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共探“产学研”融合发展之道,第二届集微半导体人力资源大会精彩纷呈
2.第六届集微政策峰会芯观点集锦
3.英伟达CEO黄仁勋或于6月6日到访上海
4.最高奖励千万元,成都发布人工智能新政
5.集微咨询陈跃楠:新局势下,半导体设备、零部件厂商将充分受益于国产替代
6.南京浦口:国内集成电路工艺水平最高的产业承载地
1.共探“产学研”融合发展之道,第二届集微半导体人力资源大会精彩纷呈
一年一度一“归来”,唯有夏风最盛情。6月2日—3日,2023第七届集微半导体峰会在厦门国际会议中心酒店隆重举办,来自五湖四海的产业界人士齐聚一堂、共襄盛会。
作为年度峰会重要会议之一,第二届集微半导体人力资源大会暨人才供需平台对接论坛高朋满座,并在一片热议声中于2日下午完美收官,包括100+高校院系主任教师、70+知名半导体企业CEO及HRD深层联动,共同探讨了产学研融合、人才培养和就业择业等热点话题,同时签署校企合作合约,为半导体人才发展提供更强支持,助力产业高质量发展。
本次大会诸多亮点尤为吸睛,其中包括“IC就业百人会”正式成立,爱集微职场新产品、业务战略和《2023中国集成电路行业人才洞察报告》发布,校企合作典型案例分享,高校企业人才资源“面对面”对接等。由此,大会不仅搭建了高质量的企业与高校交流平台,也有序推进相关产学研融合服务,并在精彩纷呈中获得企业高管、高校教师和业内一致肯定。
助力行业人才高质量发展,“IC就业百人会”闪亮登场
受国际经济下行压力、产业发展及投资放缓等一系列因素影响,2023年国内就业形势依然严峻,而半导体行业人才需求和供给演变出结构性分化的“冰火两重天”趋势,同时企业人才布局和校招也相对比以往更加审慎,这给国内半导体产业发展带来了更复杂的挑战。
作为半导体产业“引擎”,人才是我国半导体产业取得突破的最关键因素之一。因此,进一步优化人才配置,推动人才聚集,形成产业创新、人才赋能的大格局是本次会议重要宗旨。
爱集微CEO陈冉表示,本次大会以专业人才培育、科研成果转化、校企人才服务为任,为半导体行业发展碰撞思想、凝聚共识,旨在打造成为集成电路垂直领域里最具影响力的第三方校企合作和职业发展平台,为校企双方搭建友好的沟通桥梁,推动校企合作,既解决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又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习和就业机会,同时加速高校科研成果转化落地,形成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科技成果转化新格局。
爱集微CEO陈冉
“爱集微时刻关注产业人才培养状况,并结合自身资源优势,自2019年起先后设立校友论坛、微电子学院论坛、人力资源大会等多种创新形式的活动,同时打造并落地多场多地双选会,以桥梁纽带作用推进产教融合人才培养体系建设。”陈冉说道。
为了打破传统校企合作交流方式,更好地促进中国半导体人才事业发展,爱集微联合全国多所高校就业办教师、校企合作负责人、企业高管和HR等成立“IC就业百人会组织”,以构建信息互通、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的就业合作平台,助力半导体行业人才的高质量发展。
在本次大会上,“IC就业百人会”正式宣告成立,爱集微CEO陈冉、长鑫存储招聘总监柯黎颖、厦门大学学生就业创业指导中心主任黄尚武、芯原股份人事行政副总裁石雯丽、张江高科人力资源总监孙艳共同按下手印,开启了这一重要时刻。
爱集微构建这一就业合作平台后,将依托百人会成员单位在各领域的资本、人才、项目资源,实现信息互通、资源共享、优势互补,通过组织有效的会议活动,强化百人会成员间互相交流、共同合作,奋力促进中国集成电路行业人才事业发展。
“四轮”驱动+人才报告双发布,洞察人才“智”创未来
近年来,通过双选会、大型校招护航行动、校园行业交流分享会等一系列活动,爱集微一方面帮助有意愿入行半导体乃至泛ICT行业的人才提供优质平台,通过专业服务“筑巢引凤”;另一方面不断聚集行业内优质企业、高校资源,优化资源配置,促进产学研融合。
