芯力量“科技成果转化”路演圆满收官,七大高校项目齐聚,科技成果引领未来!

来源:爱集微 #芯力量# #科技成果转化#
3.3w

5月21日,由合肥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理委员会、科大硅谷服务平台(安徽)有限公司指导,半导体投资联盟、科大硅谷全球合伙人爱集微主办、安徽燚山私募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协办的第六届“芯力量”科技成果转化路演成功举办,来自复旦、杭电、厦大、清华、哈工程、桂电、海工大等七所高校精英进行了精彩路演,为与会人员展示了面向消费电子和工业检测的多功能60G毫米波传感器、面向高速复杂电子系统的多物理EDA软件平台、X射线智能检测系统、国产化无人系统状态感知检测装置及装备、仿人机器人体感控制系统、基于AI算法和小信号调理的国防第8子生态品牌研发及产业化、高精密高效率水导激光加工装备七大硬核项目。

评审嘉宾和近150家专业机构代表全程聆听了会议,精彩的点评和激烈的互动掀起新热潮。

在科技成果转化专场路演中,进行点评的两位重磅嘉宾是:

同创伟业 董事总经理、苏州区域负责人 曾琴芳

-现任同创伟业董事总经理;苏州区域负责人,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计算机应用、经济管理双学士,中欧国际工商学院EMBA。

-拥有VC、PE机构18年股权投资经验,华为公司9年国际团队管理、项目管理经验。

-专注于科技领域投资,尤其是泛半导体产业链、先进制造领域、汽车产业链。

-成功退出/上市项目:中际旭创、康众汽配、泉峰汽车、金宏气体、一博科技、东微半导体、中科蓝讯。

-其它投资项目包括:芯旺微、海栎创、进化半导体、华辰芯光、海朴精材、瑞德磁材等。

韦豪创芯 副总经理、孵化器总经理 魏思策

-毕业于清华大学,现任韦豪创芯副总经理/孵化器总经理

-主要聚焦泛半导体产业投资及早期项目孵化

以下是参与本场路演的七个优质项目:

在路演环节,首个项目“面向消费电子和工业检测的多功能60G毫米波传感器”来自苏州星砹智能传感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星砹智能”)。星砹智能致力于毫米波智能传感方案和配套传感模组的研发、生产与销售,主要产品包括传感模组、成熟传感方案、定制传感方案,可广泛用于消费电子、服务机器人、工业检测、安防检测等领域。星砹智能已入选苏州市相城区科技领军人才计划。复旦大学博士、星砹智能总经理从市场前景、核心技术以及产品方案三个方面介绍了公司的竞争优势。

首先,星砹智能多功能60G毫米波传感器应用领域广泛,市场前景广阔。星砹智能的智能雷达传感器产品主要应用在消费电子、服务机器人及工业检测三大领域。从消费电子领域来看,具有较强空间测量能力的60GHz雷达模组还未大批量出货;中国服务机器人2022年产量为645.80万套,还未像汽车一样标配毫米波传感器;工业检测场景有大量需求可利用毫米波传感器结合其他传感器来满足。

其次星砹智能拥有两大核心技术,包括“感算一体的小尺寸、低成本、低功耗、多功能4D毫米波传感模组”以及“多特征联合、多指标融合的4D毫米波传感技术”。与行业竞品相比,星砹智能60GHz毫米波雷达模组产品在点云数量、目标数量、探测距离、传感功能方面具有明显优势。

最后在产品营销方面,星砹智能将通过多种产品方案并行变现,实现营收裂变。星砹智能总经理指出,现有民用毫米波雷达市场的落地应用还很少,需要传感方案和模组产品的潜在客户非常多,根据已有落地应用可以预测,一种传感产品方案在市场上完全成熟之前,每年至少有500万元的变现空间,同一套产品方案改变应用场景后可以卖给多家客户。

