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台积电先进封装产能被订光,英伟达、AMD一路包到明年
2、持续扩展车规品类,艾为信号链芯片通过AEC-Q100认证
3、极氪即将IPO,中国高端纯电迎来拐点时刻
4、2024年第一季度智能手机出货量达2.97亿部 三星重夺出货量第一
5、豪掷百万美元年薪 美国AI人才争夺战打响
6、苹果M4芯片即将登场 有望助攻台积电3奈米营收
1、台积电先进封装产能被订光,英伟达、AMD一路包到明年
AI应用百花齐放,两大AI巨头英伟达(NVIDIA)、AMD全力冲刺高效能运算(HPC)市场,传出包下台积电(2330)今、明年CoWoS与SoIC先进封装产能,助攻台积电AI相关业务订单热转。
台积电高度看好AI相关应用带来的动能,总裁魏哲家于4月法说会上修AI订单能见度与营收占比,其中,订单能见度从原预期2027年拉长到2028年。
台积电认为,服务器AI处理器今年贡献营收将成长超过一倍,占公司2024年总营收十位数低段(low-teens)百分比,预期未来五年服务器AI处理器年复合成长率达50%,2028年将占台积电营收超过20%。
业界指出,AI需求强劲,亚马逊AWS、微软、Google、Meta等全球云端服务(CSP)四巨头积极投入AI服务器军备竞赛,使英伟达、AMD等AI芯片大厂产品出现供不应求盛况,并对台积电先进制程、先进封装全力下单,以因应云端服务大厂庞大订单需求,台积电2024年与2025年CoWoS或SoIC等先进封装产能都已全数被包下。
因应客户庞大需求,台积电正积极扩充先进封装产能。业界推估,今年底台积电CoWoS月产能上看4.5万至5万片,较2023年的1.5万片呈现倍数成长,2025年底CoWoS月产能更将攀上5万片新高峰。
SoIC方面,预期今年底月产能可达五、六千片,同样较2023年底的2,000片倍数成长,并于2025年底冲上单月1万片规模。由于大厂全数包下产能,台积电相关产能利用率将维持高档水准。
据了解,英伟达目前量产出货主力H100芯片主要采用台积电4奈米制程,并采用CoWoS先进封装,与SK海力士的高频宽记忆体(HBM)以2.5D封装形式供货客户。
至于英伟达新一代的Blackwell架构AI芯片虽然同样采用台积电4奈米制程,惟是以加强版N4P生产,同时搭载更高容量及更新规格的HBM3e高频宽记忆体,因此运算能力将比H100系列倍数成长。
另外,AMD的MI300系列AI加速器则采用台积电5奈米与6奈米制程生产,与英伟达不同之处在于,AMD在先进封装上,先行采用台积电SoIC将CPU、GPU晶粒做垂直堆叠整合,再与HBM做CoWoS先进封装,因此制程良率多了一道先进封装难度较高的SoIC制程。(经济日报)
2、持续扩展车规品类,艾为信号链芯片通过AEC-Q100认证
艾为电子近年来持续扩展新产品版图,丰富产品类别,与客户、合作伙伴开展密切合作,坚持创新突破,不断扩展产品子类,完善产品生态布局。近日艾为在汽车芯片市场接连取得突破,两款信号链芯片成功取得AEC-Q100车规级可靠性认证,凭借高传输速率、宽电压、高可靠等特性,助力车企打造完善智能驾乘体验。
和消费类芯片不同,汽车芯片对安全性、可靠性有着更严苛的标准,业界车规芯片认证标准为AEC-Q100,该标准需要对芯片产品进行严格的质量与可靠性确认。艾为电子自创立以来,便专注于高性能数模混合信号、电源管理、信号链等IC设计,制定了极为严格的可靠性测试流程,在ESD、环境实验、寿命实验、机械应力等方面进行充分严格测试,凭实力保证芯片产品满足汽车工况的要求。
集微网获悉,艾为电子车规级呼吸灯驱动、触觉反馈芯片等多款产品,早些时候均已通过AEC-Q100车规级认证,逐步覆盖汽车多领域应用场景。
艾为电子此次通过AEC-Q100认证的两款车规芯片是AW39124TSR-Q1和AW39214SPR-Q1,二者均为4-bit双向高性能电平转换芯片,自动方向识别 ,采用双电源供电。针对车规级认证,芯片工作温度均达到-40℃~125℃宽温范围,同时具有高可靠性的ESD保护 。
其中,AW39124TSR-Q1芯片可支持两种I/O工作模式,自适应传输方向。Open Drain开漏输出最大速率2Mbps;Push Pull推挽输出标准速率24Mbps,最大可达60Mbps。该芯片采用双供电,其中VCCA电压范围1.1V~3.6V,VCCB电压范围1.65V~5.5V,VCCA≤VCCB,并且二者无上电顺序要求。这款芯片能够支持在1.2V、1.8V、2.5V、3.3V和5V电压节点之间转换逻辑信号电平。
