年也由此被称为自动驾驶L3元年。

围绕智能化这一汽车行业下半场变革的焦点,冯兴亚带来1份关于“智能驾驶法规标准制定”的议案。冯兴亚指出,当前我国智能驾驶技术飞速发展、使用场景不断拓宽,但立法进程一直没有突破性的进展,法律滞后带来的弊端逐步显现。冯兴亚建议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第2条、第76条,增加机器驾驶人定义、责任承担划分等内容,率先实现智能驾驶法律层面依据从无到有、“从0到1”的突破,并建议加快研究建立更加完善的智能驾驶专门法律。

智能驾驶方面,全国人大代表、小米集团董事长兼CEO雷军也提交了《关于进一步规范智能驾驶产品安全应用的建议》等建议。雷军指出,为更好地向智能汽车用户提供安全舒适的产品体验,进一步增强我国汽车品牌在智能驾驶领域的竞争优势,需尽快推进相关法规标准和产品监督管理办法落地,规范智能驾驶产品的安全应用。

雷军对此还提出三点建议:一是规范辅助驾驶功能应用,打造安全驾驶体验;二是规范自主代客泊车功能应用,保障无人化场景体验安全;三是规范车端数据使用,提升智能驾驶产品安全水平。

从智能驾驶延伸,全国人大代表、小鹏汽车董事长兼CEO何小鹏还提出“关于探索限定场景无人驾驶法规,加快新能源汽车与电网融合互动的建议”和“关于推动飞行汽车应用、助力低空经济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建议”。

其中,“关于推动飞行汽车应用、助力低空经济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建议”中,何小鹏提到未来飞行汽车产业智能化、规模化、高密度,低高度的飞行将是必然趋势,现有的民航运行体系难以适应这一全新需求,需多方参与建设样化、规模化运行与发展需求。

何小鹏建议建立飞行汽车驾驶资质认证及培训体系;加速低空空域开放,加快推动空域分级分类管理政策的落地,提升空域资源利用率;建立统一的监管指挥平台及低空空域管理体系。”

关键词3:智能化人才培养

有目共睹,当下,人工智能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广度和深度颠覆经济社会发展模式,掀起新一轮科技变革与行业变革的浪潮。因此,从长远来看,各行各业对掌握人工智能基本技能的人力需求正急剧增长,加强人工智能领域人才培养,将成为我国产业持续升级的关键因素。

广义层面上,雷军在“关于加强培养人工智能人才满足科技变革需求的建议”中,提到“从义务教育阶段普及人工智能素养教育”“大力推进高校人工智能相关专业的建设”“支持大型科技企业和教培机构培育人工智能应用型人才”。

深入到汽车行业,在关于“加强产业全链条人才培育”方面,张兴海分析称,跟传统汽车充沛的人才储备相比,具备电动化、智能化技术及应用能力的新时代汽车人才仍然匮乏,涉及研发、制造、采购、营销、服务、维保等的智能化、电动化全链条人才还很紧缺。而全链条人才的结构性缺失,正严重制约产业后续发展,若长期得不到解决,将导致市场增长乏力。

张兴海建议政府出台政策鼓励高校及职业学校设置智能化及电动化相关专业学科,加大招生比例;通过拓宽和延展电动化、智能化职业技能等级认定,健全高技能人才激励机制等相关政策,让新时代汽车人更有成就感。同时,也可鼓励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企业前瞻性介入全链条人才培育,深度参与高校、职业教育教学计划,提供实习、在岗培训渠道。

关键词4:数据安全

当前,车、路、云、网、图协同发展,“数据安全”的重要性也日益突出,更逐渐成为智能汽车发展的决胜关键。

放眼全球,为强化智能网联汽车数据安全,全球各国家与地区对智能网联汽车数据安全合规领域均提出了诸如应当采取适当的技术和组织措施来保护数据的机密性、完整性和可用性,强化个人信息保护,以及在适当的情况下获得消费者同意等通用性要求。

本届“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长安汽车党委书记、董事长朱华荣提及,当前各汽车强国均已建成或在建集成车、路、云全交通要素在环的未来交通混合现实大科学装置(大型驾乘模拟器),将前述问题在实验室环境中安全、可控地复现、分析与解决。此外,朱华荣在建议中还谈及汽车数据安全问题,他提到,需明确汽车数据中个人信息的界限。

