撑起国内大模型“半壁江山”,清华系创企为何独领风骚?

来源:爱集微 #清华大学# #AI大模型#
1.5w

如果说OpenAI引领全球大语言模型浪潮,那么引领中国大模型创业的就是“清华系”。

从横空出世的kimi聊天助手,到积淀雄厚的智谱AI,再到作为中国开源大模型起源的百川智能,以及近期被斯坦福团队抄袭的面壁智能等,背后都是纯正的清华系AI创业团队。

目前,清华系AI创业团队正在改写国内AI大模型的江湖格局,不仅几乎统领了大模型的头部独角兽阵营,实现新秀创业、学院孵化和互联网连续创业路径多点开花,而且撑起了国内大模型创业浪潮的“半壁江山”,同时延伸至产业链上游的算力、数据等领域。据不完全统计,在近期活跃的AI大模型及相关创企中,拥有清华背景的创始人至少已有四十位。

随着AI催生的新科技革新运动轰轰烈烈开展,清华系以及在AI研究和开发中具有显著贡献和影响力的清华大学成为重要的历史钢印。那么,清华系创企为何能引领大模型创业浪潮?

“三足鼎立”:引领大模型独角兽阵营

如火如荼的AI创业潮刚过去一年有余,国内大模型江湖已经初见分野。

“新AI四小龙”——智谱AI、月之暗面、MiniMax以及百川智能,正在崛起为中国AI大模型领域的独角兽。其中,除了中科院校友闫俊杰带领的MiniMax估值超25亿美元以外,其余三家都是清华系:月之暗面估值30亿美元,智谱AI估值30亿美元,百川智能估值18亿美元,而这三者分别属于新秀创业、学院孵化和互联网明星连续创业企业。

具体而言,月之暗面创始人为1992年出生的杨植麟,本科毕业于清华大学计算机系,博士毕业于卡内基梅隆大学计算机学院。2023年10月,月之暗面推出智能助手Kimi,成为大模型创业公司的首个爆款项目。3月19日,其宣布把长文本能力从20万字提升至200万字,当周访问量达到了394万次,一度跃升为国内网页端周度访问量最高的AI应用。

2024年,随着文生视频应用Sora和长文本概念走红,月之暗面最先被资本抬高身价,传出完成新一轮超10亿美元融资,这是ChatGPT出现后大模型赛道最大的一笔融资。

智谱AI的历程最早始于2006年,当时在清华计算机系知名教授唐杰带领下,清华知识工程实验室的一个团队发布了名为AMiner的科研情报产品。这是国内最早研发的以及迄今访问量最大的研究者社会网络分析与挖掘系统,致力于为科研学者提供高质量的学术服务。

智谱AI正是脱胎于该实验室,而且背后集结了一群清华大牛:CEO张鹏本科毕业于计算机系,董事长刘德兵曾任清华数据科学研究院科技大数据研究中心副主任,总裁王绍兰为清华创新领军博士,以及现任首席科学家的唐杰教授。近年来,智谱AI先后发布了GLM系列大模型、ChatGLM、CodeGeeX代码大模型等,成为国内领先的大模型研发企业之一,同时深入参与了清华大学与智源研究院的“悟道”项目,以及频繁对外开展大模型相关投资。

智谱AICEO张鹏

在大模型创业浪潮中,百川智能已经成为清华系AI公司中备受瞩目的标的之一。2023年4月,在见证ChatGPT的横空出世后,身为互联网连续创业者的王小川嗅到了技术变革气息,于是与前搜狗COO、清华1998级校友茹立云共同创立了百川智能,随后又邀请搜狗前CMO洪涛加入负责商业化业务,使得“搜狗三剑客”再次聚集进军AI大模型领域。

百川智能在大模型产业中拥有明确定位,即专注于基础大模型的研发,构建中国最优秀的大模型基座,并在搜索、多模态、教育、医疗等领域进行拓展。其旗舰产品是Baichuan-7B、Baichuan-13B两款开源可免费商用的中文大模型,在多个权威评测榜单均名列前茅。

行业分析指出,随着清华系进入中国AI大模型创业的核心地带,智谱AI、月之暗面和百川智能的“三雄”竞争也开始步入正题,其中拥有学院派背景的智谱AI在寻找企业与大模型的融合场景,历经海派背景的月之暗面相信技术“暴力美学”能够改变世界,而介于两种路线之间的百川智能试图找出从底座突围的另一种视角。但目前胜负未定,且众多黑马犹在。