AW39214SPR-Q1芯片提供更大传输速率,可达100Mbps,但仅支持Push-Pull推挽输出。这款产品VCCA电压范围1.2V~3.6V,VCCB电压范围1.65V~5.5V,能够支持1.2V、1.5V、1.8V、2.5V、3.3V和5.0V电压节点之间进行电平转换。
随着智能网联汽车、新能源汽车的快速发展,一辆车所集成的芯片数量已从传统燃油车的不足1000颗,增长至3000颗以上。智能驾驶技术依赖大量雷达、光学、激光等传感器,也对汽车信号链设计提出更高挑战。
艾为电子两款信号链芯片成功通过AEC-Q100车规认证,凭借极高的可靠性、易用的功能和节能等特点,有助于帮助汽车企业加快设计流程。
艾为电子产品再获进展的背后离不开技术的积累,集微网了解到,截至2023年末,艾为电子累计拥有42种产品子类、产品型号总计超1200余款,公司技术人员超过700人,累计取得国内外专利532项。2024年3月,艾为电子蝉联2024上海硬核科技TOP100榜单。
艾为灯语®AW21036系列电子LED驱动芯片最早已于2022年成功通过AEC-Q100认证,产品可驱动36颗LED或12颗RGB灯,支持I²C总线通信,可实现逐颗LED颜色和亮度进行精细控制。艾为触觉反馈芯片AW86907QNR-Q1于2023年10月取得AEC-Q100认证,具有高压11V输出能力,能提供更强的10ms级瞬态响应、线性马达F0检测和自动追踪功能。
截至目前,艾为电子多类、多款车规级芯片成功入选2023年版《长三角汽车芯片产品手册》。
展望未来,艾为电子表示,为了满足更多车载客户对汽车芯片零失效的高品质需求,艾为将继续提升车载平台能力建设,更有效地继续提升车载产品品质管控水平。未来,艾为电子将推出更多高品质的高性能数模混合芯片以及电源管理、信号链车规级芯片,覆盖汽车智能座舱、车载功放板、内饰,TBOX,AVAS,仪表,汽车氛围灯等多个应用场景,为车内智能表面、车载娱乐,车载氛围灯效等提供更深度的解决方案,进一步提升艾为车载合作客户的终端用户体验,为最终产品的价值赋能。
3、极氪即将IPO,中国高端纯电迎来拐点时刻
今年4月,中国新能源(3.740, 0.09, 2.47%)汽车渗透率首次超过50%,成功超越了燃油车,这是中国新能源汽车发展史上的里程碑时刻。
而就在刚刚,作为中国高端纯电企业的代表,极氪IPO也迎来了关键性进展。美东时间5月3日,极氪向美国SEC证券交易委员会提交了更新后的红鲱鱼版招股书,将发行1750万股ADS(美国存托股),发行价格区间为每股ADS 18至21美元。
在中国新能源汽车突破发展的“天时”之下,极氪此时IPO正当其时。虽然此时全球资本市场并不景气,但极氪凭借着独特的商业模式、高速成长的业务体系、持续向好的盈利能力,将在全球市场证明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长期价值。
中国新能源渗透率首超50%,极氪上市正当其时
此次极氪IPO,原有股东吉利汽车表示将认购不超过3.2亿美元的ADS,同时宁德时代(202.600, -2.02, -0.99%)、Mobileye等投资者和股东也表示有兴趣参与认购。
当前,全球经济复苏的形势依然不明朗,资本市场的环境也不够景气。极氪选择此时上市,意味着其并非看重短期市值,而是更加追求长期价值。
从内部来看,极氪背靠吉利控股集团,拥有着资金、技术等众多方面的资源支持;同时,当前的极氪经营健康,数据显示,极氪2023年经营活动净现金流为22.753亿元,账上并不缺钱。
实际上,上市是极氪的既定战略。作为一家生而全球化的企业,极氪需要走向全球资本市场,以完善其全球化布局。美股作为全球规模最大,交易最活跃,最具影响力的资本市场,登陆美股将进一步提升极氪全球治理能力,为全球投资者带来中国高端新能源全球化发展的长期价值;与此同时,登陆美股后,极氪也能够多元化融资渠道,丰富资金来源。
招股书显示,极氪此次上市的募集资金将主要用于:约45%将用于研发更先进的纯电动汽车技术与扩大产品组合;约45%将用于销售、营销以及扩大服务与充电网络;约10%将用于一般企业用途,包括营运资金需求,以支持业务运营。
