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微说|高峰:遍历产业链之后,以投资赋能中国半导体_芯人物(下)

来源:爱集微 #集微说#
45.5w

光阴似箭,韶华如歌。数十年间,中国芯片领域已出现翻天覆地的变化,也涌现出一群志存高远又脚踏实地的企业家。

集微网与清华大学出版社联合出版的《芯人物—致中国强芯路上的奋斗者》一书,首次全方位展示了这批先行者的情怀和风采。

【本期人物】高峰,清华大学半导体专业学士、中科院微电子所微电子专业硕士。先后任职于中科院微电子所、新加坡特许半导体、台积电美国、美国PDF Solutions、华虹NEC和英特格灵芯片,2017年加入石溪资本转型做投资,现任石溪资本合伙人,参与投资的40多个项目涉及从IP、EDA、材料到设计、封装、测试等半导体全产业链。

从工程师、市场销售到创业公司CEO,职场边界不断拓宽

上期说到,从新加坡到美国,再到日本,10年间,高峰的足迹遍及全球及各大半导体先进企业,在半导体生产及良率提升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也让他回国大展身手变得水到渠成。

2000年6月,国务院颁布《鼓励软件和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简称18号文),国家批准了一批集成电路设计产业化基地,沉寂了十几年的半导体产业终于见到了曙光,迎来了快速发展期的起步阶段。

“当时觉得,真正的半导体制造业应该在大陆,机会在中国。” 2004年,高峰毅然回国加入华虹NEC,从最初的工程一部部长、工程部主管做起, 一直晋升到晶圆厂厂长。

而这些岗位,基本上是延续技术路线。由于高峰先后曾在多家国际半导体公司工作过,具有美国、日本、韩国、新加坡的丰富阅历,公司委任高峰负责市场销售工作。

考虑到之前一直专注于技术领域,现在却要转型做公司技术规划、市场宣传开拓、客户挖掘等涉及与客户面对面,需要经常商务谈判、展会演讲的工作,工程师思维的高峰一度想打退堂鼓。

“就你最合适,我们不从外面找市场的人。”领导却坚定地认为,高峰既懂技术,又懂工厂,做过咨询,了解各大厂商情况,有丰富的同学和朋友资源。于是,高峰“被迫”上任华虹NEC市场销售副总。

虽然是又一次的“机缘巧合”,但转型做市场销售的高峰不断学习、不断克服挑战,最终完成了华丽“转身”,在这个岗位上做得风生水起。

之前销售人员拜访客户,需要带上一队人马,出现问题要咨询技术人员,寻求工厂的协同支持等,需要多次开会商定,效率很低。而高峰则可以连订单加技术问题一并解决,给工厂带来了全新的销售模式。

这次被动转型,不仅激活了原来的积累,也让高峰开始思考企业发展战略:“我明年做什么,后年做什么,缺什么人、有多少钱做什么事儿,现在的竞争对手什么情况,差异化在哪里,我的核心竞争力在哪里……”

正是这样的历练和思考,让他敏锐地发现当年代工市场发展的未来趋势,为华虹NEC的工艺升级选择了正确道路并打下坚实基础。

当时,在标准CMOS工艺领域华虹NEC难以与几家头部代工厂竞争,高峰决定华虹NEC的市场发展方向要走定制化、差异化路线,用8英寸晶圆厂生产分立器件。彼时,这项业务主要由IDM厂商来做。为了建立起差异化产线,他们不惜加大研发,投入更多技术力量,绕开IDM厂商的1000多项专利,使华虹NEC成为当时第一家生产分立器件的8英寸代工厂。随即高峰又组织跨部门团队研发出更高端的BCD工艺,使华虹NEC成为国内乃至全球为数不多的能生产IGBT、超结MOSFET、SGT等功率器件及高端BCD工艺的厂商之一。多年之后的现在,华虹NEC最赚钱的业务恰恰就是当年高峰和团队定义并全力推进发展起来的功率器件、BCD工艺。

回望这段历程,高峰认为,收获最大的是让他实现了从专注技术的工程师向擅长与人打交道的市场销售管理者转型,也为他接下来的创业打下了基础。

随着创业板的开市(2009年)、国家“新18号文”的发布(2011年),国内的集成电路行业迎来快速发展期,高科技创业企业如雨后春笋开始萌发,高峰的同学中也有多个走上半导体创业之路。

时间到了2013年,在华虹NEC工作9年后,高峰选择加入大学同学新创立的英特格灵芯片公司并担任CEO,致力自主研发直流无刷电机控制与驱动芯片,填补国内空白。在当年的全国创新创业大赛中,高峰主导的英特格灵直流无刷电机控制芯片项目获得创业企业组第三名的好成绩。

从韩国、新加坡到美国、日本,再回到国内,高峰追逐着半导体发展的最前沿、最前线,完成了各产业环节的技术经验积累,也实现职业角色的顺利转换。

转型做投资,助力半导体企业茁壮成长

又一次的“机缘巧合”,高峰“邂逅”半导体投资。

2017年,兆易创新创始人朱一明邀约高峰加入一起工作,当时有两个工作方向,一是朱一明牵头合肥市和兆易创新发起建设的长鑫存储,二是兆易创新发起的产业投资平台石溪资本。在综合评估了自己的能力、精力和各方面资源下,高峰选择石溪资本,担任合伙人,专注投资服务中国半导体产业。

