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科技竞争“新战线”:RISC-V中国会被“卡脖子”吗?

来源:爱集微 #RISC-V# #出口管制# #RISC-V#
9.9w

(文/陈兴华在美升级对华科技战满一年之际,开源RISC-V正在成为中美科技竞争的“新战线”。

日前,多名美国议员打着所谓“保护国家安全”的旗号向拜登政府施压,要求其限制美企参与合作研发在中国广泛使用的RISC-V开源技术,而且强调如果没有落实将寻求立法管制。

在行业人士看来,这并非没有落地的可能性,但RISC-V指令集本身不存在制裁风险,可能受限的是美国本土企业开发的IP等。虽然此举可能会颠覆全球科技行业的跨境合作方式,但实操上将很难执行,因为RISC-V技术管制极为复杂难以界定,以及各界将形成动态博弈过程。

此外,未来美国推进对华RISC-V技术出口管制也或将适得其反,虽然短期会对国内企业造成一些阻碍,但长远来看将倒逼乃至加速RISC-V技术的国产替代、自主可控和做大做强。

潜在限制“无直接可行方式”

随着美国对华科技战升级至所谓“查缺补漏”的新阶段,正呈现快速发展势头的RISC-V技术已成为其“眼中钉”。这或将为国内RISC-V产业技术的发展带来不确定性风险。

对于美国将如何落地RISC-V技术出口管制,国内某头部RISC-V芯片厂商高管杨宇(化名)在接受集微网采访时表示,“尽管美国方面在考虑相关举措的落地可行性,但目前并没有直接可行的方式,潜在手段包括限制美国公司与中企合作以及参加RISC-V基金会(RISC-V International)活动,或者用政治影响力将中方会员排除以及限制在一定比例等。

在多位行业人士看来,RISC-V指令集本身不存在被制裁风险,但美国企业开发的相关IP产品等可以被纳入出口管制。正如美国知名RSIC-V芯片厂商SiFive的一位负责人所言,人们似乎混淆了RISC-V开源标准和实际技术产品,后者已经受到相关出口法律的严格控制。

据了解,“开源”代码是受美国宪法第一修正案保护的言论自由,“软件”才会受到监管,但RSIC-V并非二者,本质是一套开放、免费的指令集,以及处理器的软硬件接口和一套开放技术标准,因此不受到美国出口管制禁令影响,除非基于其开发IP等“产品”

元禾璞华合伙人胡颖平进一步指出,国际地缘政治也无法干扰或禁止RISC-V的开源标准,因为这一行业标准作为产业界约定的发展方向和规则,如果全球不同步就失去了生命力。杨宇则称,RSIC-V技术已经开放的标准无法被限制,美国只能对未来的标准建设施加一些限制。

至于美方举措落地可能性,Akin Gump律师事务所的出口管制律师Kevin Wolf(曾于奥巴马政府商务部任职)表示,对(RISC-V)技术的公开讨论进行监管比对实体产品进行监管更为罕见,但并非不可能。另外,现有的芯片出口规则可能有助于为此类提案提供法律框架

“但这在实操层面将很难执行,因为美国的RSIC-V IP公司还很弱小,无法像具有行业垄断地位的公司能在短期内承受地缘政治带来的一些干扰和波动。他们一旦脱离中国这个全球最大RISC-V生态市场以及若没有美国政府补贴,就会失去商业生存的根基而难以为继。”胡颖平说道。

对此,杨宇持有类似观点。他认为,美国RSIC-V IP企业和RSIC-V基金会本身都有商业诉求,不能一味放弃中国市场,所以这将是一个动态博弈过程,但要落到纸面也没那么快。

“就像禁止在互联网上工作”

在美国推进对华采取RISC-V技术管制的影响方面,行业分析认为,美国此举可能会颠覆全球科技行业的跨境合作方式,而RISC-V芯片技术将成为中美科技竞争的“新战线”。

杨宇指出,全球RISC-V技术之争或将成为不可避免的趋势,因为指令集架构是非常重要的阵地和基础学科。多年来,由于涉及底层核心技术,中美等国一直都比较重视指令集架构,包括国内一直在尝试突破指令集的自主可控,其中在RISC-V领域已经取得了不俗成绩。

至于美国对RISC-V执行相关限制的影响,深度数智顾问梁宇宁对集微网表示,“虽然RISC-V是个国际态,但现状还是美国公司、组织及公,标准和计划基本都是基金会和Tech SIG(特殊兴趣小组)社区制定,同时多数Tech SIG还是由美国成员主导。”这意味着美国在RISC-V技术生态拥有较强话语权,其动向势必会对各界造成一些干扰影响。