2.排名又变,深圳首次问鼎中国新能源汽车产量第一城

集微网消息,近日,多地陆续披露工业数据,2023年,深圳新能源汽车产量大增1.04倍,以前一年84.88万产量估算,深圳总产量或将超过170万辆。这意味着,深圳超过上海(128万辆)、西安(98万辆),首次问鼎中国新能源汽车产量第一城。

2021年,上海以63.2万辆的新能源汽车产量摘得桂冠,比同期的深圳(29.95万辆)和西安(26.9万辆)总和还要高。

2022年,西安异军突起,以101.55万辆的新能源汽车产量,险胜上海(98.86万辆)和深圳(87.47万辆),成为当年的第一城。

2023年,深圳GDP达3.46万亿元,同比增长6%,增速位列一线城市之首。其中,规模以上汽车制造业增加值增长47.3%。2023上半年深圳新能源汽车、充电桩产量分别增长170.2%、32.6%。深圳市智能网联汽车集群增加值增长50.6%、新能源集群增加值更是增长20.1%。

深圳市印发的《深圳市加快打造“新一代世界一流汽车城”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提出,要紧跟汽车绿色化、数字化、无人化、平台化发展趋势,到2025年,全市新能源汽车年产量超200万辆,年出口量超60万辆,全球汽车“含深量”显著提升,汽车产业工业产值达到万亿级规模。同时,根据《深圳市培育发展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集群行动计划(2022-2025年)》,到2025年,深圳智能网联汽车产业营业收入将达到2000亿元,形成10家以上营收超百亿企业、20家以上营收超十亿企业的战略梯队。深圳政府的重点布局与大力支持不难看出其野心与远见。

对比来看,2023年,上海新能源汽车产量129万辆,其中有94.7万辆为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贡献,占比70%以上。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所产的车辆除了供应中国本土外,还覆盖亚太、澳洲、欧洲、北美等地。据上海海关统计,2023年,上海市出口电动载人汽车56.5万辆,价值1208.9亿元,增长43.9%,成绩依旧亮眼。

尽管大环境车市在2023年创下新高,且在诸多专家学者、研究机构认为,今年或将延续这一历史最佳成绩,甚至有望再创新高,新能源汽车发展趋势亦不可逆,但正如小鹏汽车董事长何小鹏及吉利汽车集团CEO淦家阅所传达的:2024年将迎来更为激烈的车市竞争。

3.上海单项冠军+11!韦尔股份、艾为电子、海栎创等上榜

集微网消息,3月5日,上海市公布国家/工信部第八批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和通过复核第二批、第五批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名单。

其中,上海艾为电子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上海海栎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上海禾赛科技有限公司等11家企业上榜第八批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名单。

澜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乐鑫信息科技(上海)股份有限公司、上海韦尔半导体股份有限公司等10家企业进入复核通过名单。

国家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是行业细分市场的“领头羊”“排头兵”,长期深耕细作于特定细分赛道,追求“专、特、优、精”。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已认定了多批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是各细分赛道“精而强”的典范。作为优质企业梯队培育体系的重要一环,培育发展制造业单项冠军,对于走好自主创新之路、推进产业链强链固链补链、实现关键技术国产替代、促进我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4.2024年湖北省级重点项目清单出炉,含封测、光刻胶等项目

集微网消息,近日,2024年湖北省级重点项目清单出炉,包含项目604个,其中,续建项目393个,新开工项目211个。

其中,续建项目包括嘉创半导体芯片封装测试项目、黄冈超宽幅偏光片厂房及配套设施项目、鼎龙年产300吨KrF/ArF光刻胶产业化项目、宜昌电子特气及功能性材料产业园项目、光谷筑芯微电子精密器件智造基地等项目。

新建项目包括长飞光学及半导体石英材料研发及产业化项目、下一代超高速模块研发中心暨高速光模块生产基地项目、中科光芯高速率光芯片及光通信核心器件项目等。

5.传中国碳化硅衬底价格正快速下降 国际市场不变



集微网消息,业界消息人士3月透露,中国碳化硅(SiC)衬底价格正在迅速下降,但世界其他地区的价格保持稳定。由于本土供应商之间的竞争加剧,多年来一直保持稳定的碳化硅衬底价格在2024年开始出现下跌。

