均胜电子郭继舜:国产化芯片可用速度快速提升 性能比肩国际巨头

来源:爱集微 #汽车峰会# #汽车电子# #爱集微# #均胜电子# #车载芯片#
2.7w

集微网消息 2022年11月7-8日,“2022张江汽车半导体生态峰会暨全球汽车电子交流会”在上海张江科学会堂隆重举行。本次会议以“智链未来 本立而道生”为主题,由上海市经信委、浦东新区科经委、自贸区张江管理局指导,《中国汽车报》社主办,张江高科、爱集微、浦东新区投资促进二中心承办,中国能源汽车传播集团支持。

在8日举行的主峰会上,宁波均胜电子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均胜智能汽车技术研究院院长郭继舜发表了名为《汽车电子与车载域控发展趋势》的主题演讲,分别对车载芯片的新机遇、域控制器芯片的应用以及国产化芯片与自主知识产权域控进行了解读和剖判。

郭继舜首先提到,一直以来,车规级芯片都是几家企业垄断市场,构成了非常封闭的产业结构。但随着汽车智能化、网联化趋势不断加强,众多汽车厂商开始使用越来越多的芯片,比如传感器和域控的性能提升使得芯片的需求越来越旺盛,同时相关软硬件产品也实现了快速迭代。这也促使汽车成为了信息中心。

“对汽车厂商而言,整车成本的控制是非常重要的生命线。”郭继舜说道,目前,车载芯片占整车的BOM成本在快速提升。最根本的原因是智能座舱、智能驾驶在逐渐取代掉真皮座椅、全色天窗等,成为用户真正可感知的价值。例如2016、2018年给我们ADAS的成本不会超过两千元,但现在一个域控制器就上万。”

在汽车电子与域控发展趋势方面,郭继舜指出,第一个趋势是电子电气架构由域融合向中央架构过渡。但中央域最重要是系统是否足够稳定,是否会失效。因为从独立域到中央域是逐步迭代的过程,不是一蹴而就的。“然而,国内多数车厂属于央企、国企或较大私企,从汇报立项到开始执行大概需要3-6个月,甚至更长时间,不利于复杂系统的持续迭代。”

此外,第二个趋势是主机厂开始深入参与造芯等上游业务。对于汽车厂商为什么要掌握芯片?郭继舜表示,最重要的原因有两个。首先,这是基于对自身未来发展前景的预测,即下一代芯片使需要整车的设计和芯片使用更加契合。其次,只有掌握了芯片才能掌握数据,掌握了数据才能掌握结构化信息,掌握结构化信息才能实现算法的持续迭代。

“但一个前提是针对一款芯片能不能盈利,即便不采用先进制程,流片费用也达到数百万美元。”郭继舜表示,“一家主机厂的芯片如果能在一个迭代周期里面被采购100万片,基本上不会亏本。这就需要汽车厂商有足够的能力把车卖出去,才能使自研芯片最终能够回本。”

目前,车载芯片主要仍由美日韩德等国际巨头掌控,而且这些企业在汽车电子领域有众多布局,产品链也非常完整。郭继舜强调,“中国的半导体相关企业也在逐渐发展,不管是在功率电子、计算芯片、模拟芯片都可以看到中国公司正在与海外厂商做对标。”

在行业发展前景方面,郭继舜表示,在中央架构模式下,传统汽车的供应链在进行整合。“整合的原因是,大家开始发现数据和软件是驱动技术向前推动的非常重要的动力。当‘软件定义汽车’出现时,传统汽车的供应链结构确实是在改变。但由于业务边界模糊,一个合适而且高性价比的商业模式仍需要厘清。另外,需要注意的是,在一个成熟的系统里面软件成本其实会被无限的摊薄。因为持续的创业流动和产品迭代多了以后,行业出现繁荣同时利润也在减少。

据郭继舜介绍,在中央架构下,整车控制正由多个域简化为四个域,即车身域、动力域、智能驾驶域以及智能座舱域,其需求增长正带来相关芯片性能的持续升级。在这一进程中,国产化芯片的可用速度快速提升,性能可以比肩国际巨头。目前,大量量产交付案例已经证明了国产化替代技术的可行性。

“不过,由于做域的难度比较大,国内外不同车厂和企业也提出了不同的融合方法,其中包括车身+动力+底盘,车身+座舱,底盘+智驾和座舱+智驾的融合。”郭继舜表示,由于芯片的需求在逐渐趋同,业界最终会走向以中央计算平台为主的多域融合。

最后,在概述汽车电子与车载域控发展趋势时,郭继舜总结了五个观点。第一,中央架构集成趋势重构了产业链合作新模式;第二,智能驾驶、座舱芯片向大算力、大存储、高带宽方向发展;第三,感知类AI异构芯片的种类和价值走向高速增长路径;第四,车身控制和供电深度融合,带来对通用MCU和功率类芯片的需求提升;第五,功率模块由IGBT向SiC升级。(校对/吕佳妮)

责编: 张轶群
来源:爱集微 #汽车峰会# #汽车电子# #爱集微# #均胜电子# #车载芯片#
THE END

*此内容为集微网原创,著作权归集微网所有,爱集微,爱原创

关闭
加载

PDF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