随着“百模大战”持续推进,对新技术、新变革翘首以盼的投资人纷纷涌向人工智能赛道,使智谱AI、月之暗面、百川智能获融资均达数十亿级。“早期可能会看校友关系,真正投资大钱的则不太会考虑校友关系,到了千万美元级别以上大家还是实事求是。”云启资本合伙人陈昱称,他在投资大模型公司时,主要考察模型能力、商业化变现能力和融资能力。

“开枝散叶”:撑起大模型创业半壁江山

在中国乃至全球大模型竞逐中,清华系企业毫无疑问地成为至关重要的弄潮儿。近日,网上流传一份“清华大学校友人工智能相关企业”名单,经集微网核实整理,清华系AI企业可谓撑起了国内大模型创业的“半壁江山”,除了上述头部企业还有更多“星火”力量。

如果要给其寻找一个标志性符号,清华大学南门外的智源研究院或许是最佳选择。

微软总裁史密斯曾表示,目前在人工智能领域,世界上三家公司处于绝对前列,一个是与微软合作的OpenAI,第二个是谷歌,第三个是北京智源人工智能研究院。该研究院成立于2018年,汇集了孙茂松、唐杰、刘知远、杨植麟、黄铁军、曹岗等大模型关键人物,积极投身中国大模型的开发进程。2021年,智源研究院诞生了中国首个超大规模智能模型“悟道1.0”,随后陆续发布“悟道2.0”和“悟道3.0”,同时掀起了清华系学者创业的热潮。

作为国内大模型行业的先驱,智源研究院犹如AI领域的“黄埔军校”,培育孵化了大量的研究员和创业者,同时多位教授导师也纷纷下场,包括清华计算机系副教授黄民烈创立聆心智能,目前已收到智谱AI投资;清华计算机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孙茂松门下的博士生岂凡超创立深言科技;清华计算机系副教授刘知远创立面壁智能,专注于法律领域;孙茂松的学生朱军建立生数科技,持续探索大模型在多模态生成任务下的性能边界和应用等。

在这些公司背后的投资方中,也不乏清华系创投者和创投机构的身影。例如图灵创投投了聆心智能、智谱AI,而起源于清华的卓源资本投了生数科技等。

除了AI大模型,清华系在行业上游的算力基础设施等领域亦有布局。例如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长聘教授、系主任汪玉长期从事智能芯片、高能效电路与系统研究。他不仅是无问芯穹的发起人,也是AI芯片公司深鉴科技联合创始人。而无问芯穹CEO夏立雪、深鉴科技姚颂均是其生。

另外,沐曦集成电路创始人陈维良1995年进入电子科技大学攻读微电子专业,本科毕业后进入清华大学微电子学研究所。近日,沐曦完成10亿元融资,由国家队领投,致力于打造国产高性能GPU,其曦云MXC系列GPU专用于AI训练及通用计算。燧原科技创始人兼CEO赵立东1990年毕业于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后赴美留学。目前,燧原科技开发了邃思系列AI芯片,专为大规模AI训练和推理设计,在业界具备不俗实力。

与此同时,在具身智能作为AI在物理世界的重要载体和下一阶段能力延伸并实现快速发展背景下,清华系企业也在积极布局、抢攻具身机器人赛道,而且不乏多位学院派教授下场。

其中,银河通用创始人王鹤博士为清华大学电子系学士,斯坦福大学计算机博士,现担任北京大学前沿计算研究中心助理教授、博士生导师等,北大-银河通用具身智能联合实验室主任以及北京智源人工智能研究院具身大模型负责人。目前,银河通用已经实现了对具身智能各环节关键技术的多点突破,成为国内当前具身智能领域算法技术栈构筑最全面的玩家,并于近期宣布实现完成7亿元天使轮融资。

此外,星海图四位联合创始人中三位出身于清华大学,包括CEO高继扬毕业于清华电子系,以及清华大学交叉信息学院助理教授、MARS Lab主任赵行,清华大学交叉信息学院助理教授、清华大学具身智能实验室主任许华哲。而清华大学交叉信息研究院助理教授陈建宇创立了星动纪元,清华大学交叉信息研究院助理教授吴翼则创立了边塞科技。