可以看到,上市之后,极氪将在产品研发、销售渠道、补能网络等方面进一步加速。
此时上市也是极氪按照既定的上市计划推进。2023年8月25日,极氪接获中国证监会境外发行上市备案通知书,完成中国证监会备案申请,并于当年11月10日正式向SEC提交了IPO招股书文件。根据中国证监会发布的《境内企业境外发行证券和上市管理试行办法》,备案有效期为1年,此时也在备案有效期内。
从外部来看,此时极氪上市也面临着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发展的“天时”。
乘联会数据显示,今年4月上半个月,中国新能源汽车渗透率首次突破50%,也是首次超越燃油车。这不仅是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的里程碑时刻,更是在全球新能源汽车市场处于领跑状态。作为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车生产国,这意味着新能源汽车发展的拐点已经到来。
而极氪作为中国高端纯电车企的代表,此时上市也是顺势而为。
开辟独特商业模式,迎来快速爆发
在新能源汽车领域,主流厂商有两条赛代,第一条赛道是由传统车企转型而来的智能电动车企业,第二条赛道是以特斯拉为代表的造车新势力。而极氪则开辟了第三赛道,兼具传统车企和新势力两种基因,并开启了全新的发展模式。
从2021年正式成立,极氪实现了三年便即将走向上市,创造了新能源汽车企业最快IPO的新纪录。
极氪为何能够快速取得如今的成绩?最核心的竞争力还是SEA浩瀚架构。架构的优势决定车企的优势,SEA浩瀚架构作为全球第一个纯电架构,由吉利控股集团耗时五年、投资200亿元打造,而在吉利控股集团的赋能下,极氪刚成立便拥有了这种技术基础,这是其它造车新势力所不具备的能力。
基于SEA浩瀚架构,极氪在成立三年来快速推出了多款极具竞争力的产品。2021年,极氪交付首款产品豪华猎装轿跑极氪001;随后的2022年,极氪推出首款原生纯电豪华MPV 009;2023年,极氪先后推出新奢全能SUV极氪X、以及首款纯电豪华轿车极氪007;2024年,极氪在SEA浩瀚架构的基础上,投资70亿元专属开发了浩瀚-M架构,同时基于该架构打造的家庭全场景大五座纯电车型极氪MIX正式对外亮相。这些车型都成为了各自细分市场的标杆产品。
另外,在生产制造方面,在吉利控股集团的支持下,极氪拥有眉山工厂、春晓工厂、成都工厂、极氪工厂四个生产基地。
这些重资产是吉利控股集团持有,极氪负责经营管理。在这种独特的商业模式之下,极氪可以避免在纯电架构、工厂等重资产方面进行重复投入,而是可以轻资产运营,聚焦在产品研发、渠道、补能体系等方面的建设。
比如在渠道方面,极氪坚定不移的推进直营模式,在海外市场同样如此;在补能体系方面,也是坚持自建,快速布局。数据显示,截至4月底,极氪自建充电站达到1028座(含专用场站),并已上线471座极充站(超快充站),极充桩累计2547根,800V超快充桩保有量行业第一。
在快速的产品迭代以及完善的渠道、补能体系等建设之下,支撑了极氪销量的快速攀升。
数据显示,2021年极氪销量6000辆,2022年销量提高到7.2万辆,2023年进一步攀升至11.8万辆;今年4月,极氪单月销量再创历史新高,1-4月销量更是同比大增111%,持续稳居20万以上中国纯电品牌销量冠军。在此趋势下,极氪将有信心完成今年23万辆的年度目标。
值得注意的是,极氪独特的商业模式也让其在市场份额扩大的同时,整车毛利率持续提升,在高速成长和健康运营之间取得了很好的平衡。在今年3月的吉利汽车2023年业绩发布会上,吉利汽车集团副CFO戴永表示,在销量提升、毛利上涨的前提下,2024年极氪将力争实现按香港财务报告准则下扭亏为盈的目标。
加速全球化布局,中国高端纯电迎来拐点
在今年3月的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论坛上,吉利控股集团总裁、极氪CEO安聪慧表示,吉利控股集团的发展目标是要成为新能源汽车时代的大众集团,而极氪则肩负着高端纯电的全球使命。
在全球化上,一方面,作为一个标准性的全球化企业,吉利控股集团全球拥有超12万员工,有将近1/3的员工在欧洲,海外的销量占比接近40%,其全球化资源可以赋能极氪;另一方面,极氪生而全球化,目前在全球拥有6大研发中心,超7000位全球研发人员,还设有欧洲销售公司以及美国办公室。
