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圈大佬激辩“内卷”:王传福要学手机 曾庆洪称应顾大局

来源:爱集微 #汽车# #内卷# #电车#
3.3w

以“在变革的时代 塑造行业的未来”为主题的2024中国汽车重庆论坛正在如火如荼举行。本次大会吸引全球汽车行业100多位精英汇聚一堂,围绕多个热点话题展开分享对话和深入交流,共同探讨汽车行业的长期主义、高质量发展与未来演进趋势。

2024年,随着汽车产业链企业的核心目标正在变成“留在牌桌上”,中国汽车产业或将进入空前“内卷”的阶段。而如何在长期主义下卷出新生态,成为国内至关重要的议题。

另外,随着全球能源转型不断推进,电动汽车正逐渐成为市场新宠,并在快速蚕食传统燃油车的领地,但燃油车作为汽车工业百年发展的主力推动者,仍然在汽车市场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因此,“油车与电车:取代还是共存”,也成为业界最为关注的焦点。

激辩“内卷”:车企需坚定践行长期主义

作为全球最大汽车市场,中国汽车产业的发展和动向将深刻影响行业格局的变化与重塑。由此,针对国内汽车行业当前最为关注的“内卷”话题,多位与会嘉宾发表了重要观点。

“近期车企竞争十分激烈,在卷配置、卷速度、卷流量、卷老板,让人感觉产业竞争的下半场已按下快进键,淘汰赛在加速,胜负似乎就在朝夕之间。”中国国际贸促会汽车行业分会会长王侠表示,产业的变革不会在简单粗暴的节奏中很快结束,汽车产业要对“下半场”竞争的重要性、艰巨性和长期性有清醒的认识,甚至要重新认识。

他还称,汽车产业“下半场”的主战场应该围绕着技术与价值展开。车企需要坚定践行长期主义、打持久战,才能在下半场脱颖而出。

长安汽车董事长朱华荣则认为,汽车行业的“卷”是良币驱逐劣币的过程,是让行业快速回归良性竞争的最好方式。卷本身意味着追求卓越,会卷出中国品牌的新高度,卷出用户利益最大化,为用户真正创造价值。未来十年,将有更多中国品牌“卷”成世界级品牌。

在谈到行业“内卷”时,比亚迪董事长兼总裁王传福表示,“卷”是一种市场的竞争,是市场经济的本质。“原来手机品牌几百个,到现在优胜劣汰剩下几家,家电企业也一样。产能过剩才有竞争,有竞争才卷,卷才能有技术的突破,产业的升级,优秀的产品才可以诞生。卷是一种自然规律,不要焦虑,积极拥抱才能从竞争中走出来。”

不过,广汽集团董事长曾庆洪持有不同观点。他强调,“这样卷下去也不是办法。企业的目的是盈利,为国家做贡献,为社会做贡献。”企业盈利才能保交税、保就业,没钱赚、没有效益不可能生存。汽车行业应该有大局观,以长期主义战略竞争,而不是像眼前这样卷。

由此,他还建议,当纯电车市占率已达到50%时,政府部门应研究一下让“油电同权”。

吉利控股集团董事长李书福进一步表示,“中国汽车工业的内卷程度全球第一,价格战一浪高于一浪,这种现象既是好事也是坏事。”若市场化水平高、法律健全、执法严格,透明公平竞争,就是好事;反之,则是坏事。

任何产业的健康发展都必须表现在“投入产出比实现较好经济效益”上。无穷无尽的内卷和简单粗暴的价格战,结果就是偷工减料、造假售假、不合规的无序竞争。李书福指出,“对于汽车工业而言,依法健康竞争十分重要,如此才能实现可持续高质量发展,中国已取得的电动汽车成果才能巩固。”

论道“替代”:电车油车将在竞争中共生

鉴于全球能源转型正在不断推进,众多业内专家和车企高层在论坛上围绕“油车与电车——取代还是共存”的话题展开深入分享与讨论,共谋新能源汽车与燃油车的和谐发展之路。

“在全球能源结构变革的大背景下,新能源汽车的崛起是必然趋势,但燃油车作为传统工业的基石,同样不容忽视。“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首席专家、品牌实验室负责人杨靖,两者的关系不是简单的取代,而是要在竞争中寻找共存的可能。

东风集团旗下猛士汽车科技公司总经理曹东杰在发言中显示出对电车取代油车有着强烈信心。他表示:“今年前四个月,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已突破294万辆,同比增长32.3%。这一数据充分说明,在低碳化潮流下,新能源取代传统燃油动力是不可逆转的潮流。”

然而,北美华人汽车工程师协会会长邹大庆提出了不同观点。他认为:“油车和电车并非简单的取代关系,而是需要平衡发展。传统燃油车在某些领域,如重卡等大型车辆中,仍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我们应该考虑不同场景下的需求,实现两者的和谐共生。”

“电动化是方向,但是油混、插混、纯电都有存在的意义。它们不是非此即彼,而是1+1>2的效果。”邹大庆称,从绿色低碳的角度来看,油电也应该共存。电池成本很高,如果都是纯电动车,对电网的冲击、成本的压力都太大。而多种电动化车型共存,对成本和环境的压力就小得多。

在油电时代转换的过程中,汽车零部件企业对于油电共存的话题无疑也拥有重要发言权。

埃孚集团亚太区销售及客户发展高级副总裁许欢平从汽车产业大局出发前瞻预判,“经过近十年的发展,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已经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和成熟的技术路线。行业将朝着电动化的方向发展,但能源形式会多元化,满足不同使用场景的需求。”

他举例称,“在底盘领域,原先真空执行器有很多方式实现,但是用电动化的执行器效率、成本各方面会好得多。不过,汽车本身是用电驱动还是油驱动并不绝对。”同时,未来汽车发展方向是智能化,即软件定义汽车,而这与是油车还是电车并无太大影响。

“中国消费者对技术迭代持开放态度,且电动车价格逐渐接近燃油车,因此更受欢迎。但在全球其他地区,由于资源、能源结构、技术水平和成本等因素,电动车的推广速度可能不会那么快。”马勒汽车技术(中国)有限公司销售与应用工程副总裁徐薇认为,在全球其他地区,由于资源、能源结构、技术水平和成本等因素,电动车的推广速度可能不会那么快。

她还称,在全球能源转型的大背景下,应该积极推动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同时也要关注传统燃油车的转型升级。只有这样,才能实现汽车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和和谐共生。

在全球汽车电动化方面,瑞利中国区商务市场副总裁赵彤进一步指出,“尽管面临一些挑战和争议,但电动化仍然是全球趋势。我们应该看到,各国政府和企业都在积极推动电动化进程,以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但电动化将更多以局部为突破,而不可能是全面性颠覆的局面。未来,全球汽车电动化将与传统汽车形成进一步的共同发展和博弈的过程。

责编: 张轶群
来源:爱集微 #汽车# #内卷# #电车#
THE END

*此内容为集微网原创,著作权归集微网所有,爱集微,爱原创

关闭
加载

PDF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