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导体制造峰会圆桌论坛:从初始到进阶,中国半导体制造奋而有为

来源:爱集微 #集微峰会# #制造峰会# #圆桌论坛#
1.1w

6月2日—3日,“2023第七届集微半导体峰会”在厦门国际会议中心酒店隆重召开。峰会同期举办了“首届集微半导体制造峰会暨产业链突破奖颁奖典礼”。

在“首届半导体制造峰会暨产业链突破奖颁奖典礼”的最后环节,设置以“从初始到进阶,中国半导体制造奋而有为”为主题的圆桌论坛,由爱集微销售副总王建伟主持,广东芯粤能半导体有限公司总裁徐伟、宁波云德半导体材料有限公司总经理顾永明、厦门云天半导体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于大全、上海世禹精密设备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赵凯、无锡芯享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沈聪聪、光源资本董事总经理许银川参与讨论,并分享了设备、材料企业应当如何加快发展、如何更好地挖掘和培育人才等问题的真知灼见。

如何跨越从“造”到“用”的挑战?

众所周知,在当前的中国半导体产业链中,从事设备、材料业务的厂商处于重要的战略机遇期,尽管在半导体设备、材料领域,美、日、欧半导体企业仍占据较大的市场份额,但是中国半导体设备、材料已经呈现出从“造”到“用”的新气象。

目前,国内晶圆厂都在积极认证国产设备和材料,国产半导体设备、材料的多数赛道也完成了从0到1的突破,但到落地环节却仍面临较多挑战。那么,国产半导体设备、材料厂商应当如何加速完成从1到100的突围?

对此,徐伟表示,作为半导体设备、材料的用户,基于风险、质量等因素考量下,晶圆厂并不希望当“小白鼠”,会关注国产设备和材料产品是否有过实际应用,这就阻碍了国产设备快速进入到制造环节。

徐伟进一步讲到,现在这个问题正在逐步解决。从实际来看,晶圆厂是需要和上游厂家共同承担风险,让国产设备尽快进入产业。实际上,从技术变成产品再变成商品存在两个鸿沟。设备并非单项技术,而是一个综合体,不但需要掌握关键的工艺技术或是原理,还需要有整体平台技术架构,以及软件的支撑,这是目前国内装备和材料厂商都需要去考量和突破的地方。

“作为后道设备企业,近年来国内客户为公司提供了很大的帮助,但我们要用几年的时间来赶上国际巨头几十年的积累并不容易。”赵凯表示,从实际经验来看,国产设备厂商也有自身的优势,第一是本地化,可以应对客户定制化的需求,这样的优势是国外厂商无法比拟的,特别是在疫情期间,国外厂商只能通过电话会议提供服务。因此,能够满足客户定制化需求,提供优质的售后服务等,都对国产设备厂商取得客户认可提供了很大帮助。

于大全认为,国产装备在实现从0到1的突破后,满足客户提出的需求,尽快开始迭代非常重要。实际上,从1到100还需要大量的投资,也需要公司的研发能力快速跟上,持续加大研发投入,这样才能跟上国外设备厂商的技术水平。

“目前国内已经有200多家半导体设备厂商,公司在与之合作时发现,很多公司研发管理上没有谱系。也就是说,从第一代产品到第二代产品毫无关系,甚至于第三代产品已经是全新的东西,这非常不利于国产设备从0到100的突围,因为他永远在做新的东西。”沈聪聪直言道,公司作为CIM厂商,服务过很多晶圆厂,晶圆厂对国产设备产品的定义可能是非标机,而不是标机。做标机的第一步就是建立自身产品迭代的研发体系,要往标准上去走。

沈聪聪还提到,国产半导体设备大部分都在对标国外厂商。因此,无论如何都做不到满分,因为国外厂商还占据品牌优势。这就需要国产半导体设备厂商找到加分项,目前国内厂商拥有天时地利人和,通过配合国内需求进行优化,集成一些前瞻性的功能,国产厂商的优势就会提升。

许银川指出,从宏观的角度,第一是要抓住国内晶圆厂产能扩张或者技术迭代的窗口期;第二是提供本土化的服务,相对外商要很快响应客户需求,帮助客户解决实际问题;第三是从长期发展的角度把成本优势做出来,成本优势分成两个层面,其一是本身设备制造的成本优势,其二是帮助客户进行流程或者工艺的优化,让客户把成本优势做出来。这都是能够使国产设备更快实现从1到100突破的方法。

如何更好地挖掘和培育人才

人才是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的第一资源,只有数量充足、高质量的人才,才能推进产业当下的发展以及赢取产业的未来。然而在国内半导体产业快速发展的背后,人才短缺问题也日益凸显。

随着外部环境日趋复杂,国内半导体产业面临更多人才引进的限制,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国产半导体厂商应该如何更好地挖掘和培育人才?

对此,顾永明坦言:“我们还得想办法‘挖’,从底层技术开始做起,可能我们没法追赶(国际领先技术水平),或者不能在很短的时间(赶上),压根无法实现弯道超车,因此只能站在‘别人’的肩上才能更好地发展。面对人才方面的制裁,我想可能需要理解国外的法律法规,再想办法规避。”

在培育人才方面,顾永明提出,传帮带是一个很重要的方法。

于大全提出:“产教融合是培育半导体人才的重要方法。对于领军人才,确实可能需要从国际的层面上挖掘,但对于一般的高端人才,我特别建议企业加强与高校之间的合作,国内高校有丰富的本科生、硕士生及博士生资源,可以给对口的老师一些课题和经费去研究公司所需的技术,既解决了研发资源(短缺)的问题,又能为公司培育人才。”

“企业也要有能够培养人才的人,如果领军人才不能培养人力,就不是领军人才,无法为企业带来创新的活力。”于大全进一步表示,中国并非真正缺失集成电路人才,如果高校老师能够顺应国家要求,调整自身的研发方向,可能瞬间有几十万的人才诞生。

“高级人才可能是需要从全球产业内‘挖’,公司的很多高管、高级技术人员就是本人邀请回来的,但‘挖’完了怎么用却是个问题。”沈聪聪直言,好多公司的高级技术人才都被管理给“废掉”了,很多高级的技术人才,从事管理岗位久了之后就变成高级指挥者,不想干实事。因此公司正在崇尚工程师文化,而不是鼓励大家当官。

值得一提的是,作为产业、资本、政府之外的第四极,高校力量一直是集微半导体峰会的重要组成部分。集微峰会校友论坛自2019年设立至今,阵容不断升级。王建伟指出,本届峰会邀请了30多个微电子学院院长、副院长莅临现场,核心目的之一就是希望和企业有更多的产教融合方面的沟通和交流。

本届“微电子学院校企合作论坛”将以“技术引领、产教融合”为主题,定位为“推动产教融合,搭建校企合作的交流机制和平台,同时推进产业人才培养”,旨在深化产教融合,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的衔接,打通人才培养、应用开发、成果转移与产业发展的全链条。

责编: 爱集微
来源:爱集微 #集微峰会# #制造峰会# #圆桌论坛#
THE END

*此内容为集微网原创,著作权归集微网所有,爱集微,爱原创

关闭
加载

PDF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