消息人士称,来自中国电动汽车制造商或者国际半导体IDM厂商的订单,已无法充分消化中国碳化硅供应商的产能。据悉,尽管许多中国企业表示将加大本土供应链采购,但一些电动汽车制造商出于安全和可靠性考量,可能不会增加本土供应的比例,这意味着自给率没有宣称那样高。

国际半导体IDM厂商如意法半导体、英飞凌、安森美、罗姆电子等供应的碳化硅元件,在中国市场仍占有重要地位。消息人士补充,外国汽车品牌或者与中国合资的汽车品牌,也主要从上述供应商采购。

随着中国碳化硅产能的扩张,近几个月来一线供应商已将价格下调近30%。不过在其他市场,碳化硅衬底的价格一直保持稳定。对于主流产品6英寸碳化硅衬底,国际供应商的报价维持在750~800美元,中国制造商此前的价格通常要低5%,而最近价格差异已经扩大至30%左右。

6.总投资20亿元,嘉兴斯达SiC芯片项目计划3月投产



集微网消息 近日,嘉兴斯达微电子有限公司高压特色工艺功率芯片和SiC芯片研发及产业化项目传出新动向。

3月4日,南湖发布消息显示,近日,浙江省发改委公布了2024年浙江省扩大有效投资“千项万亿”工程,南湖区14个重大项目入选,其中嘉兴斯达高压特色工艺功率芯片和SiC芯片研发及产业化项目等3个项目将于今年投产。

嘉兴斯达高压特色工艺功率芯片和SiC芯片研发及产业化项目建设地点位于嘉兴南湖区,总投资20亿元,总用地面积279亩,新增建筑面积20.6万平方米,新建生产厂房、动力楼、危化仓库等建构筑物,购置包括光刻机、涂胶显影机等工艺设备。建设单位为嘉兴斯达微电子有限公司,建设工期为2022-2024年,项目于2022年1月3日开工,计划2024年3月投入使用。项目投产后可实现年产36万片功率芯片生产能力。

资料显示,嘉兴斯达微电子有限公司成立于2021年2月,是斯达半导体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斯达半导体)全资子公司,后者成立于2005年4月,专业从事以IGBT为主的功率半导体芯片和模块的设计研发、生产及销售服务。

7.合肥:2024年计划开工一批项目,含合肥晶合三期项目

集微网消息,合肥发布消息显示,2024年,合肥市列入安徽省重点项目清单项目141个,年度计划投资979亿元。其中,续建项目105个,包括合肥集成电路制造基地二厂、比亚迪合肥汽车零部件(二、三期)、合肥第六代柔性有源矩阵有机发光显示器件生产线等。

合肥发布指出,2024年计划开工一批项目,包括合肥晶合三期项目、合肥新桥智能电动汽车制造基地二期项目等36个项目。

8.国资委“点名”三家中央汽车企业:进行新能源汽车业务单独考核

集微网消息,3月5日,国务院国资委主任张玉卓在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首场“部长通道”集中采访活动上表示:“从国资监管来讲,主要是要激励企业大胆创新,破除一些影响高质量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比如新能源汽车,国有汽车企业在这方面发展还不够快,我们调整政策,对三家中央汽车企业,进行新能源汽车业务的单独考核。因为我们注意到,汽车行业全世界都是这样子,燃油车在还很有优势的情况下,企业布局新能源汽车,一开始投入会比较大,如果对它考核当期利润,就不太容易去全速推进,我们出政策就是要破除这个障碍,考核它的技术,考核它的市场占有率,考核它未来的发展。”

上述提到的“中央汽车企业”,即受国资委直接监管的汽车央企,包含一汽集团、东风集团、长安集团。

对于国资委的“喊话”。岚图CEO卢放在3月5日晚间在其微博上表示,作为东风公司打造的高端新能源汽车品牌,“单独考核”政策对我们是一个非常大的鼓励,让我们更加坚定了战略定力和发展信心,有利于我们放开手脚,大干快干,激发创新活力,满足用户需求,提高市场占有率。




责编: 爱集微
来源:爱集微 #汽车# #碳化硅#
THE END

*此内容为集微网原创,著作权归集微网所有,爱集微,爱原创

关闭
加载

PDF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