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杯首场爆冷,芯片竟成最大功臣

来源:爱集微 #芯片#
1.3w

6月18日凌晨,欧洲杯小组赛比利时爆冷0:1憾负斯洛伐克,在上半场丢球后,下半场比利时球员曾两度将足球送进球门,但第一次VAR判定进攻球员越位,第二次则因足球内置的芯片识别到球员手球,两颗进球均被判罚无效。

据英国《泰晤士报》报道,本届欧洲杯比赛用球内置了一枚每秒进行500次动作识别的芯片,实时传输足球的击中部位和时间信息至视频操作室,并将数据可视化呈现在屏幕上辅助VAR视频裁判更加精准判断是否存在手球和越位。

早在去年11月,欧洲杯主办方便发布了本届欧洲杯的比赛用球,由阿迪达斯提供的“FUSSBALLLIEBE”寓意“足球之爱”。这款足球采用了阿迪达斯的Connected Ball技术,该技术由阿迪达斯和一家名为KINEXON的德国物联网公司联合开发。

据官方介绍,FUSSBALLLIEBE”特定区域设有凹槽,这些设计经过精心研究,通过了实验室及实地测试,旨在控制足球表面气流,进而提升精准度。与球面设计相辅相成的,是球内部“革命性”的中央芯片系统 “CTR-CORE” ,该系统旨在提升准确性和比赛的连贯性,并提高足球的形状稳定性与气密性。

事实上,Connected Ball技术并非本届欧洲杯首次亮相,在2022年卡塔尔世界杯上,Connected Ball技术便凭借多次精准识别错判漏盘而抢走了大量戏份。KINEXON曾指出,卡塔尔世界杯用球球内芯片重约14克,由两个同时工作的独立传感器集成而成:一是超宽带(UWB)传感器,这一传感器有2个功能,一方面可以跟踪和获取足球精确的位置数据,另一方面可以将数据实时传输至后台系统中。二是惯性测量单元(IMU)传感器,这一传感器用来探测足球的细微运动。

UWB传感器获取位置数据,IMU传感器获得精细的三维运动数据,两相结合便能保证足球主要数据的采集。其中UWB作为最为理想的定位技术,在精度、成本、可靠性、稳定性等方面胜于WiFi、蓝牙等手段,其定位精度最低可以达到0.1米,并可以实现三维定位,有助于裁判对球场很多争议场景的判断。基于两个传感器的技术,在球场任何时候,足球被踢、被顶、被扔,甚至轻击,都会以每秒500次的速度获取相关数据。每秒500次的速度,意味着每次数据收集间隔仅为2毫秒,极大地提升了足球状态和轨迹信息的精确度。

此外,芯片在足球的内嵌装置得到了阿迪达斯的悬挂技术的支持,通过这项技术,可以将传感器安装在球的中央内部点,并将其固定在一致的位置上。这个足球传感器还需要与另一套名为 Hawk-Eye(鹰眼)的光学摄像机跟踪系统配合使用,这套系统的典型应用场合是网球比赛。为了部署这套系统,需要在体育场周围安装 12 台鹰眼摄像机,这些摄像机会以每秒 50 次的频率跟踪足球本身以及每一名球员的情况。包括四肢在内,对球员的跟踪涉及到身体的 29 个独立点位。

由内置芯片和鹰眼采集到的数据都是用人工智能软件来处理的,软件最后会生成自动警报,并发送给视频裁判室的裁判。以往需要人工对回放进行梳理,这个过程往往比较耗时。现在则是由人工智能程序自动生成警报,然后交由视频裁判予以确认。

据了解,这是阿迪达斯首次将Connected Ball技术带入欧洲杯赛场,不过值得一提的是,据《太阳报》5月报道,荷兰公司Ballinno声称已对欧足联和Kinexon公司提起专利侵权诉讼,并表示KINEXON与阿迪达斯密切合作创造的Connected Ball技术使用未经授权,自称其早在2011年就已获得一项“检测越位情况的方法和系统”的专利,该技术主要通过球中的芯片可直接向裁判的耳机发送信息。

欧足联发言人告诉《太阳报》:“我们无法对正在进行的诉讼事宜发表评论。不过,欧足联并不太担心Ballinno的申请。”他还补充说,他相信无论结果如何,VAR在本届赛事中的使用都不会受到影响。

责编: Lau
来源:爱集微 #芯片#
THE END

*此内容为集微网原创,著作权归集微网所有,爱集微,爱原创

关闭
加载

PDF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