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向荣,应用向上,生态向繁的中国RISC-V

来源:爱集微 #芯原# #RISC-V#
4.1w

三大主流指令集架构x86、Arm和MIPS各领风骚时,产业高地均被海外厂商长期牢牢占据。而当开源的RISC-V架构面世时,中国的反应仍然落后于欧美、印度等地区。这让芯原股份创始人、董事长兼总裁戴伟民时常在公开场合坦露出急切心情。

2018年,在上海市经信委旗帜鲜明的政策支持下,芯原便牵头成立了“中国RISC-V产业联盟”(至今已有约200家会员单位),开始推动本土的RISC-V产业落地发芽;2023年,芯原又集结多家RISC-V头部企业,共同组建“RISC-V专利联盟”,着手打造互不诉讼的健康生态系统;昨(19)日,在第四届滴水湖论坛期间,戴伟民博士还透露,芯原与芯来科技、上海达摩院等联合筹建的“上海开放处理器产业创新中心”也将于近日揭幕,届时将整合利用现有平台和资源,搭建RISC-V开放硬件平台和软件生态。

滴水湖论坛已连续举办4届,是芯原联合上海临港新片区倾力打造的国内极具影响力的专业会议,每年推介10款优秀的国产RISC-V芯片,并集聚产业界上下游的专家学者,为RISC-V产业的发展建言献策。

产业向荣,应用向上

从产业最前沿的阵地出发,芯原每年都会对滴水湖论坛的参会厂商进行征集和甄选。因此,滴水湖论坛历届推介的国产RISC-V芯片,也一定程度上代表了本土RISC-V产业的发展和变迁。据戴伟民介绍,第一年滴水湖论坛时,要在国内寻找十款已经量产的国产RISC-V芯片尚有难度。但如今,国内已经涌现了一大批成功量产的RISC-V芯片厂商,且有别于首届的中低端物联网芯片,近年来国产RISC-V芯片已开始向高端应用领域踏足。

在本届滴水湖论坛上,来自奕斯伟计算、进迭时空、先楫半导体、琪埔维半导体、中科海芯、六角形半导体、物奇微电子、笛思科技、益思芯科技、芯昇科技等国内优秀企业,便围绕汽车、高性能计算以及人工智能等高端应用领域,发布了10颗国产RISC-V芯片产品。

其中,奕斯伟计算带来的全球首款搭载64位RISC-V乱序执行CPU和自研高性能NPU的双DIE互联AI SoC,便是中国厂商从追随到引领的信号之一。据奕斯伟计算智能计算事业部交付中心中心长路向峰介绍,EIC7702X是奕斯伟计算“77系列”的第二款产品,以其独特的双DIE互联技术,EIC7702X结合了64位RISC-V乱序执行CPU和自研的高性能神经处理单元(NPU),算力高达40TOPS,支持INT8、INT16和FP16数据精度,可全面加速生成式大模型。

EIC7702X支持的内存容量高达64GB,兼容LPDDR4/4X/5接口,为处理复杂计算任务提供了充足的空间。在功耗方面,EIC7702X展现了其高效能,桌面应用下的功耗仅为2.6W,即使在高负载的1080P视频解码和NPU推理任务中,功耗也控制在6-7W。在音视频处理能力方面,EIC7702X集成了丰富的编解码器、3D GPU和外设,支持4K双通道超高清显示,为用户提供了卓越的视觉体验。此外,该芯片还具备高达4Gbps的低延迟以太网网络能力,确保了数据传输的高效性。

在软件支持方面,EIC7702X得到了TensorFlow、PyTorch等多种编译器框架的支持,并且正在适配包括LLaMA2在内的其他模型,这进一步扩展了芯片的应用范围和灵活性。

路向峰指出,EIC7702X与EIC7700和EIC7700X等高性能计算芯片共同构成了公司在智能计算领域的强大阵容。通过这些产品,奕斯伟计算展现了其在多媒体、智能互联、显示驱动、汽车自动化、电源管理等多个创新性平台的技术实力和市场竞争力。

其后,进迭时空发布的全球首款8核RISC-V AI CPU——SpacemiT Key Stone K1,也彰显了国产芯片厂商的创新力量。这款芯片基于SpacemiTX60™Core智算核构建,该智算核是一款双发按序的多核多簇RISC-V RVA22处理器核,采用22nm工艺,搭载了256bit RISC-V Vector1.0向量扩展及SpacemiT ME智算扩展技术。这些特性专为边缘泛AI应用进行了优化设计,提供了强大的AI算力与DSP能力,有效满足了现代边缘计算设备对性能与功耗的双重需求。

