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路透社报道,欧盟正在考虑在公共场所禁止面部识别技术,期限可能长达五年,以供欧盟研究如何防止技术的滥用。
欧盟委员会表示,可能必须引入新的严格规定,以加强保护欧洲人隐私和数据安全。一份由欧盟执行官制定的18页的白皮书中提出,在现有规定的基础上,未来的监管框架可能会更进一步,包括在公共场所使用面部识别技术的限时禁令,在该禁令实行的三到五年之间,可以确定和开发一种评估该技术影响的合理方法及可能的风险管理措施。
该文件还建议人工智能的开发者和用户都承担相应义务。并建议欧盟国家任命监管机构来监督新规施行。
官员们表示,在做出最终决定之前,该委员会将征求对其白皮书的反馈意见。欧盟数字与反垄断事务主管玛格丽特•韦斯塔格尔(Margrethe Vestager)预计将于下月提交相关提案。
近年来,人工智能已经在感知智能上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甚至在许多领域已经达到或超出了人类的水准,解决了“听、说、看”的问题。随着人工智能技术被“嵌入”百业百态,对社会的影响也越来越大。隐私保护、算法安全等关键词更是成为人工智能发展不可回避的话题。作为全世界最注重隐私保护的地区,欧盟此前在这方面已经做了大量工作。
早在2015年1月,欧盟议会法律事务委员会(JURI)就决定成立专门研究机器人和人工智能发展相关法律问题的工作小组。2016年5月,JURI发布《就机器人民事法律规则向欧盟委员会提出立法建议的报告草案》(Draft Report with Recommendations to the Commission on Civil LawRules on Robotics),呼吁欧盟委员会评估人工智能的影响。
2018年4月25日,欧盟委员会发布政策文件《欧盟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t for Europe)。该战略提出以人为本的AI发展路径,旨在提升欧盟科研水平和产业能力,应对人工智能和机器人带来的技术、伦理、法律等方面的挑战,让人工智能更好地服务于欧洲社会和经济的发展。5月,欧洲里程碑式的个人隐私保护法案《通用数据保护条例》(GDPR)正式生效。旨在通过更严格的法律保护欧盟所有公民的数据隐私安全,并加强对企业管理个人信息的监管。
2019年4月,欧盟先后发布了两份重要文件——《可信AI伦理指南》(Ethics Guidelines for Trustworthy AI)和《算法责任与透明治理框架》(A governance framework for algorithmic accountability andtransparency),具体落实欧盟人工智能战略提出的“建立适当的伦理和法律框架”要求。
在人工智能技术创新领域已经落后于中国和美国的情况下,欧盟试图通过推动人工智能伦理标准的确立,树立自己在人工智能领域独特的存在感。从某种程度上说,这将进一步提升欧洲的价值标准。但一些批评者质疑,像欧盟这样严厉的数据保护法律阻碍了他们在人工智能领域的创新。
美国政府就在本月稍早时候宣布了有关人工智能技术的监管准则,旨在限制当局的过度接触,并敦促欧洲避免采取激进的方法。(校对/七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