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周概念股:中芯国际营收首超联电/格芯 美国或下周对中国电动汽车加征关税

来源:爱集微 #一周概念股#
1.3w

本周内,中芯国际、华虹半导体相继披露一季度财报。其中,中芯国际Q1销售收入为17.5亿美元,首次超越联电与格芯两家国际大厂。这也意味着,在今年的纯晶圆代工领域中,中芯国际已经暂时成为仅次于台积电的第二大纯晶圆代工厂。

除了两家晶圆代工厂外,其他半导体厂商Q1业绩也持续向好。据集微网统计A股212家半导体公司业绩报告,有73.11%公司营收出现同比增长,更是有46家公司归母净利润出现同比增长100%。

产业链端,随着中国汽车产业的快速发展,传美国总统拜登最快将于下周宣布针对中国包括电动汽车在内的战略部门征收新的关税。而外交部也回应中方将采取一切必要措施捍卫自身权益。

两大晶圆代工厂商披露Q1财报

5月9日晚,中国大陆晶圆代工龙头中芯国际、华虹半导体发布2024年第一季度财报。其中,中芯国际Q1销售收入为17.5亿美元,环比增长4.3%,同比增长19.7%;毛利率为13.7%,均好于指引。

按应用分类来看,收入占比分别为:智能手机31.2%、计算机与平板17.5%、消费电子30.9%、互联与可穿戴13.2%、工业与汽车7.2%。纵观各地区的营收贡献占比,来自中国区的营收占比为81.6%;美国区的占比为14.9%,欧亚区占比为3.5%。

按晶圆尺寸分类,一季度12英寸晶圆营收占比为75.6%,8英寸晶圆营收占比为24.4%。从产能方面来看,中芯国际月产能由2023年第四季度的80.55万片8英寸晶圆约当量增加至2024年第一季度的81.45万片8英寸晶圆约当量。Q1产能利用率提升至80.8%。

就市场景气度和产品组合方面,中芯国际联合首席执行官赵海军从三方面进行分析,一是国际消费市场有所恢复,低功耗蓝牙、IoT、MCU等低端产品市场在变好,新产品需要备货,出口也有所增加;二是今年是体育年,机顶盒、电视在提量,相关订单明显增加;三是智能手机的厂家今年都有比较大的进取心,尤其是国内手机厂商为了市场份额正在积极备货,供不应求。

而华虹半导体今年一季度实现销售收入4.6亿美元,环比增长1.0%,符合公司此前的预期指引;毛利率6.4%,环比增长2.4个百分点,高于此前的预期指引。

同时,华虹半导体也稳步推进产能规模和利用率提升。截至一季度末,公司8英寸月产能达到39.1万片,总产能利用率为91.7%,较上季度提升7.6个百分点。

其总裁兼执行董事唐均君表示:“公司第一条12英寸生产线今年全年将在月产能9.45万片的基础上运行,第二条12英寸生产线也正在建设过程中,预计将于年底建成投产。”4月20日,华虹制造(无锡)项目FAB9主厂房提前结构封顶,该条月产能8.3万片的12英寸特色工艺生产线正加速建成。

未来随着公司12英寸产能的扩张,有望为长三角地区集成电路产业链的完善和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华虹半导体对于区域产业链的突出贡献也得到了上海市浦东新区人民政府的认可,连续两年获得“浦东新区先进制造业突出贡献奖”。

212家半导体企业Q1业绩一览

除了两家晶圆代工厂外,其他半导体公司业绩也持续向好。据集微网统计的A股半导体公司2024年一季度业绩显示,212家公司实现营业收入合计1496.47亿元,平均每家企业7.06亿元。

从业绩规模来看,营收超过100亿元的公司仅有中电港一家企业,其营收规模达到117.25亿元。

营收在50~100亿元(含)区间的企业有5家,长电科技、纳思达、北方华创、韦尔股份、通富微电,其营收分别为68.42亿元、62.92亿元、58.59亿元、56.44亿元、52.82亿元。