据介绍,SpacemiT Key Stone K1的CPU算力达到50 KDMIPS ,AI算力高达2TOPS,单核CPU算力领先同级竞品超过30%。这一性能的实现,得益于SpacemiTX60™智算核的出色控制性能与功耗表现,以及其专为AI算力和多媒体处理算力要求高的场景优化的设计。

SpacemiT Key Stone K1还是全球首款支持RVA22 Profile、支持256bit RVV 1.0标准的RISC-V CPU,提供了2倍于Neon的SIMD并行处理算力。进迭时空的这一创新产品不仅在技术上实现了领先,还在市场应用方面展现出了巨大的潜力。SpacemiT Key Stone K1已完成多款国内外主流操作系统的适配工作,并已实现与主流AI生态的快速对接,能够运行所有端侧大模型。随着SpacemiT Key Stone K1的成功流片和市场推广,进迭时空已经接到超过1万颗的订单,这一数字充分证明了市场对这款产品的高度认可。

另外,先楫半导体打造的国内首款支持高性能运动控制和多协议工业以太网的MCU——HPM6E00系列,同样在第四届滴水湖论坛上受到广泛关注。该系列产品不仅填补了国产EtherCAT技术的空白,而且以其卓越的性能和丰富的功能,满足了工业以太网和电机控制的严苛要求。

据先楫半导体CTO赵建斌介绍,HPM6E00系列是真正国内首款获得德国倍福公司(Beckhoff)正式授权的EtherCAT从站控制器(ESC)的高性能RISC-V内核CPU。这款跨界MCU产品,以其RISC-V双核、双精度浮点运算能力和强大的DSP扩展,展现出超过600MHz的主频和超越6780CoreMark™及3420DMIPS的性能,为工业控制领域带来了强大的计算能力。

HPM6E00系列内置了增强型运动控制系统,提供4个8通道增强型PWM控制器,PWM调制精度达到100ps。同时,它还具备多种运动传感器接口,包括增量式和绝对值位置传感器接口、旋转变压器解码接口和磁编码器接口,以及脉冲式位置输出接口和绝对值位置输出接口。此外,硬件运动控制环路包括运动控制单元、空间矢量变换和闭环控制器,为高精度运动控制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作为国内定义、设计、制造的产品,HPM6E00系列为中国服务,填补了国内MCU市场的空白,实现了国产替代,有助于推动国内工业自动化技术的快速发展。随着EtherCAT技术的广泛应用,HPM6E00系列微控制器预计将在工业自动化、机器人、电机控制等多个领域发挥重要作用,为行业带来更加高效、智能的解决方案。

除以上几款芯片,其他几家RISC-V厂商带来的产品同样令人惊艳。例如琪埔维半导体的XL6500R系列,这颗主频达48MHz的国产RISC-V车规级MCU正在加速上车;中科海芯推出的车规级MCU芯片IM110GW,主频可达100MHz,支持FPU指令;六角形半导体面向AR/VR应用推出的高性能SoC HX77系列,以强大的计算能力和高速数据处理能力,实现实时的图像渲染和交互反馈。

再比如,重庆物奇微电子自研的RISC-V高性能Wi-Fi 6芯片WQ9201,其采用独创的“2+1+1”新型架构,包含2个Wi-Fi子系统中的高性能RISC-V内核,1个蓝牙子系统中的低功耗RISC-V内核和1个DTOP子系统中的低功耗RISC-V内核,实现Wi-Fi 6 PA功耗相较于目前行业水平降低30%~40%;还有笛思科技带来的“赤兔”数字前端(DFE)SoC D8219,其能够高效执行专用算法,部署异构算力和AI模型;益思芯科技面向智慧家庭推出的FTTR光网络芯片,实现了ARPU增长30%,Wi-Fi速率提升60%,大幅提升家庭千兆宽带体验。

最后,还有芯昇科技推出的全球首款采用RISC-V内核的超级SIM芯片——CC2560A,据芯昇科技产品总监刘梅娟介绍,CC2560A为多接口、高安全、大容量智能卡芯片,采用专用的高性能32位RISC-V嵌入式安全处理器内核,内置16KB指令Cache,提供高性能处理器能力。具有开源高性能RISC-V内核、大存储、多接口、高安全、高性能、易拓展六大优势。