应对当下就业难问题,爱集微职场持续通过线上线下平台联动各方力量,以职业规划、产学研融合、科研探讨等多项议题为载体,助力精准就业创业。会上,爱集微职场业务总经理韩鹏凯发表名为《以“数”为翼 “智”创未来》的主题演讲,分别从2022创新破局和2023“四”轮驱动两大维度,讲述爱集微职场取得的丰硕成果和布局展望。
爱集微职场业务总经理韩鹏凯
韩鹏凯提到,自去年7月至今,爱集微职场共组织近30场线上线下、全国城市联合、校园专场双选会,覆盖全国各大城市,80+泛电子类院校,430+半导体企业,15200+大学生求职者,以及形成1665000+活动曝光量。另外,共发布5份人才发展报告&薪酬报告,以及开展了求职大讲堂、直播带岗、专项招聘会等一系列助力半导体人才对接的重要活动。
对于2023年的发展愿景,爱集微职场的战略是,以高校、企业、园区、协会形成“四”轮驱动、协同发展,具体通路为就业创业、企业赋能和智能咨询等,其中包括将开展覆盖八大城市的2024届秋招,职业规划课程线上直播和“芯力量”科技成果转化路演等系列措施和活动,以及可进行JiweiGPT智能咨询和即将上线功能丰富且刚需的集微职场APP。
韩鹏凯表示,“我们的使命就是打造集成电路领域的校企人才直通车,助力半导体行业发展。未来,我们会持续在学生就业、企业招聘和推动产学研融合方面不断努力、精耕奋进,以能够在中国半导体行业的快速发展中贡献一份力量,助力国内产业做大做强。”
显然,爱集微职场正在践行这一使命和理念。为了国内半导体企业选拔人才及毕业生就业等提供重要参考,爱集微职场分析师团队历时一年、收集数万条数据,从人才结构、岗位需求、薪酬待遇等方向分析汇编而成的《中国集成电路行业人才洞察报告(2023)》在第二届集微半导体人力资源大会上重磅发布,给出了产业蓝图指引和人才发展预测。
爱集微职场人力资源分析师何海琼
在报告中,爱集微职场人力资源分析师何海琼分别从2023集成电路企业人才需求现状和集成电路行业高校人才供给两大维度解码人才现状。她表示,线级城市等级与薪酬给付水平成正相关。一线城市岗位平均年薪达37.68万元,其次为新一线城市,平均年薪为29.11万元,二线城市平均薪酬为23.10万元。另外,设计业以38.42万元平均薪酬位列各类型企业首位,制造业、半导体设备平均薪酬分别为29.51万元、23.38万元,分列第二、三位。
企业高校代表建言献策,探寻产学研协同发展之道
随着集成电路产业纵深发展和人才供需结构分化,如何破解新形势下的产业技术创新、人才体系建设和可持续发展难题成了行业重点。对此,深化产学研融合,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推进人力资源需求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成为破题关键之一。
在大会上,芯原股份人事行政副总裁石雯丽发表了主题为《产学研联合发展的实践案例及分享》的精彩演讲,分别从公司员工录用背景和招聘形式,企业开放日和线上线下讲座,“芯原杯”专项竞赛和全国大学生集成电路创新创业大赛,与各理工高校联合培养和联动,以及走进校园等方面,深入介绍了芯原在产学研融合发展和校企合作方面的措施和路径。
芯原股份人事行政副总裁石雯丽
石雯丽指出,芯原公司非常关注人才队伍的建设和长期发展。尽管在当前行业形势下不少企业在裁员,但芯原依然会“敌退我进”继续招聘,同时更注重人才体系的质量建设和长期主义。至于如何构建一个稳定的、抗周期的、长期主义的组织文化?她说,“一是深入员工的个人关系网,打造家文化;一是为员工与百变的市场之间筑起了缓冲墙”。
基于此,芯原建立了领先业界的人才库,国内研发人员占比达85.76。员工学历保持较高水平,硕士及以上学历占比达82.88%,并且离职率远低于行业水平。而良性的人才体系进一步支撑了芯原打造出了丰富的IP储备,进而取得半导体IP销售全球前六等亮丽业绩。
此外,作为高校方面代表,学生就业创业指导中心校园招聘部部长黄尚武发表了名为《新时代学生就业创业工作“势道术”若干思考》的主题演讲。他对该中心的各项职责工作、制度体系、措施改革以及校企合作成绩和激励等进行了详细介绍,称其致力于把握服务国家“方向盘”,做就业创业“加速器”,搭建人才输送的桥梁,并通过专项行动促进校企合作。
学生就业创业指导中心校园招聘部部长黄尚武