当前,极氪还在加速产品、渠道等方面的出海布局。2023年的上海车展上,极氪正式发布欧洲战略,首批线下直营门店将落地瑞典斯德哥尔摩和荷兰阿姆斯特丹。随后,极氪001及极氪X两款车型也开启销售和首批交付;而2024年,极氪计划再进入欧洲8国豪华市场,同时进入东南亚、中东、南美、澳洲等50个国家地区市场。
在高端纯电领域,特斯拉无疑是全球标杆。而极氪正在加速追赶,甚至在某些领域已经超越特斯拉。
比如在整车毛利率方面,极氪2023年整车毛利率达15%,超越了蔚来(10%)和小鹏(-2%),在高端纯电领域仅次于特斯拉(19%);值得注意的是,极氪的整车毛利率呈现出持续正增长状态,2021年为1.8%,2022年全年4.7%,2023年前三季度14.8%,2023年四季度为15.3%,这也与特斯拉毛利率不断降低形成鲜明对比。
再比如销量方面,数据显示,今年4月前三周,极氪在国内单一车型销量上超越特斯拉竞品,三省区品牌销量超越特斯拉。
作为中高端纯电企业的代表,随着极氪此次走向IPO,将进一步完善其全球化布局,让中国高端纯电走向全球市场,也将重估中国新能源汽车的价值。
结语:
无论是中国还是全球市场,新能源转型均是汽车产业不可逆转的大趋势,更是汽车产业百年未有之大变局。
作为一家刚刚成立三年的品牌,极氪取得如今的成绩实属不易。在技术研发、产品布局、品牌营销等方面,都为中国乃至全球新能源汽车市场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转型样本。
在中国新能源渗透率首次超越50%之际,极氪的上市,不只是极氪、吉利的成功,更是中国高端新能源汽车走向全球的标志性时刻。(新浪科技)
4、2024年第一季度智能手机出货量达2.97亿部 三星重夺出货量第一
智能手机市场争夺向来激烈。据Counterpoint Research最新研究报告显示,得益于欧洲、中东和非洲以及加勒比和拉丁美洲等关键市场的强劲表现,2024年第一季度全球智能手机市场出货量达到 2.969 亿部,同比增长了6%。其中,三星取代苹果成为了全球最大的智能手机厂商,拿下了20%的出货量市场份额,紧随其后的则是苹果(17%)、小米(14%)、OPPO(8%)和vivo(7%)。
三星重新夺回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的第一名地位,主要得益于其Galaxy-A系列的提前发布和Galaxy S24系列的强劲表现。三星2024年也达到了有史以来最高的平均售价。而苹果在面临一系列挑战的同时,也有新的利好因素。Counterpoint Research研究总监Jeff Fieldhack指出,苹果在中国市场面对的激烈竞争、美国换机率创新低,iPhone 14 Pro出货量从2023年第一季开始,这些因素都对iPhone的表现产生了影响。然而随苹果产品组合改善,iPhone 15 Pro表现优于其前代产品,且在新兴市场的影响不断拓展,这有助于苹果挽回一些下滑趋势。此外,新兴市场将提供长期增长的机会,预计今年下半年生成式AI技术将促进iPhone的升级。
在中国智能手机品牌中,一季度小米和vivo出货量都保持了增长。小米在几乎所有主要市场都保持了增长,vivo则在包括印度在内的亚太地区等新兴市场表现强劲。在今年第一季度,荣耀和传音也是前五之外主要保持了增长的品牌。华为在中国智能手机市场的强势回归,从领先品牌手中抢下了不少市场份额。荣耀在欧洲、中东和非洲以及加勒比和拉丁美洲表现亦有所提升,同时也在中国市场保持了强势地位。
Counterpoint Research的数据还显示,2024年第一季度全球智智能手机市场营收同比增长了7%,达到历史上同期最高表现。如果从第一季度全球智能手机市场各品牌厂商的销售额排名来看,苹果则以41%的市场份额位居第一,紧随其后的则是三星(18%)、小米(6%)、OPPO(6%)和vivo(4%)。
就市场前景而言,Counterpoint Research认为,全球智能手机市场短期内成长稳定但缓慢,营收的增长预计将因持续的高端化趋势而加速,尤其是随着新型形态和功能如可折叠设备和生成式AI的出现,营收预计将更快增长。目前已有超过10家智能手机品牌厂商推出了超过30款具备生成式AI功能的智能手机。预计到2024年,生成式AI智能手机将占全球智能手机总出货量的11%。