10款最新最前沿的国产RISC-V芯片,覆盖了从AI智能设备、工业自动化到汽车电子、通信网络等多个领域,展现了国产芯片在不同应用场景下的卓越性能和创新能力。这些芯片的问世,代表了本土RISC-V产业全面进步和崛起,中国式创新开始为全球半导体市场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生态向繁,携手并进

见证国产RISC-V芯片的产品力的同时,滴水湖论坛继续在生态建设和标准化层面深入探讨和谏言。值得一提的是,MIPS公司CEO Sameer Wasson也作为演讲嘉宾出席了本届论坛,他在演讲中强调了开源生态系统的重要性,并感慨道中国对于RISC-V产业的支持、中国RISC-V生态的成长以及从业人员的激情,是非常鼓舞人心的。作为曾经MIPS架构的引领者,MIPS公司如今也专注在RISC-V领域的发展,并致力于成为RISC-V开放生态系统的推动者和创新的贡献者。

北京大学讲席教授、RISC-V国际基金会人工智能与机器学习专委会主席谢涛以《万物智联时代的RISC-V+AI之路》为题发表主题演讲时则表示,尽管当前英伟达的GPU及其之上的CUDA软件生态主导着全球AI算力市场,但产业界迫切希望建立新的软件生态以突破CUDA生态壁垒。一个已逐渐形成的共识是基于RISC-V AI芯片的共性,联合广大相关企业和高校科研院所,以开源开放的方式共同制定AI扩展指令集标准,并合作研发其上的开源AI系统软件栈。

至于生态建设的问题,在滴水湖论坛的圆桌环节,来自英特尔亚太研发有限公司、达摩院(上海)科技有限公司、芯来科技、北京大学、乌镇智库,以及芯原股份的嘉宾就“预计RISC-V+AI生态何时可以撼动或达到CUDA生态的规模”等话题展开探讨时,分别发表了各自看法。

谢涛首先表示,RISC-V的发展是需要“自下而上”的,需要产业链上下游共同推动标准的制定。不过,推成标准不是目的,而是手段。在推成标准后,各大国际开源主流社区就能自然地反过来支持产品更新、迭代和维护。

乌镇智库理事长张晓东则在回顾过往的开源生态成功案例时指出,成功的模式往往是先有具体需求和产品,再在此基础上逐步建立标准,这种生态往往会更容易成功。与之相反,如果先设立一个标准,然后再邀请其他人一起来做,这样的模式是好是坏,还尚未可知。

作为x86架构的核心代表,英特尔加入RISC-V生态建设大军,是一桩好事。对此,英特尔亚太研发有限公司研发总监段建钢指出,AI仍处于不断发展且未被明确定义的阶段,这意味着更多的创新机遇。除了软件方面类似Triton等新的编程语言不断涌现,RISC-V与新的硬件架构结合也开始成为非常有应用基础的解决方案。但这些创新是否能够成功,还需要整个社区的共同努力去完善生态的发展。

达摩院(上海)科技有限公司研发总监梁中书认为,毫无疑问RISC-V如今最重要的方向就是AI。如何做好“RISC-V+AI”的生态,首先从硬件方面,他认为AI的算力必然会走向端用化,AI大算力的芯片形态应该是一个“松耦合”的状态,用RISC-V内核+相关AI加速器。一个能够提供高效的、完整、可扩展的指令接口对于推动AI大算力的芯片研发是非常重要的。还有工具链的支持,相关基本软件库的适配,如果在生态层面能够提供这样一套扩展指令接口,这对于实现“松耦合”AI大算力芯片的形态,是有积极作用的。

综合来看,RISC-V生态的发展正站在一个新的起点上,它需要的不仅是技术创新,更需要产业链各环节的紧密协作和社区的集体智慧。从开放标准的制定到具体产品的实现,从硬件设计的突破到软件工具的完善,每一步都是整个社区共同努力的结果。

未来,随着更多力量的加入和更多创新的涌现,RISC-V生态必将在AI、工业控制、通信网络等多个领域绽放光彩,推动整个半导体产业向前发展,实现更加开放、创新和繁荣的未来。

责编: Lau
来源:爱集微 #芯原# #RISC-V#
THE END

*此内容为集微网原创,著作权归集微网所有,爱集微,爱原创

关闭
加载

PDF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