“目前半导体领域,好项目不多,但钱却不少,所以好项目凭什么让你来投?”高峰一语道出关键,“这考验的是赋能的本领,要能给被投企业真正帮上忙,不光是钱的问题。”

在产业投资方面,高峰和石溪资本的合伙人们坚守三个原则:第一个是聚焦半导体领域,第二个是看不懂的不投,第三个是帮不上忙的不投,而且还要帮忙不添乱。看似简单,但真正做起来却并不容易,尤其是第三个原则。

为了真正帮到产业,在同一个细分赛道中,他们一般不会投资多家企业。他提到:“如果投多家可能最终会有一家胜出,但对于其他家而言是一种伤害。”

对待被投的半导体创业项目,高峰不仅投入资金,还帮助项目分析市场和技术上的问题,帮项目找产能、对接上下游合作关系,真正做到了对接优势资源、打通供需链接。坚守这个底线,逐步建立了正反馈后,反而会有很多项目主动找过来。

有一家原来做面板相关业务的创始人准备将公司经营业务切入半导体领域,但是不知道该如何去做,就去咨询朋友,朋友告诉他“去找石溪资本高峰”。就这样,这个项目负责人主动找上门来。

了解情况后,高峰对这位创始人直言:“半导体和你之前做的面板行业不一样……”但起初这个创始人并不是很乐意听,“我做生产的还要你告诉我……”,但高峰还是觉得有必要告诉他。可能就是这种专业精神、坦诚布公、直言不讳,最后让石溪资本赢得了合作。这个项目负责人后来告诉高峰:“当时有很多资本都想和我合作,你们是唯一一家我主动去找的。”

在项目开始运行后,这位创始人逐渐意识到高峰的“忠言逆耳”是多么重要及时,非常感谢高峰:“确实差异很大,不像面板,坏一个像素不明显,半导体风险很大,不是凑合着能用就行,万一有风险,谁都受不了,一定要小心又小心。”高峰从公司运营到产品设定一条龙的建议,让客户心服口服。

另一个得益于产业投资而获得快速成长的成功案例是高峰主导投资的一家CMP设备生产商。高峰介绍,晶圆制造上游的关键设备主要由国外厂商把持,国内产品要想导入主流晶圆制造产线,并非易事。当年这家CMP厂商的产品正在晶圆制造企业中试用,凭着在代工厂多年的历练,高峰能快速判断出上游设备供应商是不是靠谱、设备能不能满足晶圆厂需要、后续的供货与服务能不能到位,在高峰和石溪资本的产业投资指导和助力下,这家设备厂商的产品后来成功打入DRAM供应链,并获得可观的订单。

“帮忙不添乱、帮别人就是帮自己”,这是高峰工作30年来的一个切身体会,凭借在代工厂、咨询机构、创业公司的丰富经验和积累,高峰打下了深厚的技术、市场、人脉基础,利用这些资源,高峰在帮助企业的同时,也为石溪资本赢得了多个优质投资项目。

截至目前,石溪资本完成的投资项目近40个,按照目前的上市节奏,估计到2023年将有接近一半的企业能够上市。

谈及当前半导体领域的投资热、估值高问题,高峰认为:“适度的资本泡沫对半导体从业者是好事,大家都可以挣到钱,但过度无序化对产业将是一种伤害;对企业而言,估值太高,或许并不是一件好事。”

最近出现一些估值数十亿的项目,高峰指出,对于创业者来说,幸福来得太快,容易信心爆棚,但估值垫高以后,为后续的融资带来困难,会将真正懂半导体能帮上忙的投资机构挡在门外。而且,一些高端芯片项目评估和试用周期较长,等到产品上市,固有的市场已被瓜分,有限的市场容量难以支撑预期的销售额,业绩无法兑现。另外,高估值下,创业者都不愿意被并购,单项冠军都向全能冠军出击,而现实是冠军只有一个,这些都是不容忽视的挑战。

“每个细分领域,假如都有两三家企业上市,那第四家、第五家其实机会就不多了。”高峰指出,“以设计企业为例,现在的2000多家设计企业(注:ICCAD 2021上,魏少军主题报告中指出2021年芯片设计企业达到2810家)最后整合到100家都算多的,我个人预判,接下来一定会有一轮收购并购潮,时间或就在未来的3至5年。” 

从对半导体一无所知,到一头扎进半导体领域,一干就是30多年,高峰对半导体产业的情结真正体现了“干一行,爱一行”的职业操守。这种产业情结甚至传递到了下一代:在高峰的潜移默化、言传身教下,两个儿子不约而同都选择了计算机和微电子领域。老大目前博士在读;老二本科在读,已获博士资格。

正如一个人有多大的格局就有多大的胸襟。有什么样的眼界和胸襟,就能看到什么样的风景。在一般人看来,高峰现在完全可以选择放慢节奏,但他却说:“半导体产业情怀让我觉得,我还没到放慢节奏的时候,中国的半导体全面自主化才刚刚起步,我们甘做垫脚石,辅助创业者和奋斗者们,让更多年轻有为的公司快速成长起来。清华有句深入人心的口号为祖国健康工作50年,而工作于我是件快乐的事,我愿意与我的半导体圈的新老朋友们一起奋斗,至少要工作到80岁!”

致中国强“芯”路上的奋斗者这里是“芯”人物感谢收听下期见

责编: nicole
来源:爱集微 #集微说#
THE END

*此内容为集微网原创,著作权归集微网所有,爱集微,爱原创

关闭
加载

PDF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