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50%主动降噪耳机不合格:“主动降噪”到底值多少钱?

来源:爱集微 #降噪耳机# #TWS#
1.8w

集微网报道,不得不说,在TWS耳机爆发式增长的势头下,近年来降噪耳机也在国内得到了迅速发展,目前全国降噪耳机生产厂家已有300家左右,GfK监测数据显示,2020年一季度降噪在线市场同比增长133%,其中真无线耳机零售额占比已经高达68%。

目前来看,市面上绝大部分高端TWS耳机都匹配了降噪功能,例如苹果的AirPods Pro、索尼WF-1000XM3、JBL的Live Pro Plus、三星Buds Live等。据不完全统计,仅5至7月便有12家品牌商相继发布了新款降噪耳机,可以说降噪耳机已然成为耳机行业的“标杆”。但该产品在使用过程中能否有效保护听力,是否达到商家宣传般的降噪能力?又会否对听力造成损伤?

降噪耳机成行业“标杆”:近50%产品“翻车”

事实上,降噪耳机的迅速发展并不能掩盖部分产品技术实力不足的事实。日前,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专门针对“主动降噪耳机”进行了风险监测,共涉及47家企业的60副耳机,检测项目包括最大声压级、主动降噪量、综合降噪量等项目。根据监测结果,该局认为风险监测中五成降噪耳机降噪量不足,可能会使消费者在噪杂环境中调高音量,而噪声声压级过高,或存一定的听力损伤风险。

不仅如此,风险监测中还发现,近4成宣称有降噪功能的产品,其实根本不支持主动降噪,一部分是技术有限,无法做到有效降噪;另一部分是完全没有具备降噪技术的芯片,本质上与普通耳机无异,存在严重虚标问题。

目前在市场上,“主动降噪”、“混合降噪”、“AI降噪”、“深度降噪”、“智能动态降噪”、“混合数字降噪”、“多维降噪”等卖点词汇频繁地出现在电商平台的产品宣传页面,由于尚无对降噪性能的统一标准,普通消费者并不容易分辨产品优劣。降噪耳机本为保护听力而生,却存在诸多虚标降噪、伪降噪、模糊降噪概念的现象,进一步加大消费者的辨别难度。

业内人士认为,部分降噪耳机主动降噪能力不高的原因,主要是产品在硬件设计及算法处理方面不足,不能准确识别并处理外部噪声,导致降噪耳机在消除外部噪声方面效果较差。而左右耳降噪量差异大,则由于左右耳机所使用的器件质量一致性较差造成。

最终,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将风险机构检测的耳机产品定为中等风险,包括25副头戴式主动降噪耳机,35副入耳式主动降噪耳机。“有较大比例的产品降噪量控制不足,识别外部噪声的精度也有一定不足。同时,尽管最大声压级指标较为稳定,但消费者仍需注意控制使用时间,以免造成听力损伤。”机构人士认为。

更有机构呼吁,应尽快推动降噪耳机国家或行业标准的制订,规范产品研发设计,也通过标准标称、检测的手段,屏蔽掉标称降噪却无法实现的“伪降噪”产品。

喜忧参半的降噪体验:能否成为耳机标配?

基于技术而言,降噪耳机主要分为主动降噪和被动降噪,其中主动降噪是指在一些特定场合,如高铁/飞机上,通过拾噪麦克风,采集外界的一些有规律的噪声(如飞机发动机的轰鸣声)。通过电路或算法,在音乐信号中加入反向的噪音信号,将人耳听到耳机中的声音和外界噪声直接抵消,从而达到降噪效果。

在成本方面,一般TWS耳机由耳机和充电盒组成,其中耳机包括扬声器、麦克风、天线、传感器、电池、蓝牙音频主控芯片等元器件;充电盒包括电池、电源管理芯片及MCU、PCB、FPC等。

从芯片来看,降噪耳机芯片主要由联发科、高通、恒玄科技、中科蓝讯、络达、瑞昱等厂商供应。当中,苹果近期发布的Beats Studio Bud真无线降噪耳机采用了联发科22nm芯片,而非苹果自研H1芯片。索尼WF-1000XM3、realme Buds Air、boAt Airdopes 441 Pro等也搭载了联发科芯片。

另外,Bose QuietComfort Earbuds、小米FlipBuds Pro、Cleer Ally Plus II、HiBy WH3、小鸟TRACK Air+、小鸟TRACK Air+ SE、Microsoft Surface Earbuds等采用了高通芯片。瑞昱则为红米AirDots、雷柏Ti100、脉歌MT-70、U&I由我EarPeace、亚马逊Echo buds等提供芯片方案。华为、哈曼、小米、OPPO、SONY、AKG、JBL、万魔、漫步者、一加等品牌的TWS耳机则采用了恒玄科技产品。中科蓝讯客户包括了飞利浦、联想、铁三角、创维、纽曼、山水、惠威、摩托罗拉等音频厂商,以及网易、360、QCY等客户。

尽管抗干扰能力优于普通耳机,但降噪耳机的缺陷也很明显:一是对偶发性的无规律噪音基本无效;二是一般只对中低频的噪音有效;三是对音质有一定损害。此外,部分用户反映产品有耳压感,甚至还出现头晕恶心、耳道发炎等情况。

与非降噪耳机相比,降噪耳机如何在保证续航和降噪效果的情况下尽量做到体积更小、重量更轻、佩戴更舒适,并兼顾用户对音质的追求尤为重要。同时,由于室内外使用地点的不同,主动降噪耳机还需在车站、机场、咖啡馆、街道等不同环境合理切换。

一般情况下,用户在车站需要隔离周围人声但要保留广播声,在咖啡馆隔绝噪音的同时亦有与人交谈的需求,在街道使用既要消除车流噪音,又不能使用户听不到车辆驶过、鸣笛而产生危险,因此,如何在不同环境中完美切换,实时调整降噪算法也是目前需要解决的难题。

一边是追求极致音质的“发烧友”,一边是满足基本收听需求即可的大众群体,如何在喧闹中获得个人空间却是所有用户的共同需求。伴随着喜忧参半的用户体验,主动降噪耳机一出世仍抢夺了相当一部分的普通TWS耳机用户。

回顾近几年,随着Type-C的普及手机厂商纷纷取消耳机孔,TWS耳机一度迎来爆发元年,不过目前TWS耳机的品牌市占率、产业链等竞争格局趋于稳定,此前只有高端系列耳机才会配备的降噪功能,也已被各大音频、手机厂商推出,价格定位也日益亲民。或许随着技术和产业链的发展成熟,蓄势待发的降噪耳机成为行业主流乃至标配的日子已近在眼前。(校对/Jack)

责编: 邓文标
来源:爱集微 #降噪耳机# #TWS#
THE END

*此内容为集微网原创,著作权归集微网所有,爱集微,爱原创

关闭
加载

PDF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