关于学生就业创业工作,他还分享了三点思考,第一,构建学生就业创业教育生态系统需要理论和实践的双重支撑,但理论和实践环节还存在不足。第二,提升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率需要多点发力,只有在需求端、供给端推进校企合作、共同发力,才能提高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率。第三,破立并举健全高校人才评价体系,未来唯有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才是唯一出路。
2.第六届集微政策峰会芯观点集锦
3.英伟达CEO黄仁勋或于6月6日到访上海
在摩根大通CEO杰米·戴蒙、特斯拉CEO马斯克相继访华后,英伟达CEO黄仁勋传来了访华的新动向。据《上海证券报》报道,从一位英伟达相关人士处获悉,英伟达CEO黄仁勋或于下周二(6月6日)到访上海。
知情人士透露英伟达创始人兼CEO黄仁勋将于6月访问中国大陆,与腾讯、字节跳动等科技公司会面,此次行程还包括拜访理想汽车、比亚迪汽车、小米集团。中国大陆作为全球最大的芯片市场之一,英伟达没有因其它因素的干扰而减缓开拓中国大陆市场的进度。
据集微网此前报道,黄仁勋对此表示,尚未决定是否访问中国大陆,他在中国台湾已和台积电创始人张忠谋夫妇共进晚餐,6月2日将与鸿海董事长刘扬伟见面。
4.最高奖励千万元,成都发布人工智能新政
6月1日,成都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发布《成都市关于进一步促进人工智能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征求意见稿》)。
《征求意见稿》从促进人工智能算法发展政策、推动人工智能能级提升政策、构建人工智能产业生态政策三方面进行了明确。
促进人工智能算法发展政策
支持构建算法开发工具体系
鼓励企业、科研机构研制或改进人工智能开源开发框架,对经认定的成都市“首版次”软件产品,按其研发支出、销售合同执行金额10%的比例,对研制企业、应用单位分别一次性给予不超过250万元的资金补贴。鼓励企业、科研机构围绕国产主流人工智能开发框架,研制AI芯片、开源函数库与工具包、中间件等,经评审择优,给予重点项目最高200万元经费支持。
支持算法突破升级
支持企业、科研机构开展核心算法与专业算法研发,布局大规模语义模型、多模态通用模型、小参数模型、行业模型等,对取得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含科技创新2030-重大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立项项目成果或国家科学技术奖获奖成果在蓉落地转化的,给予最高1000万元经费支持。
支持算法首试首用
对首次采购“成都造”算法并用于软硬件产品的高端软件、智能终端企业,按第一年采购合同额的10%给予最高250万元的奖励。支持企业采用“成都造”智能算法、软硬件产品在“智慧蓉城”建设中打造典型应用场景,经评定为示范应用场景的,给予最高100万元奖励。
支持建设算法创新应用平台
对新获批建设的人工智能领域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等,给予最高300万元支持。鼓励企业、科研院所和行业协会等建设运营算法检测、验证、对接交易等公共算法服务平台,按其年度服务性收入的10%,给予单个平台每年最高100万元补贴。
推动人工智能能级提升政策
支持企业做优做强
支持企业升规、稳规,对年度主营业务收入首次突破5亿元、10亿元、20亿元,且人工智能相关业务收入占比60%以上的人工智能企业,分别给予企业核心团队10万元、20万元、25万元一次性奖励。鼓励企业“规做强”,对新获得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称号的人工智能企业,分别给予30万元、10万元一次性支持。
支持企业上市挂牌
对拟在国内主要交易场所上市的人工智能企业,发行上市申请被中国证监会或北交所正式受理的(已发放的除外),给予100万元资金支持;对首发上市的人工智能企业,按实际募资净额(扣除发行费用)的1%给予最高不超过350万元资金支持。
构建人工智能产业生态政策
支持高端要素聚集
对在蓉高校、科研机构、企事业单位,获得吴文俊人工智能最高成就奖及特等奖的个人或团队,给予100万元一次性奖励;对获得吴文俊人工智能科学技术奖其它奖项的(不含优秀博士论文),给予20万元一次性奖励。