第二个项目“来自面向高速复杂电子系统的多物理EDA软件平台”来自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教授汪巍对项目背景做了详细说明,“EDA(电子设计自动化)软件是目前国内的“卡脖子”技术。国产替代需求强烈,而集成芯片是目前国内实现芯片“弯道超车”的现实路径。随着芯片+系统集成化的要求不断提升,以及半导体行业昂贵的设计和制造费用,前置的仿真验证与优化已经变得尤其重要。国际EDA巨头纷纷在向三维电磁仿真、机械传热仿真、结构仿真等方面不断靠拢。”

汪巍表示,计划通过“两步走”的战略实现这一领域的突破。其一为电磁仿真,研发面向高速电子器件与系统的三维高频电磁仿真与优化的工业CAE软件。基于此,第二研发解决多物理场耦合的仿真与优化软件产品,解决IC互联、封装等工程问题中的多物理仿真。

汪巍从行业发展、市场现状及技术积累三方面介绍了项目的起因及优势。

从行业发展上看,杭电的项目得益于行业驱动。随着AI时代的到来,半导体产业的热度在可预见的未来不会降温,国家与地方的产业政策与支持、人才等资源会源源不断。无论在服务器远端还是例如自动驾驶等近端,芯片以及系统功率都有提升的趋势,系统的热学性能越来越多成为瓶颈,尤其对于3DIC。

从市场现状上看,国内自研CAE仿真工业软件市场空白。目前主打多物理场分析的芯片仿真类设计软件在国内都属于市场空白。类似产品Comsol Multiphysics等仿真能力较弱,目前多用于高校教育市场。

从研发能力上看,杭电项目拥有深厚的技术积累。汪巍表示,要做好多物理场仿真,首先要做好“单场”,即独立的电磁、热、力仿真。其中,电磁仿真是难度最大的。同时,对于芯片封装等结构,有限元法较为合适。创始技术团队长期深耕电磁有限元仿真领域,技术水平在国内属于“TOP”级别。

第三个项目“X射线智能检测系统”来自艾偲睿科技(厦门)有限责任公司(简称“艾偲睿科技”)。艾偲睿科技专业从事智能化X射线数字成像无损检测设备研发、制造和销售,并提供客制化智能检测解决方案。系列设备基于神经网络深度学习和X射线透照原理,可实现实时成像及断层扫描,快捷直观的研判、辨识并分析被检物(工件)内部缺陷、瑕疵及成因,确保工业制品质量。

厦门大学教授、艾偲睿科技技术总监方正表示,目前X射线智能检测系统涉及碳纤维、玻璃纤维塑料制品、轻质金属制品等行业,特别是内部结构缺陷检测问题,一直是行业难以逾越的技术障碍和应用痛点。而艾偲睿科技的“X射线智能检测系统”可以解决传统机器视觉只能检测表面缺陷、对内部缺陷的识别无能为力、高端制造业对内部结构缺陷的识别需求迫切等问题。

方正在分享中表示,艾偲睿科技在项目成果、知识产权及营销策略等方面表现突出。目前,在项目成果方面,艾偲睿科技已经完成一代机BF-LS160C、二代机ASR-LS160A、三代机XMU-ASR-LP160A出货,并正在进行四代机的建设;在知识产权方面,艾偲睿科技共计授权22项知识产权,其中外观设计1项,实用新型10项,发明专利11项;在营销策略上,艾偲睿科技根据客户需求进行产品的定制化,并致力研发标准化产品。

此外,方正已获得厦门市“双百计划”领军人才政策扶持。在地方的支持下,艾偲睿科技已建成厦门大学航空航天学院X射线检测平台,以供行业参观交流。

第四个项目“国产化无人系统状态感知检测装置及装备”来自明凯科技有限责任公司(简称“明凯科技”)。明凯科技技术合伙人常亮表示,目前,无人系统、飞行器及机器人已成为新质生产力主战场。作为重要的转动装置,无人系统舵机及伺服电机编码器的安全决定了系统的安全。

而目前,无人系统中的中高端编码器芯片及相关配件国产化率低,技术掌握在德国/日本编码器厂商手中,导致整体中高端使用伺服电机成本高企,并且方案受制于人。“明凯科技致力成为中高端低空经济/无人系统组件国内领先供应商。”常亮说。

