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台北电脑展观察:“智·力”涌现 重塑PC

来源:爱集微 #高通# #微软# #AI PC#
2.7w

今年Computex2024台北电脑展因AI而格外火热,芯片巨头,OME大佬纷纷登场亮相,AI PC新品频发。

在微软、高通为代表的“操作系统+底层芯片”强势助推下,Windows on Snapdragon生态正在崛起,凭借算力飞升所带来的性能飞跃,能耗方面的显著优势,终端AI的加速落地,催生AI PC在性能、体验以及市场格局等方面的变革。

正如高通CEO安蒙在主题演讲中所言,“PC行业正在得到重塑!”

性能重塑

对于智能终端而言,处理器始终是灵魂和核心。AI PC在此之上,由于增加了AI应用,算力成为衡量AI PC性能的重要指标。微软对于AI PC的定义之一,便是要有40TOPS以上的NPU算力,才能够实现对于绝大多数生成式AI应用的高效支持。

当前,适合在终端侧运行的生成式AI正变得更为复杂,参数规模也变得愈发庞大,从10亿到100亿到700亿参数。而伴随着很快步入多模态阶段,生成式AI负载将变得更加复杂,同时兼具并发性和多样性的特征,也给传统PC的“CPU+GPU”的组合带来挑战。

因此,专为处理AI负载且能够为CPU和GPU“减负”的NPU应运而生,三者共同形成的融合异构的计算架构,成为有效提升AI PC性能表现的关键。

去年10月,高通发布面向PC的骁龙X Elite平台,NPU具有45TOPS算力,整体平台算力高达70+TOPS的指标让人印象深刻,率先在PC端支持100亿参数的模型,为AI PC定下行业标杆。彼时,无论是英特尔还是AMD的旗舰芯片NPU算力只有10-20TOPS左右,整体算力也只有40TOPS左右。除性能之外,骁龙X Elite的能效也表现出色,每瓦特性能是苹果M3的2.6倍,英特尔酷睿Ultra 7的5.4倍。

正因如此,此次台北电脑展上成为主要芯片厂商的算力竞逐的秀场。英特尔发布的第二代面向AI PC的移动处理器Lunar Lake,综合AI算力达到120TOPS,NPU算力达到48TOPS。AMD第三代AI PC处理器锐龙AI 300系列NPU的算力来到50TOPS。

但这并不妨碍高通在首波AI PC浪潮中的引领地位。在首批上市的22款“Copilot+PC”中,均搭载了骁龙X系列平台产品。

高通作为移动芯片厂商,同微软合作开AI PC先局的背后,体现出Windows on Snapdragon生态的崛起。

安蒙表示,骁龙X Elite和Copilot+的结合正在为PC开启一个崭新的时代。双方正在共同创造历史。

“骁龙X系列与Copilot+的结合是Windows最重要的转型之一,其意义不亚于Windows 95的诞生。”安蒙说。

体验重塑

智能手机时代带给用户的体验是有惯性的。如今,触控、语音,交互上的便捷和自然,智能电车如座舱领域的创新已经证明了这一点。

同理,响应、续航、连接,便携,生产力、外观等这些在智能手机时代的诸多优秀体验因素同样影响着用户对于“更好的”PC的选择,也成为厂商塑造差异化竞争力的关键。

作为AI PC而言,随着生成式AI的加速落地,带来的体验是革命性的。从目前各大厂商发布产品所进行的演示,以及微软所演示的Recall、Cocreator等突破性体验上看,有理由对AI PC所带来的价值充满期待。

如今,终端侧已在硬件层面做好准备。特别对于Windows on Arm PC而言,软件和应用的易用、可用、好用成为决定用户体验的关键因素。

经过多年发展,在微软、高通等厂商的积极推动下,Windows on Arm PC的应用以及开发者生态正在不断完善。

比如在底层支持上,高通通过提供原生Windows on Snapdragon工具链,包括Visual Studio/VSCode和其他runtime、库和框架,骁龙开发套件使开发者能够快速将Windows应用程序适配并重新编译为原生适用于骁龙平台的版本。

