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人创造能力未衰 然日企已丧失创造力

来源:Digitimes #创造力# #能力#
8321
日本家电厂在20世纪后半曾以产品新颖优良出名,但到21世纪便显得落后,即使还能看到许多新点子,却没能由日本人成功商品化,基本上,问题是出在组织与企业,形成不鼓励创新研发的风气。

以发明NAND的前东芝(Toshiba)研究员舛冈富士雄为例,他在1980年代开发出NAND并商业化,成为东芝迄今为止的主力事业,但1990年代日本泡沫经济崩溃,他不顾外界环境与上司指令,继续自顾自地从事研发,结果他研发的产品上司不接受,上司要的产品他没做,1994年被迫离开东芝。

舛冈富士雄事后回忆,当时经营环境变差,公司风气变成不求有功但求无过,他这样挑战新产品新技术的人,容易留下失败纪录,更糟的是可能连累上司,在过度追求不失败的风气下,培育出整个靠不创新不挑战才能升官的世代,这是带来日本企业不创新的第一个因素。

发明蓝光LED的诺贝尔奖得主中村修二,也有类似感想,他指出他的成功,是上司愿意给他10年时间进行研究,不干涉不能带来获利的他,才有了LED产品。而现在的日本企业,由于股东压力而追求短期成果,再也不可能像他当时有充裕时间去追求高深技术。

而当不求有功但求无过风气培养出的职员,逐渐升任中间管理职时,就会更进一步打压可能失败的计划,即使不摆明禁止,但会要求提案研究人员与职员提出更详尽的事业评估计划,迫使研究人员把技术研究时间转为报告制作时间,甚至只做报告不做研发,负责研究Powerpoint格式的研发人员充斥各厂。

日本文部科学省调查,官方的大学研究人员,2002年工作时间有46.5%花在研究,但2013年便减为35.0%,减少约25%,大企业没有类似的统计资料,但据信问题只有比官方更严重,结果就是研究人员花在说服上司的报告时间越来越长,用在产品技术研发的时间日渐缩短,自然更不可能有新产品出现。

目前自行创立Seltech公司的江川将伟,则说出他2009年以前任职于丰田通商(Toyota Tsusho)旗下电子零组件厂Tomen Electronics的往事,他提出以该社零件组装成类比数位讯号转接模组,能让当时的类比电视收视数位讯号,由于日本将结束类比讯号播放,这种转接模组市场规模估为300亿日圆(约2.9亿美元)。

但是Tomen Electronics当时只做零件不作模组,这种电视盒市场上也没有先例,因此高层不愿投入,以报告书格式与文字错误,又或自己出差没办法看报告来刁难他,最后他只好离职,自行创业获得成功,Tomen Electronics则预定将在2017年4月结束营业。

即使是技术难度不高且市场需求已明显出现的转接设备,日本企业都不敢冒险,难怪无法出现崭新产品,也让日本人对创新丧失自信。
责编:
来源:Digitimes #创造力# #能力#
THE END
关闭
加载

PDF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