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踪CES拒签事件:“失效”的邀请函,挣扎的主办方

来源:爱集微 #CES# #拒签# #中美# #CES#
4.2w

(文/姜羽桐)距离第58届“国际消费电子产品展览会”(Consumer Electronics Show,简称CES)举办还有一个月,在来自全球的4000家企业已注册参展的档口,出了“幺蛾子”,大量中国企业人员签证申请被拒。

曾经被视为“稳签必过”护身符的CES邀请函不再好用,如今成了签证官眼中的“黑名单”,给有望创下近年参展数量新高的中国企业赴美之行带来极大不确定性。

当“赌城”竖起“小院高墙”,CES这个全球最大的消费电子展,正在疏离全球最大的消费电子市场。

“失效”的邀请函

自1967年首次亮相以来,CES已成为展示创新技术的“舞台”,是消费电子领域的年度“风向标”,是全球最大、影响最为广泛的消费电子展览会。多年来,中国企业一直是参展CES的主力军,但在2018年以1551家的数量参展CES创下历史新高后,情况有了不同。

数据显示,2019年,参展中企数量下降到1213家,2020年跌至约1000家。由于美国政府持续打压中企及疫情等因素影响,2021、2022年参加CES的中企数量骤减至210家和159家,2023年略增至493家,2024年才回升至1114家。

图/中国企业參展CES数量变化图(2018—2025年)

今天,来之不易的参展热情,又遭遇了美签“当头一棒”。

一些中国企业的员工表示,尽管他们持有CES发来的邀请函,但仍被拒发美国签证。

某公司品牌部门负责人向集微网透露,虽然往年也有手持CES邀请函被美国拒签的事情发生,但是今年公司员工被拒签的比例明显上升,往年团队10个人申请可能会有一两个人被拒,今年一半都没过。行业人士赵元(化名)亦持此观点,“有CES邀请函还被拒签的情况并不多见,拒签不是个例,这是前所未有的。”

在某红书App上搜索“CES”“签证”等关键词时,亦出现大量博主分享的被拒签经过:通过率极低,某公司几乎“团灭”,唯一获得美签的同事此前有欧美出行记录;展位花了十多万元,搭建付了二十多万元,却无法获得签证;参展人手不足,54平方米的展位仅有3个同事获签......这些信息共同指向了参展CES遭遇大规模拒签的现象。

为避免签证被拒的风险,部分中国参展商不得不采取迂回措施,不使用总部名义参展,而由海外分公司出面,这固然有近年来中国企业积极“出海”的因素,却也显示出无奈的一面。

另有CES参展企业向集微网表示,他们提前半年申请了美国签证,当时考虑美签通过率的问题,并未使用CES发来的邀请函,而是申请旅游签证,已经顺利通过了。费用方面,他们向相关代理机构支付了数千元的CES注册费,以及数万元的展位费(根据展位大小)。

由此推论,倘若参展企业因签证被拒而无法赴美参加CES,除影响合作交流外,恐怕至少将实打实地损失一笔几万至几十万元不等的参会费用,不知CES又将如何处理。

挣扎的主办方

“CES拒签事件”被媒体报道后,引起多方关注。

12月2日,《环球时报》发布题为《美国国务院需尽快回应CES拒签事件》的社评。文章指出,“CES虽然在美国举办,却是属于世界的公共品,开放而非封闭、合作而非对抗应是它秉持的价值。如果它不能承担起这一价值,那有一天被更具开放包容的展会替代也并非不可能。”文章还敦促美国国务院尽快就相关报道予以核查,减少签证、入境等政策障碍,为两国正常的民间商业和产业交流创造便利。

中国驻美大使馆表示:“CES是中国企业与全球企业交流合作的重要平台,多年来中国企业一直是主要参展力量。我们希望美国采取切实行动,减少签证与入境等政策障碍,支持两国在商务、科技等领域的更多交流。”

拒签对于CES而言多少有些城门失火殃及池鱼的意味。其发言人说:“我们了解到,一些来自中国的CES与会者和参展商的商务旅行签证申请被拒签。我们鼓励美国政府加快并批准因正当商业原因前往美国的个人的签证。”就此次中国企业参展签证被拒一事,集微网向CES主办方消费者技术协会(CTA)发去邮件咨询,但截至发稿日,未收到回复。

CES本该是世界各国参展商各展所长、交流合作的“科技春晚”,应当秉持开放包容的理念。中国作为全球消费电子的重要制造基地和消费大国,扮演了极为关键的角色。在美国政府试图以拒发签证来阻滞中国企业参展的那一刻,CES也将面临巨大的“真空”。

而最新消息,国内某参展代理商表示,今日凌晨收到CES发来的征集信息函。文件表示如有被拒签的情况,可提供有关申请的相关信息(包括申请人的姓名、公司名称和签证申请编号)。CES同时强调:“虽然我们对签证流程没有任何影响,但我们鼓励您准备好参加面谈。”以上信息似乎可以理解为CES正积极搜集被拒签客户信息,以此与美国签证办理机构做集中沟通的尝试。

低烈度的“卡脖子”

“CES拒签事件”不能孤立地看待,中国企业员工此次大规模遭遇拒签,发生在美国新总统选出后的权力交接期,很难不将其与美国近年来不断泛化国家安全概念,滥用出口管制措施的行为联系起来。譬如——

美国候任总统唐纳德 · 特朗普(Donald Trump)公开表示,计划对所有从中国进口的商品加征10%的关税,并称将对中国企业进入美国市场实施更严格限制,以保护美国制造商。

而日前美国拜登政府更是在任期尾声,再次升级对华芯片制裁。12月2日,美国商务部工业与安全局(BIS)公布了对中国半导体出口管制措施新规则,将140家中国半导体相关公司列入“实体清单”,成为美国对华芯片制裁有史以来新增“实体清单”公司数量最多、规模最大的一次。

除此之外,近年来以惊人速度崛起的中国科技企业,正围绕新能源汽车、人工智能等领域与全球巨头同台竞技,为产业发展注入新活力。大概是为了不让中企抢走风头与市场,作为东道主的美国政府看起来有些患得患失,出于政治目的,而非“技术原因”,在签证上做起了“手脚”。

以往中国个别企业去不了CES,主要是受美方单边制裁影响,但遭到大规模拒签还是第一次。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美国正着力减少与中国交流的心态。这一现象继续蔓延,势必进一步影响中美之间国际合作与科技交流步伐,无益于维护世界产业链、供应链的稳定。

从不断发生的对留学生的滋扰、在海关对中方人员的不合理盘查,到今天祭起签证“大招”,美国打压中国企业发展的“工具”看起来多了一件,只是如此手段令人啼笑皆非。

毕竟参展拒签这样低烈度的“卡脖子”,多low啊。

责编: 张轶群
来源:爱集微 #CES# #拒签# #中美# #CES#
THE END

*此内容为集微网原创,著作权归集微网所有,爱集微,爱原创

关闭
加载

PDF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