鼓励国有资本联动社会资本共同组建人工智能方向子基金,投资引进优质项目和企业。创投企业引进域外(省外、境外)已投人工智能方向高新技术企业落地我市的,给予创投企业实际投资额2%、累计不超过1000万元奖励。对天使投资机构投资的本地(或外地迁入)人工智能企业,给予企业实际获得股权融资额10%、最高100万元资助。(校对/魏健)
5.集微咨询陈跃楠:新局势下,半导体设备、零部件厂商将充分受益于国产替代
2023年6月2日至6月3日,第七届集微半导体峰会在厦门国际会议中心酒店隆重召开。峰会以“取势·明道,行健·谋远”为主题,围绕半导体产业政策、投融资、EDA产业发展、产业人才发展、校企合作、通用芯片、产业制造等全产业链生态,举办包括半导体展在内的近50场特色活动,并发布数十份集微咨询专业报告。
在同期举办的首届半导体制造峰会暨产业链突破奖颁奖典礼上,集微咨询(JW Insights)咨询总监陈跃楠发表了以《新局势下中国半导体设备发展态势》为主题的演讲,针对中国半导体设备、零部件市场发展进行了深度剖析。
进口依赖严重,国产设备需求有望大增
当前,全球硅晶圆代工、存储大厂陆续宣布削减未来资本支出,半导体市场进入了周期性调整阶段。同时,地缘政治风险持续扩大,美日韩欧纷纷对中国实施半导体技术封锁。
在此背景下,陈跃楠表示,虽然目前全球半导体市场规模略有下滑,对设备的需求也有所调整,但从长周期来看,仍将保持增长。
数据显示,2022年,全球半导体设备销售额1076.5亿美元,同比2021年的1026.4亿美元增长5%,其中,中国大陆连续已经第三年成为全球最大的半导体设备市场,2022年中国大陆的设备投资同比放缓5%,为283亿美元。
陈跃楠指出,我国的半导体设备进口依赖很严重,从2021年中国晶圆厂设备采购额看,国内自给率仅为11%。国内晶圆厂逆全球半导体资本开支下行趋势而动,积极扩产,叠加国际限制因素,国产设备需求有望大幅增加。
从全球各大设备厂商的业绩情况来看,设备市场业绩分化严重,ASML、ASMI等前道制程设备厂商的业绩相对强劲,明显好于封测设备及零部件厂商。
国内方面,虽然龙头Foundry扩产节奏有所调整,但整体扩产步伐坚实有力,中芯国际、华润微、swaysure、鹏芯微等国产晶圆厂的新增产线均处于正常建设过程中,将带动前道晶圆制造设备强劲增长。
“无论是一二级市场,半导体设备都已经成为国内资本市场的重点标的。”陈跃楠称,2022年度IC设计仍然是市场投资重点,材料和设备领域热度大幅提升。
根据集微咨询数据显示,从半导体产业布局来看,由于行业体量的原因,IC设计业融资数量占比最大,2022年度融资事件共计232起,占比达43%;半导体材料、设备领域融资事件分别为66、47起,占比分别为12%和9%
打造专业产业服务体系,助力材料和设备企业做大做强
陈跃楠表示:“由于国内前道设备尚处于起步阶段,在新局势下也带来了较高的国产替代空间。”
从招投标情况来看,2023 年 1-4 月,长江存储、华力集成、华力微电子等 11 家国内主流晶圆厂累计共开标 100 台工艺设备。其中,源自中国大陆厂家制造的设备共计 42 台,占比达 42.0%。
伴随着国产半导体设备企业逐渐成熟,设备企业整体也实现了营收和毛利率的双提升。根据集微咨询数据统计,北方华创、中微公司、盛美上海等16家中国半导体设备上市企业的合计收入从2017年的41亿元,增长至 2022年 335 亿元, 2017-2022 年复合平均增速为 52%, 2018-2022 年复合平均增速为 50%。从2022 年相比 2018 年的毛利率变动幅度看,半导体设备行业毛利率也平均上升 6.1 个百分点。
陈跃楠还指出,先进封装正在驱动封测设备进行创新,国内封装设备有望借此良机实现弯道超车。
在零部件方面,受益于全球半导体周期增长,零部件市场也呈现出稳步上升的趋势。
数据显示,全球集成电路零部件市场规模从2016年928亿元增长至2021年2282亿元,年复合增长率为19.72%。其中,我国集成电路零部件市场规模从2016年145亿元增长至2021年661亿元,年复合增长率为35.45%,市场增速明显高于全球水平。
不过,2021年国产集成电路零部件销售收入约78亿元,在国内市场的占比约12%。