据了解,RISC-V由非营利基金会RISC-V International监管和协调技术合作。2019年,由于担心潜在的地缘政治破坏,RISC-V基金会将总部从美国迁往瑞士以寻求技术“中立”。

但美国的影响力仍让RISC-V International有所忌惮。其CEO Calista Redmond在一篇博文中写道,美国政府若对开放标准采取前所未有的限制,这将导致相关产品、解决方案和人才进入全球市场的机会减少,同时标准层面上的分歧将导致一个充满不兼容解决方案的世界。

RISC-V International最高等级会员 图自官网

据RISC-V International官网显示,目前全球来自70个国家/地区的3800多家RISC-V成员做出贡献并协作定义RISC-V开放规范,而中国企业在最高等级的Premier会员占比近一半。此外,使用RISC-V的初创企业中,中国企业已经占60%至80%。

胡颖平进一步指出,过去几年中国在RSIC-V产业技术上进步非常大,基于RSIC-V开发的IP和产品也开始在各行业广泛应用。但美国的一些公司占据先发优势,在IP积累方面可能更成熟一些。如果他们与中方的合作被限制,短期内将对国内RSIC-V技术发展造成一定影响。

同时,美国本土RISC-V芯片厂商也难逃波及。SiFive营销传播高级总监Dave Miller在接受集微网采访时表示,“Linux、以太网、Wi-Fi和现在的RISC-V等开放标准对于技术创新和发展至关重要。RISC-V不仅无法被限制,而且在全球范围内有着强劲发展势头。如果限制这项技术,对美国半导体从业人员将是一次重大挫折,这就像禁止人们在互联网上工作一样。

将倒逼国内产业加快成熟

凭借低成本、高能效和可灵活定制等优势,RISC-V在AI和物联网时代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契机,颇有在未来与Arm、X86“三分天下”之势,而中国正在其中展现出部分引领发展。

中国工程院院士倪光南日前表示,随着业界对算力需求越来越迫切,具有不受垄断制约、供应链安全保障等特点的RISC-V已成为中国CPU领域最受欢迎的架构,整个芯片产业生态将会越来越多地聚焦于RISC-V架构,同时中国的巨大市场将成为支撑RISC-V的重要基地。

目前,中国已经建成了从研发到应用的较完整RISC-V产业链,而且全球超过50%的RISC-V芯片由中国企业制造,若未来受限将能更平滑的向国产替代推进。杨宇表示,“在组成整个业链的层面,RISC-V源头的技术是CPU IP。目前,国内的RISC-V IP无论是产品性能还是覆盖程度基本都实现了和海外同步,可以说不输他们,有些还略微领先。

中国不仅拥有巨大的市场,在RISC-V基金会也越来越多中国公司参与以及持续建设影响力。胡颖平进一步对集微网称,如果美国政府推行RISC-V相关管制,反而会倒逼国内RISC-V生态加大投入更快推动产业链成熟,国内系统公司将被迫大量采用本土RISC-V IP和芯片。

在多位行业人士看来,美国若推行RISC-V技术出口管制或将适得其反,虽然短期或对国内产业界发展造成一定阻碍,但长远将加速RISC-V等芯片技术的国产替代和做大做强。

无论如何,RISC-V技术在成为科技竞争“新战线”同时便会潜在系列相关风险。对于如何应对,胡颖平指出,国内企业没办法左右它是发生还是不发生,不过战略上要放弃幻想,需要更加坚定的往RISC-V等技术自主可控方向上投入,即便近几年产业链热情已经比较高。

梁宇宁则表示,静观其变,不用悲观。“不管别如何限制,我们必须开放,自身具备能力别就更无法限制,同时相信美国还有非常开放的派为产业发展努力。但鉴于美国公司拥有很多核IP,没有他们很难实现产品化和迭代,国内企业在设计上还需要努力,更多参与基金会的Tech SIG,多贡献和实现标准的制定,以及多量产市场化的RISC-V产品。

他还称,现在的问题还包括国内企业在国际上的参与应够多才会成为态,才能让产品化、市场化竞争变得更好。否则就会像PowerPC/MIPS/Itanium样,无法实现可持续发展。(校对/张轶群

责编: 张轶群
来源:爱集微 #RISC-V# #出口管制# #RISC-V#
THE END

*此内容为集微网原创,著作权归集微网所有,爱集微,爱原创

关闭
加载

PDF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