他从团队成员、技术优势及市场空间等方面分享了明凯科技的项目亮点。

首先,明凯科技核心成员由具有多年业界背景管理、技术人员,以及具有学术前沿研究背景科研人员构成,拥有前沿技术成果转化、产品落地丰富经验,团队成员毕业于清华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中山大学及电子科技大学等。拥有技术背景深厚顾问团队,全过程支持、参与团队产品研发及推广,拥有强大上下游企业联络沟通能力。

其次,明凯科技拥有功率传感部件、芯片及非易失存储芯片两大系统感知检测核心装置。其芯片及非易失存储芯片实现全国产化替代,包括突破专利壁垒,实现了芯片设计、制造、测试全流程升级替代。

最后在市场空间方面,明凯科技无人系统状态感知检测装置及装备覆盖广阔市场。存量市场方面,Tier1 + Tier2客户无电池编码器年需求套数约为1000万台,现阶段存量市场预估超15亿元,复合年均增长率(CAGR)约为8%。且由于相对于机械多圈、后备电池方案成本上的优势,无电池方案份额扩大将带来更高市场渗透率,从而增加营收。

第五个项目“仿人机器人体感控制系统”来自机器人仿真创新团队(RSA)。

哈尔滨工程大学博士刘明烁介绍表示,随着人工智能和机器人技术的不断发展,仿人机器人在各个领域的应用逐渐增多。仿人机器人体感控制系统作为其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这种交互方式更贴近人类的习惯和需求,有望在多个行业中得到广泛应用。

而RSA团队针对机器人的人机交互能力提升,研发了人形机器人体感控制方法,解决了交互体验不自然、穿戴设备的舒适性和用户接受度不足、适应性和灵活性不足的三大难题。RSA团队的“仿人机器人体感控制系统”拥有三大核心竞争力:

团队优势方面,RSA创立于2009年,团队始终以智能仿生机器人与人工智能、计算机博弈为主要研究方向,曾多次参加各类创新创业竞赛,累计获得国家级以上奖励数百项,培养优秀学生千余人。目前团队中拥有教授、博士生导师2人,硕士生导师多人,博士研究生1人,此外还有硕士研究生10余人及不同院系的本科生40余人。

市场规模方面,体感设备行业的产销量都在逐年增长。2017年至2020年,体感设备行业的产量从100万台增长到500万台,销量从80万台增长到400万台。这表明体感设备的需求量不断增加,市场规模也在不断扩大。同时,产销量的增长也反映出体感设备行业的快速发展和良好的市场前景。

市场占有率方面,刘明烁表示,仿人机器人体感控制系统具有独特的优势和创新点,能够满足用户在感知和识别人体动作方面的需求,凭借技术实力、市场洞察力和团队协作能力将在市场上保持竞争优势。RSA预计,在产品推出初期,预计能够在市场占据5%-10%的份额,并将在未来占据目标市场份额40%以上。

第六个项目“基于AI算法和小信号调理的国防第8子生态品牌研发及产业化”来自武汉小弦人工智能技术有限公司(简称“武汉小弦”)。

武汉小弦总经理张蒙表示,武汉小弦拥有自研核心技术、市场规模大、团队成员经验足等多个优势。

从核心技术来看,武汉小弦以核心技术和活火机制为基础,打造军→研→产→学的国防第8子生态品牌。武汉小弦拥有声发射、光声光谱、小信号检测/监测设备三大主要产品线及行业标品,其中声发射产品以小信号调理和AI算法识别为核心技术,在核电、风电和石化领域已有标杆案例;光声光谱已与重要产业单位合作,完成核心模块研发;小信号检测/监测设备已与十大军工集团的10多家单位及20多家央企大客户有着深度合作关系。