此外,为加速生成式AI应用加快在PC端的部署,高通还宣布AI  Hub扩展支持骁龙X系列平台,开发者目前不仅可以使用持续增长的预优化AI模型库,还可以将自主AI模型引入高通AI Hub并进行无缝优化,直接在终端上运行,开发者利用几行代码,即可在五分钟内在云托管终端上轻松测试并验证模型。通过简化模型优化和验证流程,增加灵活性和定制化,加快开发周期。

微软方面也在加速推动Arm64原生应用阵容的持续扩大,根据微软官网,目前占据用户90%日常使用时间的产品均有原生Arm版本,包括Microsoft 365(PowerPoint、Outlook、Word、Excel 和 OneNote)、爱奇艺、哔哩哔哩、Foxit PDF Editor 专业版、酷狗音乐、QQ、QQ 音乐和网易有道翻译等。同时,微软也进一步加强了对于X86应用在Window on Arm上的支持,推出全新 ARM to x86 兼容层Prism,较之于之前转译效率提高10到 20%。

毫无疑问,上述努力都将加速Windows on Arm PC的生态建设。与此同时,以高通为代表的芯片厂商进入PC领域,还能够借助其在智能手机领域的创新优势积累,为AI PC集成更多特色的功能,如续航(功耗、散热)、5G、WiFi、蓝牙、音频、视频,安全、精巧设计等。

因此,无论从生产力、娱乐,交互等角度,集丰富创新功能于一身的AI PC都将带来更好的使用体验,从单纯的使用工具,到情感连接的搭档和伙伴。

格局重塑

AI浪潮的助推下,PC行业正在涌入新的玩家。以高通为代表的芯片厂商,微软所代表的操作系统厂商,联想、惠普等OEM等Windows生态重量级厂商的积极参与,都将对提升PC行业创新活跃度,消费者的体验等方面都将带来积极影响。也有望PC行业市场格局的重塑。

Arm在主导移动终端生态后,正在向高性能计算领域挺进。近年来可以看到其在数据中心业务领域上拓展的雄心,而在消费端,继智能手机后,PC被其视为另一片蓝海。Arm背后的软银决定“All In AI”,AI PC成为战略上的重要抓手之一。经历IPO后重回资本市场的Arm也需要更多可讲的故事,与X86的竞争,就是最具吸引力的一个。

对于微软而言,同样需要寻找业务增长的第二曲线。长久以来在桌面业务探索上的不瘟不火,有望在AI PC时代彻底改观。其长期以来在AI方面的投资,借助于Copilot+在AI PC端集中落地。而近年来面对苹果的冲击,Windows生态系统的性能领导力,Windows的口碑与形象有望重新树立。

高通的PC业务是其多元化战略的代表。如今的高通,角色正在从一家从事连接、通信的厂商转型为互联计算公司,其在智能手机领域多年积累的优势,为其开拓PC、汽车等业务市场奠定了基础。

AI时代的到来,似乎为每一家厂商都提供了“变局时刻”。

当然,Windows on Snapdragon 或者Snapdragon AI PC虽然抢到了AI PC浪潮的先发优势,也需要直面X86、苹果等对手的反扑,因此更加考验产品后续的性能迭代,应用体验的进一步提升,生态建设的进一步完善,但行业因AI PC而热络,对于加速创新,促进竞争而言是好事,对于消费者来说,有更多更好的PC选择,也是好事。

正如安蒙言,“创新从来不是单靠一家公司的努力,而是多家企业齐心协力,共同实现。”

责编: 陈炳欣
来源:爱集微 #高通# #微软# #AI PC#
THE END

*此内容为集微网原创,著作权归集微网所有,爱集微,爱原创

关闭
加载

PDF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