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定强院士获2023年度江苏省基础研究重大贡献奖!

来源:南京大学 #南京大学# #天文光学# #苏定强#
5909

11月7日,全省科技大会暨全省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南京召开。南京大学荣获多个奖项,苏定强院士获2023年度省基础研究重大贡献奖,卢明辉教授获省青年科技杰出贡献奖,6个项目获省科学技术奖。

会上,江苏省委书记信长星为苏定强院士颁发“2023年度省基础研究重大贡献奖”。

苏定强,男,汉族,无党派,1936年6月生,南京大学教授、博导,中国科学院南京天文光学技术研究所研究员,主要从事望远镜和天文光学研究。1991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曾任中国天文学会理事长、现为名誉理事长。曾任国际天文学联合会(IAU)天文仪器与技术委员会主席。研究成果获1993年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排名第1)、1998年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排名第1)、2006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排名第2);获中国科学院和江苏省五次科技一等奖,两次二等奖,其中六次排名第1;1999年获何梁何利科技进步奖。

苏定强是我国天文光学的先驱和领军人,他的重要创新,使我国天文光学达到了国际最高水平的层次:苏定强首创加中继镜、多焦点共用副镜的望远镜光学系统,已在中国2.16米望远镜和当前国际上最大的望远镜VLT中应用;主创新类型的、世界上口径最大的大视场望远镜LAMOST(郭守敬望远镜),现已建成并取得大量国际瞩目的天文成果,使我国至今连续10多年引领国际天文学大规模光谱巡天;特别是在我国首先发展并引领主动光学技术,在国际上开创了主动变形镜光学系统,是国家重大科学工程LAMOST和FAST(天眼)中应用的核心创新;1972年在国际上独立提出点图评价函数,对光学设计作出了重大贡献;领导研制成中国第一个李奥双折射滤光器等。

苏定强等的贡献使江苏南京成为国内天文光学水平最高的基地和国际上三个主动光学中心之一,江苏已成为双折射滤光器等精密仪器的研制和出口地。

苏定强院士主要成就

首创加中继镜形成共用副镜的望远镜光学系统

开辟主动光学新方向,提出主动变形镜光学系统

创新提出世界上口径最大的大视场望远镜LAMOST

近几年LAMOST年科学产出在全球口径8米-10米的大望远镜项目中排名第三

独立提出点图评价函数,对光学设计产生重大影响

领导研制成我国第一个Lyot双折射滤光器

同时,苏定强院士还在其他研究中取得重要成果:合作研究提出中国12米精测望远镜,光学系统中采用了苏俞周(SYZ)中继镜;提出两种新型的大气色散改正器:透棱镜型和条状透棱镜拼接型的大气色散改正器;提出在500米FAST(天眼)上加副镜的方案,能安装更多馈源;提出即将发射的中国2米空间望远镜在空间站外伴飞的方案,解决了空间站和望远镜相互干扰,望远镜附属仪器的更换等大问题。

苏定强院士获奖情况:荣获国家和省部级奖10项

国家奖(3项):

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1次(排名1,1998)

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1次(排名1,1993)

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次(排名 2,2006)

中国科学院奖(5项):

杰出科技成就奖1次(排名3人并列1,2019)

自然科学奖一等奖1次(排名1, 1991 )

科技进步奖一等奖1次(排名1, 1997 )

科技进步奖二等奖2次(均排名1, 1994, 1999)

江苏省奖(2项):

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1次(排名 2, 2005)科学技术奖一等奖1次(排名 1, 2019)

此外,1999年还获得何梁何利科技进步奖

苏定强院士的创新成果,绝大多数已实现应用并处于国际领先地位,为天文学和国家做出了重大贡献。他还曾通过7、8年的艰苦自学,为南京大学学生讲授《广义相对论基础》课程。苏定强院士虽已88岁高龄,仍一直关心、关注南京大学天文学科的事业发展,坚持科研,今年还发表了高水平学术论文。作为我国望远镜光学和主动光学的先驱和领军人,苏定强院士瞄准世界科技前沿,不断坚持创新,使我国天文光学站在了国际最高水平。

责编: 集小微
来源:南京大学 #南京大学# #天文光学# #苏定强#
THE END
关闭
加载

PDF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