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微时评|“三位一体”制度优势是中国半导体产业快速发展基石

来源:爱集微 #集微说#
43.6w

听众朋友们大家好今天是202288号星期一欢迎收听今天的集微时评

 近来,集成电路行业反腐风暴引起广泛关注,美国舆论也借机炒作中国半导体领域投入“无效论”的观点。这是刻意误导公众,混淆视听,试图否定中国半导体产业发展多年来付出的努力和取得的进步。

过去二十年,是中国集成电路产业大发展的二十年。依托于新型举国体制的优势,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科创板“三位一体”模式,共同推动了中国集成电路产业的快速发展,个别人的贪腐行为并不影响产业发展大局,也不能因此否定动摇产业发展的成绩和信心。

2008年,集成电路国家重大专项启动实施。实施期间,数百家企业和数万名科学工作者参与技术攻关。特别在设备、材料、零部件方面,依托于重大专项在产业链的全面布局以及在创新技术引领方面的支撑,专项支持的企业自主创新水平和竞争力不断增强,一批龙头企业进入世界前列,一批骨干企业积极参与国际竞争并在资本市场受到青睐,实现了我国高端装备和材料从无到有填补产业链空白,制造工艺与封装集成由弱渐强走向世界参与国际竞争的阶段性目标。

2014年,国家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大基金)设立。大基金是我国首次改变过去税收、土地优惠、研发奖励等传统补贴方式,以市场化投资的方式推动集成电路产业的发展。自设立至今,大基金带动了上万亿社会资金进入半导体行业,极大促进了半导体行业的发展热潮。

截至目前,大基金投资的上市公司,最近三年的营收、净利润和研发支出复合增长率分别为17.3%、41.7%和14.7%,不仅为被投企业带来了资金,更整合了产业要素、市场等多方面资源,起到了十分突出的投资示范和带动作用,有力推动了行业创新和产业发展。

2019年7月,科创板首批公司上市,标志着资本市场全面深化改革进入新征程。科创板的推出,进一步畅通了企业融资和投资者的退出渠道,集结了一大批以集成电路为代表的“硬科技”企业,更多研发资金的投入,为产业腾飞打下坚实基础。

截至7月22日开市三周年,科创板集成电路领域公司数量达到66家,占A股集成电路上市公司的半壁江山。2021年,科创板集成电路合计实现营业收入1145.30亿元,同比增长44%,实现归母净利润238.51亿元,同比增长191%,全部公司实现营业收入正增长;全年研发投入金额176.6亿元,同比增长15.4%,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比例15.1%,研发力度跻身A股同行业公司前列。

作为国家支持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的“三部曲”,重大专项、大基金和科创板是产业进步的保证。中国现有体制最符合半导体产业发展规律,新型举国体制作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创新体制,在科学统筹、集中力量、优化机制、协同攻关方面具有鲜明优势,市场化、专业化的运作机制也有力支撑了创新和竞争。

曾经,美国也多次针对我国集成电路产业发展提出依靠政府补贴和扶持等质疑,但如今美国所谓推出的“芯片法案”正是对我国新型举国体制的借鉴。集成电路产业发展规律,本就需要依靠有为的政府和有效的市场二者充分结合,才能满足产业发展所需要的战略性和市场性两大特征。

当下,中国集成电路产业发展进入关键时刻。从外部看,美国和西方持续遏制打压的态势没有改变,形势愈发严峻;从内部看,产业的自主创新发展也正逐渐走向“深水区”,因此更需要排除干扰、凝心聚力,而非受美国的攻“芯”计影响,自我否定、自乱阵脚。

需要认识到,产业发展和兴衰不以少数人的意志为转移,也不因少数人和事件而决定,反腐常态化下,即使未来一段时间有更多人员遭到查处,也是产业发展过程中的正常现象,有助于行业的激浊扬清、行稳致远。

同时,需要进一步强化重大专项对产业创新的支持力度,扩大大基金的投资规模,加快科创板对“后摩尔时代”核心芯片及垂直领域创新企业上市融资的步伐,提升监管和治理的机制和水平。在顶层设计、产业引导、市场竞争、监管治理等方面形成合力,激发创新和产业活力,助推中国集成电路产业高质量发展。

解读剖析时事发出行业之声以上就是本期的集微时评我们下期再会

责编: nicole
来源:爱集微 #集微说#
THE END

*此内容为集微网原创,著作权归集微网所有,爱集微,爱原创

关闭
加载

PDF 加载中...