从市场规模来看,核工业声学监测市场空间可超160亿元,风电叶片声发射监测存量市场空间可超20亿元。据专家访谈信息,单台机组声学检测场景数约为20个,预计声学检测投入金额约为1200万-2000万元,故保守预测市场规模为54亿元,理想预测市场规模可达264亿元。武汉小弦产品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从团队成员来看,其核心团队由资深技术专家组成,在算法和模电信号调理等方向拥有20年研发、业务落地经验。武汉小弦总经理&算法专家张蒙为海军工程大学-核动力工程硕士,算法专家&模电经验丰富,曾获3次数模赛国家一等奖、电子设计赛省奖,是智能制造项目、小信号监测产品领域连续创业者,军工客户资源丰富。

最后一个项目“高精密高效率水导激光加工装备”来自桂林光束科技有限公司(简称“光束科技”)。光束科技成立于2023年,专注于高端精密激光加工装备的开发。核心产品包括水导激光加工系统等研发,提供高精密激光应用装备和加工工艺整体解决方案。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教授、光束科技技术总监龙芋宏表示,目前,高精密、高效率加工装备类工业母机需求迫切,而传统激光加工存在热损伤和加工效率不可兼得的痛点,水导激光加工解决方案能有效突破上述行业痛点,光束科技即专注高端水导激光加工装备的研发。龙芋宏介绍称,光束科技主要有以下四大优势:

首先从团队成员上,光束科技由博导领衔,技术团队稳定。光束科技拥有20多人的研发团队、博士5人、副教授以上人员4人、100%研究生学历。其中,技术顾问史铁林教授为教育部长江学者,首批“新世纪百干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并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一等奖(理论类)等。

其次,经过十年钻研,光束科技自有核心知识产权。光束科技获得了水导激光加工诸多核心技术专利,共申请专利20余件,授权发明专利5件、实用新型专利10余件。

再次,光束科技掌握全套解决方案,打破国外技术壁垒。目前高端激光加工装备主要由瑞士国外企业垄断,且国外进口设备价格昂贵,每台套价格高达500万~1000多万。光束科技高端精密激光加工装备性能媲美国外竞品,独创高功率、高耦合容忍度,且价格较优惠,售后方便。

最后,光束科技产品填补市场空白,利润可观。目前国际竞争和产业升级,激光高端切割装备处于高速发展阶段,水导激光装备企业国内处于起步阶段,国产替代空间巨大。激光切割设备市场规模在2023年达到400亿元,其中高端水导激光切割装备规模达百亿元(SiC切片空间35.3亿),盈利空间大。

“科大硅谷”是科技创新策源地、新兴产业聚集地,立足安徽优势,聚焦创新成果转化、创新企业孵化、创新生态优化,以中国科大等高校院所全球校友为纽带打造的科技创新策源地、新兴产业聚集地示范工程。“科大硅谷”将持续开展科创生态计划,科技淘金促进成果转化、天使投资,挖掘“源头技术”成果,推动科研研所科技成果转化,推动前沿技术“超前孵化”;产业强链聚焦薄弱环节,支持中小企业发展壮大,推进“引大引强引头部”,实现补链延链强链;全球合伙人打造本地创新联合体和楼栋产业链,打造海内外创新资源平台,打造基金丛林。

作为连接“高校、企业、人才”三方的纽带桥梁,集微职场不仅积累了丰富的职场就业资源,为高校毕业生提供了更有价值的就业信息和机会,同时在高校科研项目资源方面也进行了精准对接。展望未来,集微职场将持续举办“芯力量”科技成果转化路演,大力推动高校和科研院所的科技成果转化,为高校、企业和资方提供更为卓越的服务,不懈努力为产业发展铺就更为辉煌的征程。

自此,第六届芯力量科技成果转化专场路演已圆满结束。下一场路演正在筹备中,敬请关注!

此外,科技成果转化路演项目正在火热征集中,诚邀各高校、科研院所团队携科研项目报名参加!

科技成果转化项目报名

科技成果转化路演联系人:韩先生 18918459526   

高校合作联系人:赵先生 18201800528


责编: 爱集微
来源:爱集微 #芯力量# #科技成果转化#
THE END

*此内容为集微网原创,著作权归集微网所有,爱集微,爱原创

关闭
加载

PDF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