众多行业人士均认为,清华系AI大模型创业者能够独领风骚,离不开清华大学在人工智能领域的深厚积淀和相关奠基者发挥的重大作用,其中最为重要的里程碑事件莫过于,2005年图灵奖获得者姚期智回到清华担任长聘教授,成立“清华大学计算机科学实验室(姚班)”。继“姚班”之后,2019年和2021年,姚期智又分别创办清华学堂人工智能班、清华学堂量子信息班。

如今,从“姚班”走出的毕业生,已经成为推动国内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的关键力量,包括“AI四小龙”之一旷视科技的印奇、唐文斌、杨沐等等行业领军人物。

正在授课的期智教授

2024年4月27日,清华大学成立人工智能学院,聚焦“人工智能核心基础理论与架构”和“人工智能+X”两个重点方向,计划建设中国自主的“AI顶尖人才和原始创新基座”,姚期智再次出任首任院长,年近八旬的他仍致力于推动国内AI人才培养和产业发展一线。

砥砺创新:持续推动中国AI行业快速发展

从学术研究到市场创新,从理论洞见到实践应用,清华大学一代又一代的优秀AI人才正在利用商业的力量将科技进步转化为现实世界的解决方案,推动着AI行业的创新和变革。

行业分析指出,与之前互联网时代的创业潮流不同,这一轮大模型技术的兴起更注重合作与共赢,而非简单的竞争对抗。清华背景的创业者们已经用他们的行动和成果证明了这一点:他们的工作不仅仅是追求技术上的突破,更是在建立一个包容、创新和共享的新生态系统。

在互联网创业时,江湖并非名校生的天下,但清华系却在大模型创业潮中迅速崛起,这也与大模型对人才、技术和资金投入都有更高的门槛和要求有较大关系。启迪国际副总经理卫冕表示,在业界公认拥有自研底座的企业里,超过一半都有清华系学者背景。一方面是因为他们本身在技术路线上积累深厚;另一方面是因为从学者、创业者到投资者,清华系相对抱团。

源码资本合伙人王星石则认为,清华一直推崇务实与创新,秉持为国家持续输出优秀高科技人才的理念,鼓励创业创新。因此,在整体文化和氛围烘托下,更容易催生和激发创业意识。

关于AI竞争,业内有一条被普遍认同的规律:人才第一,数据第二,算力第三。人才尤其是顶尖人才,早已成为全球AI企业勇立潮头所争夺的核心资源。而备受瞩目的清华系AI大模型创企也折射出一个重要现象:AI大模型领域的竞逐,终究还是顶级人才之间的竞争。

作为AI研究和开发的重要参与者和贡献者,清华大学凭借一流的师资团队、严谨的学术积淀和丰富的各类资源为中国乃至世界输送了大量计算机人才,并在人工智能创业大军中占据了重要地位。正如斯坦福大学《2024年人工智能指数报告》在讨论全球AI模型的产生时,清华大学成为被提及为非西方机构中发布基础模型数量最多的学术机构之一,在AI领域的研究和开发活动中具有显著的贡献和影响力。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清华系大模型以及相关上下游企业正在接二连三地开枝散叶,已经中国AI产业的关键势能之一,其中包括在互联网时代身经百战的老法师,已在大模型研究领域中蛰伏多年的奠基者以及锐意进取的创业新秀等,他们如同一条奔腾的江河逐渐分流成各具特色的溪流,又交织汇聚并持续有力的推动着中国AI大模型整个产业链快速发展。

然而,随着大模型创业热潮逐渐进入卷落地、卷应用的“下半场”,清华系创企还有待进一步引领推动中国的AI大模型商业化探索,以及在各垂直应用领域的“开花结果”。同时,虽然中美引领全球AI领域的竞争,但中国仍处于追赶态势。鉴于OpenAI和英伟达等美企正在抢占AI技领域的制高点,清华系创企仍需砥砺奋进,以助推中国AI科技更上一层楼。

责编: 张轶群
来源:爱集微 #清华大学# #AI大模型#
THE END

*此内容为集微网原创,著作权归集微网所有,爱集微,爱原创

关闭
加载

PDF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