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积电“冷落”High-NA EUV光刻机启示录

来源:爱集微 #台积电# #光刻机#
3.3w

相比于激进的英特尔,不仅已完成业界首台商用高数值孔径(High-NA)EUV的组装工作,更有消息放出英特尔已“承包”ASML今年全部高NA EUV光刻机产能,台积电却依旧“淡定”,表示继2nm之后推出的A16(1.6nm)制程也不会采用该光刻机。

作为代工业的常胜将军,台积电作出的这一决定应是深思熟虑之举。

而背后释放的另一重深意更值得深思:1.6nm不用高数值孔径EUV也可实现,不仅实现了对高NA光刻机的祛魅,也为持续在追赶中的大陆代工业带来新的启示。

有专家指出,对于光刻技术可能要重新认识,之前认为2nm必须采用高NA光刻机,而台积电开创先河直接拒用。反观之前业界认为美国阻止EUV出口大陆,大陆在先进制程领域只能止步于7nm,如此来看或许提升至5nm也不是没有可能。

平衡成本和技术

在前不久台积电举办的2024年北美技术论坛,台积电首次公布了A16制程工艺,并透露A16制程工艺不需要采用下一代高NA EUV光刻机,预计2026年量产。

如此笃定,充分表明台积电已找到了在现有EUV光刻机经济高效地使用双重曝光等方法实现1.6nm的途径。

上述专家对集微网表示,工艺制程离不开设备,可以说有先进设备才能实现更先进的制程,但台积电此次暂缓引入高NA光刻机,可能是尽管采用了多重曝光,相对工艺步骤多、周期长、成本高,但采用高NA光刻机可能风险更大,台积电应是认为采用原有的EUV更为经济且可行。

而台积电豪言让现有EUV发挥“余热”,还在于其多年来在EUV领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通过持续创新不断提高生产率、降低成本和功耗。台积电于2019年开始在其N7+工艺上使用EUV,通过优化EUV曝光剂量及其使用的光刻胶,改进光罩薄片延长寿命、提升产量、降低缺陷率等等,如今光刻机数量增加了十倍,但晶圆产出是2019年的30倍,且仍将持续改进,这也成为其未来支撑1.6nm工艺的重要支柱。

除保证可行性、让现有EUV发挥余热之外,台积电暂缓高NA EUV引入亦是应对成本、挑战和客户需求的权衡之举。

尽管高NA EUV工具在提高制程效率和性能方面具有巨大潜力,但其价格十分昂贵,据悉一台高NA EUV成本高达3.5亿欧元,比现有EUV的1.7亿欧元约高出2倍多。连台积电资深副总经理张晓强也直言高NA EUV虽然性能令人满意,但“价格实在太高了”。而且,引入高NA光刻机并不表明万事大吉,不仅要解决相应的挑战,如可以支持光子散粒噪声和生产力要求的光源;满足0.55NA小焦点深度的解决方案;计算光刻能力;掩膜制造和计算基础设施包括新型材料等等需要一定的调试和开发时间,兼顾稳定性,投入的时间和隐形的成本可以想见

此外,市场需求也需考量。有行业人士李弈(化名)指出,采用高NA光刻机制造的芯片成本巨增,虽然每片晶圆切割的芯片更多,但需要销售更多的芯片才能弥补投入,目前仍无法判断最先进工艺市场需求能否有足够的量来消化成本。

“单靠手机AP芯片市场难以支撑,AI芯片的需求能否支撑仍待观察。本来AI最大的市场在中国,现在被限制后找不到第二个市场能够支撑,市场预期并不好。”李弈说。

因而,台积电持续采用现有EUV实现1.6nm,不仅可大幅降低总体成本,在成本和技术之间寻求了平衡,还进一步彰显了台积电对于成本控制和技术更新速度的深刻理解。

背面供电将全面硬杠

值得关注的是,台积电A16工艺将结合GAAFET与背面供电,以提升逻辑密度和能效。与N2P相比,A16工艺芯片预计在相同电压和复杂度下性能提升8%-10%,在相同频率和晶体管数量下功耗降低15%-20%,且密度将提升1.1倍。

在之前的2nm节点,台积电已全面导入GAAFET晶体管技术,因而其1.6nm工艺更突出的特征还在于背面供电。

作为继工艺缩进、3D封装后第三个提高芯片晶体管密度和能效的革新之一,背面供电不仅是半导体工艺创新的重要发展方向之一,也成为先进工艺比拼的新“竞技场”。

在这一技术领域,英特尔仍是先行者,计划在2024年上半年首次应用于其节点Intel 20A(相当于2nm),并计划在未来量产中应用于Arrow Lake平台。而三星也想先下一程,将背面供电技术应用提前,原定于2027年对背面供电技术商业化,搭载于1.7nm制程,但近期爆料显示三星修改路线图,最早将于2025年2nm制程应用背面供电技术