营收增幅方面,有155家公司营收实现同比增长,占比达到73.11%。其中,营收增幅超过100%区间的企业有18家,占比8.49%;营收增幅在50%~100%(含)区间的企业有21家,占比达到9.91%;营收增幅在20%~50%(含)区间的企业有58家,占比达到27.36%;营收增幅在0%~20%(含)区间的企业有58家,占比达到27.36%;营收增速同比下降的企业有57家,占比为26.89%。

从增长幅度来看,佰维存储的营收同比增长幅度最高,达到305.8%,紧随其后的分别为希荻微、江波龙,其营收增幅分别为205.94%、200.54%。

净利润方面,2024年一季度,有150家A股半导体公司归母净利润实现盈利,合计盈利121.14亿元,另有62家企业净利润出现亏损,共计亏损31.25亿元。

从归母净利润规模来看,212家企业中,共有3家企业净利润超过5亿元,占比达到1.42%;净利润在1亿元(含)~5亿元(含)的企业有27家,占比为12.74%;净利润在0.5亿元(含)~1亿元的企业有39家,占比为18.4%;净利润在0~0.5亿元的企业有81家,占比38.21%;净利润亏损的企业有62家,占比为29.25%。

具体来看,归母净利润超过5亿元的公司有3家,分别为北方华创、晶盛机电、韦尔股份,其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1.27亿元、10.7亿元、5.58亿元。

在归母净利润增幅方面,114家企业净利润出现同比增长,占比达到53.77%。其中,净利增幅超过100%的企业46家,占比为21.7%;净利增幅在50~100%(含)的企业19家,占比为8.96%;净利增幅在0~50%(含)的企业49家,占比为23.11%;另外,净利增长率下降的企业有98家,占比46.23%。

从净利润增长幅度来看,恒玄科技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3724.04%,居于首位。紧随其后分别是通富微电、强力新材、澜起科技、聚灿光电、中巨芯、赛微微电、晶升股份,增幅分别为2064.01%、1256.25%、1032.86%、733.52%、705.55%、565.72%、507.43%,均超过500%。

传美国最快下周对中国电动汽车加征关税

半导体市场回暖,国内汽车产业快速发展是其中因素之一。但也引起美国的注意,并考虑加征关税。

5月10日,财联社援引两名知情人士透露消息称,美国总统拜登最快将于下周宣布针对中国包括电动汽车、半导体、太阳能设备在内的行业征收新的关税。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显示,2023年中国汽车出口491万辆,这意味着,中国汽车出口首次超越日本,成为全球第一大汽车出口国。今年4月中国再出口55.6万辆,同比增长31%,1-4月汽车出口187.8万辆,同比增长26%。

不过,相比其他国家和地区,国内车企对进军美国市场并不积极。

作为全球销量规模最大的新能源车企企业,比亚迪公司执行副总裁兼美洲区CEO李柯近日再次表示,由于美国政策存在不确定性和许多消费者对电动汽车犹豫不决,比亚迪没有在美国销售汽车的计划。

而在锂电产业链方面,中国企业已把美国作为重要市场之一,国轩高科、宁德时代、亿纬锂能、远景动力等争相进军包括美国在内的海外市场。

Marklnes数据显示,4月美国新车销量同比下降2.4%至1327976辆(乘用车+轻卡),这是自新冠疫情和缺芯结束以来首次出现同比下降情况。主要车企销量排名榜单中,除吉利关联公司沃尔沃和极星外,没有一家中国车企进入榜单。

早在今年2月,拜登发表声明,宣布将采取“前所未有的行动”阻止包括电动汽车在内的中国网联汽车和卡车进入美国市场。有汽车行业官员随后透露,拜登政府正考虑提高对中国电动汽车的关税。4月,拜登政府又宣布将对中国钢铝征收三倍关税。同时,美国官员不断炒作所谓中国“产能过剩”话题。

中方已严正指出,关税是“单边主义和保护主义的体现”,美政府“一错再错”。中方敦促美方正视自身问题,停止提高对华产品关税,并立即取消对华加征关税措施。中方将采取一切必要措施,捍卫自身权益。

责编: 邓文标
来源:爱集微 #一周概念股#
THE END

*此内容为集微网原创,著作权归集微网所有,爱集微,爱原创

关闭
加载

PDF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