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人形机器人作为未来产业之一,集成人工智能、高端制造、新材料等先进技术,有望成为继计算机、智能手机、新能源汽车后的颠覆性产品,将深刻变革人类生产生活方式,重塑全球产业发展格局。为推动人形机器人产业高质量发展,培育形成新质生产力,中国电子报特推出“人形机器人高质量发展”系列访谈,采访人形机器人整机、“大脑”、“小脑”、“肢体”及应用等领域的企业家和专家学者,深度解析人形机器人产业发展现状、趋势和瓶颈。敬请关注。
今年,优必选开始加速人形机器人商业化落地,在短短数月间相继官宣与东风柳汽、吉利汽车、一汽-大众青岛分公司、一汽红旗、奥迪一汽等多家知名车企签署合作协议,其Walker S系列工业人形机器人开始进入汽车工厂实训,执行分拣、搬运、质检等具体任务。
在优必选的媒体沟通会上,优必选副总裁、研究院院长焦继超与《中国电子报》记者分享了优必选从工业制造场景推进人形机器人商业落地背后的前因后果,以及人形机器人产品应用落地的未来规划。
人形机器人“入厂”是刚需
“优必选人形机器人已经走进多个制造业客户的生产线,迄今为止车企的意向订单已经超过500台。”焦继超解释说,优必选人形机器人入厂实训是客户买单并且开放场景的,是以交付为最终目标,优必选在实训过程中会对硬件和算法进行验证、测试、优化,实训时间是根据客户需求而调整的。
谈到优必选人形机器人为何率先进入工业制造业场景时,焦继超表示:“不是因为我们觉得工业可以做了,而是因为(制造企业)有迫切的需求,所以才愿意开放场景给我们(优必选的人形机器人)去实训。”
身为优必选研究院院长,焦继超几乎全程参与客户沟通、实训环境勘测等流程,对于汽车企业为何乐于将人形机器人引入生产流水线,焦继超表达了自己的所见所想:“填补一线车间工人的用工缺口”是汽车企业当前最迫切的需求。焦继超讲述了他调研某大型汽车生产车间的实际情况——部分生产车间不能安装空调,受此影响员工的工作舒适度大幅降低:在夏天接近40多度的生产车间里,员工只能用安全帽上的两个风扇来获得微弱的清凉,并需要在这样的酷暑环境连续工作数小时。“类似这样的工作岗位流动性比较大,也正是人形机器人亟需补位的岗位。”焦继超表示。
人形机器人则恰中汽车制造企业的需求靶心,“人形机器人是缓解制造业人力供需矛盾的关键一环,他可以完成非结构化制造环境中组装、分拣、检测等任务。”焦继超说道。
除了制造企业的主观需求,工业场景具有较高的智能化和数字化生产环境,也为人形机器人入场扫清了客观障碍。工业场景环境相对简单,并且实现全流程数据化,可以更好地评估一个新产品应用后的成果。
“特别是我国蓬勃发展的新能源汽车,它的数据集成度是非常高的,这就为人形机器人实现初级商业化落地提供了理想的工作场所:环境可控、数字化、流程可视、结果可量化,人形机器人如何工作、做什么工作、取得了什么成绩都可以通过数据直观地反映出来。”焦继超认为这也是车企频频向优必选“抛来橄榄枝”的原因。
企业对人形机器人提出五大要求
在服务智能制造企业时,焦继超归纳总结了企业对人形机器人的五大要求,即自主能力、灵巧操作、稳定可靠、量产交付、性价比。
焦继超详细讲述了几个重点:在可靠性方面,双足人形机器人技术复杂度比较高,关节数量非常多,相比于其它形态的机器人,虽然不具备成本优势,但拥有更强的泛化能力,能适应人类的工作环境,在复杂现场、狭窄空间执行任务,也不需要改造产线。我们始终认为,双足人形机器人是可以同时完成物料搬运、组装、质检等工作的最佳载体。
在稳定性方面,人形机器人会在产线上进行老化测试和疲劳性测试,优必选的人形机器人在吉利旗下极氪5G智慧工厂连续工作21天,基本上大的硬件没有出现问题。下一步,我们还要持续测试它的稳定性,例如让人形机器人持续工作两三年,这是需要正式量产交付后去攻克的问题。
在安全性方面,“生产安全重于泰山”,这就要求人形机器人进入产线一定不能出现生产事故,人形机器人既不能伤到工人,也不能碰到生产的产品。例如在汽车生产车间,人形机器人如果不小心碰撞到车体,那么这辆准新车可能就要报废,造成巨额损失。
在成本和价格方面,如果一台人形机器人的当前报价过高,那么是非常脱离企业实际的。优必选给合作伙伴的报价也是分阶段的成本报价,例如量产第一年、第二年、第三年的价格分别是多少,企业客户对这种报价方式是认可和接受的。
“十分感谢中国的制造业企业愿意选择人形机器人,为人形机器人提供一个试工的机会,实训产生的真实数据也为人形机器人更好、更快地进化提供了沃土。”焦继超说道,“优必选会持续聚焦工业场景应用的拓展。未来,人形机器人将和传统自动化设备协作以解决复杂场景的智能化和柔性化问题,人形机器人将重新定义AI时代的工人。”焦继超表示。
除了加速工业场景的商业化落地,优必选也有计划拓展人形机器人在商业服务和家庭陪伴场景的应用,并将发布针对家庭陪伴的人形机器人。
“随着产业软件和硬件的不断迭代、优化,人形机器人的成本不断降低。我们希望当人形机器人走进家庭陪伴场景的时候,能像大家消费一部手机或者一台电脑一样简单。”焦继超判断,人形机器人大概还要5—10年时间才可能进入大规模商业服务的阶段。
焦继超简介:
优必选科技副总裁、研究院院长。
北京理工大学博士,美国亚利桑那州立大学访问学者,曾任北京邮电大学副教授、博士生导师。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863、国家自然科学基等项目10余项,发表论文50余篇。
文章来源:电子信息产业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