陈跃楠表示,目前,单一零部件产品市场空间小,且大陆厂商渗透率极低,这意味着国产零部件具备绝佳的市场机会,叠加国家政策的偏向,国内设备厂推进零部件国产化的意愿强烈,在天时地利人和的情况下,国产半导体零部件厂商将充分受益于国产替代。
最后,陈跃楠指出,集微咨询致力于打造专业产业服务体系,包括市场调研、专精特新市场研究、企业发展战略咨询、投融资辅助服务等,助力半导体材料和设备企业做大做强。
6.南京浦口:国内集成电路工艺水平最高的产业承载地
6月2-3日,以“取势·明道 行健·谋远”为主题的2023第七届集微半导体峰会在厦门国际会议中心隆重举办。在峰会首日举办的“第六届集微政策峰会”上,南京市浦口区商务局副局长高婷婷以“投资浦口 共赢未来”为主题作演讲。
南京市浦口区商务局副局长 高婷婷
浦口区地处南京市西北部,总面积715平方公里,常住人口40.55万,是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重要门户、国家级江北新区的重要板块和南京市重点打造的“新主城”。
生态“宝地”
高婷婷指出,浦口自然人文资源丰富,望山见水,是人文独特的生态“宝地”,具有交通便捷畅通、自然基底优越、文化底蕴深厚等优势。
在交通方面,浦口路网发达,交通便捷,距离南京南站车程约30分钟,距离禄口国际机场约40分钟,现有长江三桥、长江五桥、长江隧道、地铁10号、S3号线等13条过江通道,在建4条,到2035年,浦口将有28条通道连接江南,真正实现江南江北无缝对接,实现“一江两岸、联动发展”。
在自然环境方面,浦口境内拥有“十里温泉、百里老山、千年银杏、万只白鹭”,林木覆盖率位居江苏省第一,PM2.5年均浓度连续五年南京最优,还曾先后被评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全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区”、“全国一二三产融合试点示范区”和“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
在文化方面,浦口墨韵浓厚、书香悠远,是全国书法文化之乡,求雨山被中书协中国书法论坛确定为永久会址。
产业“高地”
高婷婷表示,浦口地标鲜明,是创新驱动的产业“高地”。当前浦口正集中政策、集中资源,以浦口经济开发区、浦口高新区、南京国家农创中心,珍珠泉度假区等实力强劲的产业园区为平台,全力打造集成电路、高端交通装备、文旅健康、数字经济和人工智能等产业集群。
在集成电路产业领域,近年来,随着台积电落地,华天科技、凯鼎电子、长晶科技、芯德半导体、芯爱科技等一批国际细分领域行业龙头企业相继落户,目前已集聚产业链上下游企业300家、营收额160.22亿元,占南京市的1/3。浦口已经成为国内集成电路工艺水平最高的产业承载地。
在高端交通装备产业领域,作为南京市轨道交通产业“一主三副”发展格局的承载地之一,浦口先后招引中车集团、锦湖轮胎、上汽依维柯、大盾构等行业领军企业,已集聚高端装备企业100余家,浦口经济开发区还被授予南京唯一的(轨道交通产业)省特色产业集群。
在文旅健康产业领域,用好“山水泉林寺”的独特禀赋,打造以亚洲最大的室内休闲游乐综合体——华昌龙之谷为代表的百亿级旗舰项目,成功举办老山国际文化旅游节、2023南京浦口马拉松比赛、创成2个国家4A级旅游景区、2个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4个国家3A级旅游景区和2个省级旅游度假区,“微度假”浦口品牌被写入文旅部工作要点。
在数字经济和人工智能产业领域,引进惠普国际软件质量总部云测平台、紫光云数、中孚信息等一批数字经济核心企业,获批成为全国首批、全省唯一的民用无人驾驶航空试验区,建成全国首个独立组网的5G网联无人机基地。浦口经济开发区、浦口高新区、均获评南京市首批数字经济产业园区。
兴业“福地”
高婷婷表示,浦口的营商环境非常优秀,政通人和,是机遇无限的兴业“福地”。近年来,随着南京跨江融合发展加速,浦口拥江而上的发展潜力巨大、机遇无限。
一是江北新区和浦口区一体化发展的新机遇。江北新区是全国第十三个、江苏省唯一的国家级新区,是辐射带动长江中上游地区发展的重要节点,也是中国(江苏)自由贸易试验区南京片区划实施范围39.55平方公里的所在地,在“两城一中心”(芯片之城、基因之城、新金融中心)的发展蓝图引领下,已迅速崛起为南京经济发展的新增长极。高婷婷指出,两区一体化发展既是内在驱动,也是大势所趋,浦口正以更加开放的姿态拥抱新区、融入新区,着力打造南京未来产业发展的重要承载区、创新实践的重要试验区和城乡融合的重要样板区。