5、豪掷百万美元年薪 美国AI人才争夺战打响
AI时代什么最贵?当然是人才。继硅谷之后,华尔街也入局“AI人才争夺大战”,豪掷千金,争抢高精尖的AI专家。
据一组“最热Top 5岗位”薪酬数据显示,AI/机器学习工程师:最高年薪30万美元;云安全leader:最高年薪30万美元;AI产品经理/工程经理:最高年薪65万美元;AI运营高管:最高年薪200万美元。
金融公司们在目睹了像OpenAI、谷歌、微软、Meta、英伟达等科技巨头引爆的AI fever之后,认为AI是破解市场密码的关键所在。华尔街的金融公司们也直言不讳地表达了他们挖人的目的:用AI技术,要么实现降本增效,要么在市场多分一杯羹。
而在盛产AI人才的科技界这边,从去年至今似乎一直在上演着裁员大戏,谷歌、微软、Meta、亚马逊、IBM、特斯拉等等频频曝出大裁员消息。根据Layoffs.fyi的统计,仅是2023年,全球科技行业裁员总数为224503人。
或许很多人会认为,这不就正好给华尔街招募AI人才提供了补给了吗?但用招聘相关人员真实的反馈来说就是:科技行业的大规模裁员造成了平庸人才的供应过剩。即便看似金融圈是在科技公司大裁员的背景下“大浪淘沙”,但他们真正要抢的还是那批高精尖的AI人才。
也正因如此,即使科技巨头们在大裁员,不论是华尔街还是硅谷,AI专家依旧是这场“人才争夺战”中的核心。加之科技巨头大佬纷纷下场豪掷千金“抢人”,就连马斯克都发出感慨:AI的人才争夺战是我见过最疯狂的!
当然,薪酬方面自然也是出手阔绰。有加入OpenAI的员工表示,比起上份工作年薪增加了10万美元,还有望在几年内拿到股权。Levels的数据还显示,OpenAI向一些高级工程师支付的薪酬能达到140万美元,而OpenAI的总薪资中位数已经达到了92.5万美元。
6、苹果M4芯片即将登场 有望助攻台积电3奈米营收
抢攻AI PC商机,苹果(Apple)预计7日亮相的新iPad Pro率先搭载自研M4芯片,并挟M4芯片强势登场之势为Mac全系列改头换面,首批M4 Mac估今年底至明年初陆续上线;据悉苹果M4采台积电N3E制程,随苹果计划为Mac效能大升级,有望助攻台积电营运。
苹果于台湾7日晚间10时举办线上发表活动,法人预测,本次发表会除推出iPad Pro、iPad Air及Apple Pencil等配件外,M4自研芯片将首度亮相,揭示苹果首款人工智能( AI)平板电脑的运算功能。
随各大电脑品牌厂、芯片厂争相推出AI PC,如高通主打Snapdragon X Elite、X Plus,英特尔也以Core Ultra导入各品牌笔电等,苹果升级旗下产品效能势在必行,欲透过M4芯片凸显AI效能的策略并不令人意外。
外电指出,M4芯片将涵盖Mac全产品线,首批M4 Mac最快今年底亮相,包含新的iMac、标准版14吋MacBook Pro、高阶版14吋、16吋的MacBook Pro及Mac mini。 2025年新品也会陆续上线,像是在春季时更新13、15吋MacBook Air,年中更新Mac Studio,最后则是更新Mac Pro。
据了解,M4将有三种版本,分别是入门款Donan、加强版Brava及高阶版Hidra。 Donan用于入门级MacBook Pro、MacBook Air系列与低阶Mac mini,高阶MacBook Pro和Mac mini预计采用Brava版本,至于桌上型Mac Pro,则会搭载Hidra版本。
苹果计划为Mac系列导入M4,有望助攻台积电3奈米家族营收。据了解,M4芯片依旧采台积电3奈米制程,不过提升神经网路引擎(NPU),赋予苹果产品线AI功能;且相关供应链透露,M4采用台积电N3E制程、较先前M3系列芯片使用的N3B ,仍有所进步。
同时,台积电持续推进既有先进制程节点优化版本。其中,3奈米家族之N3E在去年第四季量产后,之后还有N3P和N3X,目前N3E极有可能是由新一代iPad Pro首发上阵;随着AI需求激增,也支持节能运算需求加速成长,3奈米家族营收占比将持续提高。(工商时报)
评论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
登录参与评论
0/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