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观点:半导体产业界六大迷思

来源:电子工程专辑台湾 #半导体# #专家# #观点# #产业界# #迷思#
1.3w
来自英国的市场研究机构 Future Horizons 创办人暨首席分析师Malcolm Penn,整理出「半导体产业的六大迷思」;所谓的「迷思」意指以下这六大项产业界普遍被接受的信条,是他所认为并不正确的。如果读者们有不同的意见,或是也想在这六项之后加上别的,欢迎参与讨论分享您的看法!

迷思一:产业景气循环已经结束

很多人会说,由于电子元件的应用、区域市场与产品分类越来越广泛与多样化,将会因此抵销景气由高峰到低谷的循环周期;但Penn观察历史纪录,表示在事实上,半导体制造业会以比设计业者更长远的时间尺度来进行决策,并非是心血来潮,因此会相信以上说法的人:「真是疯了!」

迷思二:市场已经成熟

很 多人将半导体市场平均年成长率幅度的衰减,视为产业已经迈向成熟,也认为高成长率的盛况不再;但Penn的疑问是:「如果是这样,那干嘛费精神去做长期性 研发?」他预见该市场有一些不稳定的短/中期需求,而长期性的需求是稳定的,每年成长率约有11%;因此问题只剩下谁为那些需求提供金流服务,以及他们会 怎么做。

迷思三:产品平均销售价格将持续下滑

Penn认为,产品平均销售价格(ASP)不会永远往下掉,不然可能会出现一个状况:半导体供应商得反过来付钱拜托客户用他们的晶片。个别IC的价格会随著供应量增加而下滑,但ASP会随著半导体业者推出更高容量、性能更好的晶片而回升反弹;不过他也指出,在2002~2009年之间,晶片ASP确是因为某些因素受到压抑。

「并没有历史前例或是经济学上的解释,可支持这样(ASP会持续下滑)的假设;市场会进行自我修正。」Penn断言,他并估计,市场潮流已经在2009年第三季转向,晶片ASP已经呈现连续六季的上扬。

迷思四:晶圆厂没有战略价值

Penn 指出,这个迷思在「后网路泡沫化时代」逐渐发酵,他可以想出许多理由,大多数是与财务相关与短期性的,让这样的观念颇具吸引力;但考量最近半导体供应端的 缺货状态,以及德州仪器(TI)在12寸晶圆厂生产类比IC的举动,「轻晶圆厂(fab-lite)」观念的根基似乎已经出现动摇迹象。

迷思五:无晶圆厂业务模式是成功的

有 很多成功的无晶圆厂(fabless)晶片业者,但它们是尝试了好一段时间,成功并非一蹴可几;在全球前四十大无晶圆厂IC业者中,只有一家厂商成立时间 不到10年;而全球前十大无晶圆厂IC业者,平均企业年龄为20年。此外在全球前四十大无晶圆厂IC业者中,有33家厂商已经成立超过15年。

Penn指出,无晶圆厂经营模式所面临的压力,上至晶圆供应是否安全无虞,下至IC设计成本、产品缺货以及退场机制等问题;他要强调的是,这并不只是一种经营模式,而是与执行力密切相关。

迷思六:21世纪的业务经营模式在于集中而非广博

Penn 指出,目前的商业智慧趋势是:专业化、轻晶圆厂模式、同业整并、缩小研发范围、缩减产品线、什么都可以委外代工…「上述这些都是没有历史根据、纯属臆测, 而且根本上就有错误;但它们却很适合企业短期性的目标;」他表示,简单来说,斤斤计较的公司经理人已经取代胸怀远见的企业家。

(参考原文: Opinion: Six myths of chip making,by Peter Clarke)

责编:
来源:电子工程专辑台湾 #半导体# #专家# #观点# #产业界# #迷思#
THE END
关闭
加载

PDF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