这也意味着,三大巨头的对决不止在2nm GAA层面,在背面供电领域也将火力全开,谁能更胜一筹或成为未来对决的胜负手之一。

有分析称,台积电的背面供电尽管比英特尔推出晚了一两年,但其新型超级电源轨BSPDN技术将背面电源网络直接连接到每个晶体管的源极和漏极,比英特尔PowerVia与晶体管开发分开的方案更为复杂,在面积缩放层面更为有效。

1nm或将引入高NA光刻机

细究台积电的成功之路,台积电从来就不争“第一个吃螃蟹者”,无论是从DUV转向EUV,还是选择GAA,台积电均倾向于确保新技术的成熟和可靠性之后再进行部署,其“稳健”的台风一直在沿续。

以EUV为例,当三星在2018年开始在其7nm工艺中使用EUV之际,业界也普遍认为EUV必不可少之际,台积电依靠成熟的DUV光刻机仍成功地开辟了首条7nm产线,巧妙地避开了当时EUV光刻机的不完善和高昂成本,同时也印证了它在技术进阶路线选择上的准确判断。直到EUV的稳定性和成熟性得到确认,才在2019年的N7+工艺中开始使用EUV。相较之下,三星率先采用EUV的勇气可嘉,但由于良率问题反而让台积电后来居上。

此外,在与三星3nm制程竞赛中,台积电并没有急于使用GAAFET,而是依旧选择稳妥的FinFET路线。尽管三星在3nm先声夺人,但良率过低和反复跳票让台积电在3nm后发先至,捷报频传,客户的“集体投票”即是明证。

从不冒进的台积电坚定地遵循着一步一个节点的演进策略,稳扎稳打不断突破,如同接力赛中的优秀接力手,将前一棒的优秀成果传递至下一棒,在先进工艺的长跑赛中以定力和耐力持续成功登顶。接下来的问题是尽管台积电在1.6nm工艺划了高NA光刻机的“红线”,但未来在哪一节点引入也成为业界关注的话题。

台积电之前公布的路线图显示,基1.4nm级A14工艺预计在2027年至2028年之间推出,而1nm级A10工艺的开发预计将在2030年前完成。有消息指出,台积电可能会等到1nm工艺上线后才会考虑使用下一代光刻机,按照目前的节点迭代速度,或在2029年至2030年间采用高NA EUV系统。

上述专家对此表示,在市场经济中只要企业自主决定,一定是适合自己的策略。对台积电来说,后续引入高NA光刻机或是认为达到其投入和产出、以及技术成熟度的平衡点。

大陆工艺进阶如何借鉴

探寻台积电最近的这一系列稳健决策,以及工艺稳健的演进历史,对于处于风口浪尖的大陆半导体产业来说,无疑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尤其是在当下大陆在EUV光刻机获取全面受阻的情况下,李弈建议,台积电通过深入挖掘现有EUV光刻机的潜力,可支撑未来的1.6nm工艺,而大陆代工业如何借助DUV光刻机向7nm乃至下一步5nm制程发起冲刺应当有希望,应着力在光刻胶、光罩、多重曝光技术等领域持续创新突破,以全面提升利用DUV实现更先进制程的可能性。

还要意识到的是,台积电的成功不仅取决于工艺的持续迭代和良好的良率,客户的信任为其持续迭代提供了强大的助力。

有报道指出,在3nm时代,台积电报价超过2万美元,较4nm/5nm代工价格高出4000美元。这种高价让众多客户望而生畏,然而苹果仍然选择台积电代工,并包圆了起步时的所有产能。进入2nm,台积电依旧有苹果“撑腰”。

近日苹果首席运营官Jeff Williams访问台积电,双方举办了一场“秘密会议”,苹果将为其自研AI芯片“包圆”台积电所有初期2nm工艺产能。据行业预测,如果苹果预定台积电2nm乃至更先进制程的首批产能,则预估苹果将贡献台积电营收达新台币6000亿元约合1345.8亿元,有望再创新高。

台积电和苹果的深层次捆绑背后,是双方互利共赢的双向奔赴。对于大陆代工业来说,扩大自己的朋友圈、扩展有实力的合作伙伴也是未来向前发展的必修课。

路在脚下事在人为,台积电暂缓引入高NA的战略选择不止是自己的实力、底气和稳健使然,更是对大陆半导体工艺自主创新发展的一次深远鼓舞,大陆探索出一条通往先进制程的独特道路必有可为,大有可为。

责编: 张轶群
来源:爱集微 #台积电# #光刻机#
THE END

*此内容为集微网原创,著作权归集微网所有,爱集微,爱原创

关闭
加载

PDF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