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出台三年行动计划:人工智能产业目标1700亿元!

来源:爱集微 #成都# #人工智能# #政策#
1.9w

5月20日,成都市新型工业化推进大会召开,《成都市人工智能产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4—2026 年)》《成都市推动氢燃料电池商用车发展及推广应用行动方案(2024—2026 年)》《成都市加快推进制造业智能化改造数字化转型三年行动计划(2024—2026年)》等政策文件出台。

《成都市人工智能产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4—2026 年)》提出,到2026年,成都力争人工智能产业核心产业规模达到1700亿元,带动相关产业规模达到1万亿元,算力规模达到 20000PFlops(FP16,即半精度浮点数),人工智能技术创新与产业发展综合实力进入全国第一方阵,建成创新活跃、能级领先、应用广泛、要素集聚的全国人工智能产业发展高地。

(来源:成都经信发布)

《行动计划》细化分领域目标:

在创新策源方面,《行动计划》提出,到2026年,成都力争在多模态、认知智能、具身智能等领域竞争力全国领先,在制造、医疗、文化等领域培育行业大模型超过50个,省级及以上人工智能创新平台达到40个,企业研发投入占营收比重超过15%,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人工智能创新策源地。

在集群发展方面,《行动计划》提出,到2026年,成都将打造以人工智能链主企业为核心、专精特新企业为支撑的产业集群,力争培育20家以上具有产业带动效应的链主(准链主)企业,培育100家以上专精特新企业,培育1000家以上人工智能重点企业,争创国家级人工智能产业集群。

在场景应用方面,《行动计划》提出,到2026年,成都将围绕重点领域打造形成3大类150个特色化、体系化的创新应用场景,培育示范应用产品超过500个,遴选大模型应用标杆项目50个,建设国家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

在要素集聚方面,《行动计划》提出,到2026年,成都将形成面向行业大模型的数据集20个以上,汇聚超过10亿条公共数据和500亿条行业数据,高层次领军人才超过100人,建设人工智能领域人才培养与实训(实习)基地超过10个,全市人工智能产业从业人员突破20万人,全市人工智能领域基金规模达到100亿。

《行动计划》六大重点任务:

第一条,关键核心技术攻关行动。《行动计划》提出,成都将持续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研制融合5G+AI技术的边缘计算系统等一批具有市场核心竞争力的标志性创新产品。鼓励行业组织和企业主导或参与制订相关国际国内标准,力争到2026年参与5个以上国家或国际标准编制。同时《行动计划》提出,成都将致力于培育行业大模型应用矩阵,支持考拉悠然产业大模型、晓多科技“晓模型”、明途科技数字人WorkChat、爱迦超声大模型等行业大模型加速迭代。同时,成都将每年举办不少于5场大模型供需对接活动,累计遴选50个大模型应用标杆项目,并不断完善高能级科技创新平台体系。

第二条,聚焦算力。根据《行动计划》,成都将推动高能级算力建设,构建“超算+智算+通算+边缘计算”的算力供给体系,高质量推动天府数据中心集群建设。具体包括推动国家超算成都中心运营模式升级、加快推进大型智算中心建设扩容、提升通用计算能力、打造自主可控的算力底座、科学规划算力设施布局等方面,力争到2026年,算力规模达到20000PFlops。

第三条,提升数据资源质量、推进数据资源开放、优化数据流通环境,力争到2026年,打造工业设备缺陷检测数据集、城市运行场景数据集等高质量人工智能训练数据集不少于20个,探索建设国家级数据标注基地。同时,要建设运营成都数据公园,打造线上数据流通平台和线下公共服务空间,依托线上平台汇聚超过10亿条公共数据和500亿条行业数据,产品上架不少于1000款。

第四条,为集群发展能级跃升行动。《行动计划》提出,成都将建强人工智能产业集群,完善人工智能产业“2+6+N”布局:以四川天府新区、成都高新区为主要承载地,打造人工智能科技创新高地、产业聚集高地和要素汇聚高地;以武侯区、锦江区、成华区、龙泉驿区、双流区、温江区为协同发展地,推进创新策源、智能终端、智慧城市等领域建设;此外,结合其余各区域产业发展重点和产业载体情况,打造人工智能多元带动发展地。同时《行动计划》提出,成都将实施企业培育“十百千”工程,推动100家专精特新企业发展壮大,力争到2026年孵化培育人工智能企业数达到1000家以上。

第五条,为场景融合应用培育行动,包含生产、生活、治理三个方面。在生产方面,成都将推进“人工智能+生产”深度融合,具体包括深化人工智能赋能新型工业化、推进人工智能赋能现代服务业、促进人工智能赋能现代农业等;在生活方面,成都将聚焦基本民生、质量民生、底线民生等领域展开攻坚;在治理方面,成都将在交通管理、城市管理、数字政务服务等领域发力。力争到2026年,分别打造不少于50个的“人工智能+生产”“人工智能+生活”以及“人工智能+治理”创新应用场景。

第六条,为高端产业要素倍增行动。《行动计划》提出,成都将实施人才培养“百千万”工程,加大国际顶尖科学家和创新团队引进力度,争取汇聚国际国内高层次人才超过100人;开展校地企联合引育专业人才,招引培育1000名以上专业人才;壮大通用人才规模,力争全市人工智能产业从业人员突破20万人,构建人工智能人才交流圈。同时,成都将加强金融支撑保障,力争全市人工智能领域基金规模达到100亿,并举办高端品牌展会赛活动,加快布局新型电力设施,提供充足能源保障。(校对/赵碧莹)


责编: 赵碧莹
来源:爱集微 #成都# #人工智能# #政策#
THE END

*此内容为集微网原创,著作权归集微网所有,爱集微,爱原创

关闭
加载

PDF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