二是南京都市圈发展的新动能。南京都市圈是国家层面批复的首个跨省都市圈,2022年南京市的GDP已突破1.69万亿。浦口处于连接南京和安徽的战略要位,与安徽省滁州市、马鞍山市积极开展跨界合作,并作为全国6个省际毗邻区之一,纳入国家《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在国家大战略中占有一席之地,也获得了广阔的发展腹地。
三是营商环境持续优化的新格局。浦口结合企业投资发展的实际需求,把脉问诊、对症下药,已相继出台《促进集成电路产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关于促进文旅健康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浦口区农业龙头企业高质量发展扶持政策》、《浦口区人才安居实施细则》等多项惠企政策,为在浦口投资的每一位客商在产业扶植、人才安居、子女入学等各方面提供全流程跟进、全方位配合、全覆盖保障的立体式服务。
和美“新城”
高婷婷表示,浦口的配套设施完善,是宜业宜居的和美“新城”,不仅土地载体要素充沛、科教人才资源丰富,而且地标产业高度集聚、生活配套设施完善。
在土地载体方面,围绕全产业链,浦口提供土地载体等资源保障,拥有近郊区为数不多的存量产业用地,存量工业仓储用地超12000亩,存量科研用地超4000亩,精装修办公载体超500万㎡,可以满足企业办公、研发、生产等多样需求,陪伴企业成长壮大。
在科教人才资源方面,依托南京得天独厚的教育资源优势,浦口深入开展百校对接,在引才育才上多措并举,深耕细作。南京邮电大学江北校区落户区内,双方构建集成电路科学与工程学院,开创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新模式,为浦口区集成电路企业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浦口与南京大学、东南大学等多所高校建立紧密合作关系,为企业人才招聘提供便利;创新实施“浦芯精英”人才定制培养项目,设立奖学金,提供实习实践岗位,开展各类创新创业大赛,以产业优势厚植人才优势,促成技术落地,对接合作。
在生活配套方面,区内基础教育资源丰富,企业高管子女入学通道已全面打通,周边高品质楼盘集聚且价格较主城有很大的优势,配套多套一包入住公寓,可以以优惠的价格和灵活的购买方式,为扎根浦口的创业家及科研人才提供人才用房。休闲娱乐配套正在不断完善,高端特色商业配套及酒店正在陆续入驻。
此次峰会上,高婷婷着重介绍了浦口经济开发区,浦口经济开发区重点打造以集成电路为核心的智能制造和以新能源汽车、轨道交通、航天航空为主的高端交通装备两大地标产业。
在集成电路产业,通过《南京市打造集成电路产业地标行动计划》、《浦口区利用资本市场促进股权投资实施办法》等社会政策引导企业和市场化运作,吸引优质企业向园区靠拢。浦口经济开发区集成电路产业链条完整度全市领先,形成了制造环节有龙头,设计环节有集聚,封测环节有影响,设备环节有支撑,材料领域有突破的产业格局。2022年,开发区新签集成电路项目有43个,总投资460亿元,集成电路产业产值近240亿元。截至目前,已集聚产业链上下游企业262家。
开发区深耕集成电路行业发展,承担着南京集成电路行业协会秘书处的工作,获得南京市集成电路产业基地、南京浦口集成电路产业联盟、江苏集成电路产业园等称号,先后搭建了以集成电路产业促进中心为代表的公共服务平台,以台积电晶圆制造服务联盟为代表的技术支持平台,以南京浦口集成电路产业创新中心、海外协同创新中心为代表的创新创造平台。浦口经济开发区在建以及运营的创新载体规模有100万平,将在更深层次、更宽领域、更广范围内集聚资源要素。
演讲的最后,高婷婷表示,长江之滨的浦口区位好、政策优,正迎来与江北新区一体化发展的崭新机遇。期盼各位到浦口多走走、多看看,在感受浦口生态人文之美、发展之美的同时寻求更大商机,同时也希望与各园区加强联系、互通有无、共同发展。(校对/吕佳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